刘邦领一帮杀狗赶车吹丧的,怎么就得了天下?为啥都是军事大才?

从菡聊历史 2024-02-24 11:00:36

刘邦,一个街头混混,得了大汉天下。杀狗的樊哙、车夫夏侯婴、吹丧的周勃等草根,都成了王侯将相。他们造反前就这么厉害吗?

这里其实涉及一大重大问题:出身低微的人,为啥能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人生阶层的跨越?

先来看看跟着刘邦一起造反打天下的都有哪些人?这些人又有何能耐特长?一切密码也就解开了。

被逼无奈造反。

这一类人,如陈胜、吴广、英布等人。陈胜、吴广原来是淮河流域的贫苦农民,这些人从地里辛苦刨食,虽然大多数时间食难果腹,特别是遇上天灾年月,更是难以为继,但毕竟还是可以艰难地活下去,如果不出意外,被逼上绝路,他们大概率是不会走上造反这条路,因为造反是杀头灭族的大罪,风险实在太大。

但是,偏偏朝廷征发他们到北方戍边,又碰巧路途天降暴雨道路阻塞,无法按期到达指定地点。

按大秦律法,此罪当杀头。陈胜等人陷入死境,去是死不去更是死,无论怎么选都是一条死路,还不如就地造反拼死一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英布,本是骊山刑徒,在咸阳修皇陵服苦役,本就九死一生,活下来的概率极小,即使侥幸存活了下来,以带罪之身也难有活路,只要大秦不亡,英布这类人也是没有活下去机会的。

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风险巨大的造反事业,对这些人来说没有风险,或者说只有利益,赢了就是咸鱼翻身,一本万利,失败了也不过是一死而已!

这个群体处在生活的绝境,人数最多,是造反队伍里的中坚力量,造反态度最坚决,最不怕死、最能吃苦,最听指挥。

为吃饱饭造反。

这类人群有樊哙、周勃、陈平、韩信等人。樊哙跟着刘邦造反前是个屠夫,在乡下杀狗卖肉,出身低微,只能勉强有口食,不至于饿死。

周勃同样出身贫苦,早年以纺织养蚕器具艰难谋生,闲时跟人吹箫帮人办丧事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陈平父母早亡,从小跟兄长生活,家庭十分的贫困,经常饱一餐饿一餐的。

韩信更是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经常在河边钓鱼充饥,靠着在河边浣纱的妇人接济,才勉强活下去。

这群人造反是为了吃饱饭穿温衣,为了更好地解决生存问题,但造反不是他们的唯一选项,不造反至少是可以活下去的,他们有权衡利弊的机会和选择。

造反的风险巨大,这类人之所以敢于造反,都是身怀绝技、浑身本领的大才,他们自信自己造反是有可能成功的,至少是可以在造反的伟大事业中活下来。

樊哙、周勃等人,就像三国的张飞、关羽,有一身的蛮力,一个人干翻十个、百个都没什么问题,甚至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探物,都是神一样的存。一旦造反,便是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好手。

在冷兵器时代,能干架、会干架,天生神力、善用兵器,从事造反的工作就具有天然优势,可谓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这些人能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最终封侯拜相,是很自然的事情。

陈平、韩信这类人,虽没有樊哙这类人的天生神力,但他们脑子好使,或善于奇谋致胜,或善于排兵布阵,都是百年、千年难遇的天才,这类人在造反的事业中,是稀缺型人才,作用重大,是造反事业的智囊、军师,一旦造反成功,出将入相也是平常事。

为实现阶层跨越造反。

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当属刘邦、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刘邦是泗水亭长,算是协助朝廷官史办事的编外人士,他的处境已经远超只懂得在地里刨食的农奴了,家中有田有地,在社会上能呼风唤雨,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刘邦这样的家庭,要实现阶层的跨越,简直比登天还难,出路只有两条“耕和读”,要么老老实实种地,求个风调雨顺,混个全家温饱;要么省吃俭用,挤出余钱送家里年轻人读书,考取功名出士。哦,差点忘了,朝廷开科取士是从隋唐才开始的,刘邦他们所处的时代,读书做官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他们虽然有饭吃,也有点社会地位,但仍然处境艰难,秦朝的严刑峻法,让他们随时都处在危险当中,曹参、夏侯婴这种县令手下的小史,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把他收拾了,萧何和县令这样的正式官员,更是刘邦他们可望不可即的存在。这类人要想实现人生富贵,只有冒险造反一条道。

