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边缘型人格的女儿被成功拯救,怎样化解了她心中的哀伤?

开济说育儿 2024-06-23 18:50:30

阿彩是一名高一年级女生,相貌清秀、瘦小,性格内向。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弟弟。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妈妈居家打理家务。进入高中表现较好,属于让老师放心但又容易忽视的学生。事情起源于班级的一次活动,老师让班级几位性格较活泼的同学负责策划活动,引起她强烈不满,认为老师偏心,就鼓动班上一批同学和老师对着干,屡屡和老师发生强烈冲突,严重影响班级正常教学秩序。老师迫不得已请来了她的父母,而阿彩看到父母来了,情绪一下就爆发出来,说老师偏心,父母不爱自己,说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场面一度失控。

阿彩的表现明显是长期压抑后的爆发,通过深入沟通,发现她不满的感受源于家庭,她六岁的时候,放学回家发现母亲突然不见了,原来父亲在外做生意,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母亲去帮忙。因害怕她的阻挠,为逃避她的纠缠,母亲选择了一个人偷偷离开,但对幼小的阿彩来说这却是灾难性的,她不能理解,认为母亲不要她了。为此她哭了一个月,由原来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她越来越内向,默默地上学、回家,对弟弟也以沉默对之。母亲了解她的情绪有些低落,但在另一方面,弟弟还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另一方面,自己所受教育有限,不知怎么安抚,只能这样尴尬地僵持着。

好在父亲很关心她,经常给她打电话,带的礼物总是独一份,回家也给予她更多的呵护,这成为她心底的一抹温暖。但长期的压抑需要一个宣泄口,所以当看到老师对那几位同学特别关心时,压抑的情感一下被点燃了,并由此爆发。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彩痛快地宣泄了积压多年的负面情绪,为进一步干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情绪宣泄后,阿彩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从内心有改变现状的主动性,能够冷静下来,敞开心扉,反思自我。交谈中发现阿彩和母亲分离时已6岁,而6岁以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期,这就保证了人格中健康的基础。

交谈中发现阿彩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好,对孩子成长来说,父亲角色的缺位,会使男孩容易懦弱,畏缩,缺乏男子汉气质。女孩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对外界世界的恐惧,对男生的疏离。阿彩的父亲对她很关心,经常打电话,要求只要正当都能给予满足,她放假就到父亲那儿和父亲相处,父女关系很亲密。

同时,阿彩父母的夫妻关系非常和谐,他们一直认为家庭关系中,看重的关系并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阿彩的父母关系非常好,特别是父亲对母亲的关爱溢于言表,并常常告诫孩子对母亲要关心、尊重,无形中对阿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引导她感受家庭中的温馨,体会父母的爱,她的表情明显和缓下来,身体也渐渐放松,不再剑拔弩张。

在阿彩情绪和缓后,我指出单纯的暴怒、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更多地应该学会分析情绪的由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引导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彩的病理性记忆,她渐渐适应了与父母的分离状态,母亲回来了,这次回来并不是照顾她,而是母亲怀孕,要生弟弟了。她一下子懵了,被抛弃的感觉强烈袭来,她哭,她闹,不准母亲回家,母亲只能住在外婆家。母亲无奈,只能请亲朋好友轮番来劝说,一段时间后,她突然意识到抗争是没有用的,得不到任何支持和理解,绝望之下只能接受现实,可是内心的创伤却永远留了下来。我对阿彩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开始理解母亲,意识到自己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忽视了母亲的感受,感受到父母其实是爱自己的,只不过自己一直以来没有用心去感受,而自己对父母却有所忽视。

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它使我们一步步接近人生追求的高峰,能更好地体现“大我”,摒弃“小我”。因此,面对情绪变化明显的阿彩,进一步提升自我,产生高峰体验是干预的更深入境界。我引起她的思考,感受到肩上的担子,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感受到以前的狭隘,开始正视自我。思考中逐渐超越了自卑与痛苦,体会到人格的成长。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彩的情绪有了明显好转,她感到父母是爱自己的,自己在父母心中是重要的。她与弟弟的相处也融洽了很多,家里的氛围有了好转。阿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没有了以往的阴郁。阿彩的眼睛亮了,整个人都舒展了,情绪也变得愉悦。相信这种愉悦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肯定,而是自己心目中的自我肯定评价,这种经历中的蜕变,将会影响她的一生。

0 阅读:90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