萧何、曹参、夏侯婴这类人,本身就在体制内,处在社会食物链的中下端,但至少衣食无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要想更进一步,从史到官,就比登天还难了,一个县令,在这些人眼中,就是难得的富贵,更别说王侯将相了。

这类人有胆识、有见识,有组织领导能力,他们一旦从事造反事业,注定是领导阶层,必将成为风云人物,造反成功后,将成为王侯将相,甚至坐拥天下。

为实现人生理想造反。

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有张良、范增等人。张良原是韩国贵族,祖上曾三代为国相,秦亡韩后,国破家亡,以文弱书生之躯行刺秦始皇,失败后潜心研究兵法十余年,静待天下骤变之时,出山解救水深火热中的普天大众。

范增,年近七十出山辅佐反秦斗士项梁,为其分析研究天下大势,制定发展的大政方针,为楚军的快速壮大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朝不被君王项羽信任,拂袖而去,独人独驾,回归山野田园,视富贵如浮云。

他们无意富贵,更不屑王侯,是典型的“达者兼济天下”的救世主,胸怀天下,心中装着的是黎民百姓的生存生活。

这类人,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有能量,是天下奇才、是无双国士,抱负远大、意志坚定。一旦造反成功,将老百姓从暴秦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他们便会远离朝堂,远离高官厚禄,游历于山水之间,成为闲云野鹤。

正是这样的无双国士的加入,造反的事业才有战略大师,才有指引方向的领路人。

投机赌博造反。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当属雍齿、王陵等人。雍齿是沛县的名门望族、地主土豪,在当地要人脉有人脉、要钱财有钱财,是当地的人上之人。他加入刘邦的反秦造反之路后,几次背叛刘邦,是因为他从心底里瞧不上刘邦一个街头混混出生,如果不是投身造反大业,雍齿连正眼都不会瞧上刘邦一眼。

王陵与雍齿同样是沛县豪族,虽加入造反大军,但一直不肯归属刘邦,自己拉起队伍单干,在南阳割据一方,成为一方诸侯霸主,至直母亲被项羽所掳自杀而亡,至孝的王陵为报母仇,才下定决心投奔刘邦,一起围攻项羽的楚军。

雍齿、王陵们造反,完全是依据天下大势而定,认为造反有机可投,或为保全已有的财富地位,或为博取更大富贵。

这样的人群,有地位、有威望、有财力,登高振臂一呼,一时应者云集,他们的加入,会极大壮大造反队伍的实力,甚至可以左右一时的战局形势。

被人拉着造反。

其中代表人物是陈婴,他本是东海郡东阳县令吏,是秦朝体制内的官吏,本是造反的对象,但天下大变之时,造反人士举起义旗,杀了县令占据东阳县城。

造反时一时冲动,一旦聚集了一支不大不小的造反队伍,没有一个有地位有威望的人来当领头人,不能服众无法领导,造反这活儿就坚持不下去,大家都有掉脑袋的风险。大伙一合计,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当中,就数陈婴素来诚实贤明,于是众人推拥着他强行加入造反大军,还稀里糊涂地做了大王,刘邦平定天下后,世代封侯,富贵了十余代。

像陈婴这样的人,在历次造反大军中都有,《水浒传》中梁山造反队伍,设计陷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于不利,逼着他上梁山入伙加入造反行列。

将陈婴、卢俊义这个群体强拉入伙造反,看重的是其个人的人脉威望,对于壮大义军队伍,提高义军声望大有益处。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街头混混刘邦,领着一帮杀狗、赶车、吹丧的草根,统领一大群没有活路的死士,在一群有理想、有文化、有人脉、有财力、有威望的人加持下,经实战的淬火、历练,再经适者生存大自然竞争法则的大浪淘沙下,活下来的,就都成了军政大才,最终成就王侯将相的不世功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连绵不绝的改朝换代造反运动中,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不都是这样成就的吗?

三国时,刘备举起起事大旗前,不过是个织草席贩卖的小贩,关羽也是个贩枣卖的小贩,张飞是个杀猪的屠夫。

明太祖朱元璋,造反前是一个穷得连父母死了都无力埋葬的小和尚,手下后来的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也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造反前是个屡试不中的穷秀才,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洪云山等一众大佬,不是大山里烧炭买的赤贫人士,就是最普通的底层百姓,他们带领一帮矿工农民,席卷半个天下,几乎夺了大清的江山,已然封侯拜相。

如此看来,草根层是完全可以实现人生逆袭的,原因不外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不问出处”,“实践出真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0 阅读:2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