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煜认真治国、能否打得过赵匡胤?柴荣爆锤南唐的往事了解下

正史漫谈君 2022-06-24 00:00:3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傲人的才华、诗意的经历,让许多人对南唐后主李煜心生同情,甚至产生这样一种设想:如果李煜认真治国,能否打得过赵匡胤?。

看来许多人对南唐并不了解,如果略微了解它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以及当初它是怎么被柴荣收拾的,就不会产生这种疑问。

我们先搞清楚南唐的底细。

在五代十国里,南唐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所谓的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后,占据黄河流域轮番登场的五个中央政权,以及同时在周边存在过的十个割据王国。而在十国里,南唐是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

南唐的前身,是同样位居十国之列的吴国(创始人杨行密,所以也称杨吴)。公元905年,杨行密病死,他的儿子杨渥被部下张颢、徐温架空;公元908年,张、徐二人干脆杀了杨渥,改立更年幼、更好控制的杨隆演为主。而在杨渥被杀后第九天,张颢也被干掉,吴国大权从此悉数归于徐温之手。

在随后的20年里,徐温一步步把杨氏掏了个一干二净,距离实际篡位仅仅差了道手续而已,也许他也想复制曹操“吾为周文王”的先例。

可惜的是,徐温虽然堪称人中龙凤,但他的儿子们却相当不争气,长子徐知训嚣张跋扈、骄横恣肆,连杨隆演都公然羞辱,于公元918年被人报复杀掉;而其他的儿子也都普遍幼弱,于是徐温把权力传给了养子徐知诰。

徐知诰何许人也?他本姓李,出身微贱、幼年丧父,自小就在濠州和泗州之间流浪。杨行密打下濠州后原本准备收其为养子,但却遭到了亲生儿子们的反对,因此便把他交给部将徐温代为收养,获名徐知诰。

早年的凄惨生活经历,深刻地磨砺了徐知诰,使他成长为一个隐忍沉稳、细致谨慎、城府极深的人,完美契合了一个合格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要求。

公元927年,徐温虽改变主意、试图改立已经长大的亲生儿子徐知询,但他恰巧生病并不久离世,羽翼已丰的徐知诰惊险过关。

公元937年,徐知诰正式受禅称帝,国号为齐。两年后,他恢复了自己的本姓,改名为李昪(biàn)。同时,他自称唐宪宗的五世孙,所以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示与李存勖在中原建立的后唐(923—936)有所区分。

当然了,无论后唐还是南唐,都是扯虎皮做大旗,实际上跟唐朝都没啥血缘关系。李昪之所以改国号为“唐”,旨在宣称自己的政权是对唐朝的合法继承,是李唐正朔所在。显然,这一举动体现出他心目中怀有一统天下的壮志。

但南唐的实力如何呢?在经济、文化领域,那是相当的强。

南唐的疆域,核心区域位于江淮一带,巅峰时期涵盖了今江西全省以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的一部分,拥有江南35州,算得上幅员辽阔。南北朝以来,这里经济发达、逐渐反超北方,安史之乱后更是成了唐朝的赋税支柱。

杨行密、徐温执政期间,都采取了招集流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举措,极大恢复了晚唐战乱对江淮经济、社会造成的破坏。

李昪掌权后,继续深化推进这类政策。他常年以远高于市价的标准收购布匹粮食,极大刺激了农民的耕织热情;他规定种桑、垦田达到一定数额的,不仅能获得赏赐,还可以免除赋税;为了招揽流民进入南唐,他提供无偿分地、免除三年田赋劳役的优越条件。

不到十年,江淮地区“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而且“比年丰稔(rěn)、兵食有余”,呈现出富庶繁荣、安定祥和的局面,俨然乱世中的一片热土,吸引了大量江北士子投奔。李昪顺应这一趋势,他设太学、兴科举,大力推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南唐的文学、书法、音乐、美术等空前鼎盛繁荣,在五代十国中绝无仅有。

可以说,南唐引领了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但在军事方面呢?

早在杨行密时期,吴国纵横捭阖,先联合朱温、钱镠对付孙儒;孙儒灭后转而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联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抵制朱温;随后又和钱镠争夺今苏南地区大打出手,未遂后便主动讲和、保持了持续和平共处。

徐温期间,立足于收买人心,为政平稳宽和,乐得坐视中原梁、唐拼得你死我活。公元937年,徐知诰在篡权之前,曾派人沿海路联络契丹,其目的是对后晋形成牵制、避免其趁机对自己发难。下一年,契丹使者回访后唐,李昪心腹宋齐丘还支了个损招——在契丹使者返回途中将其刺杀在后晋境内,以此离间双方关系(但并未施行)。

但在绝大部分时间,李昪都以保境安民作为既定国策,对外并积极进取的动作。即使在公元942年,老对手吴越国遭受天灾,李昪也未曾贸然进攻,而是借机与对方修好、巩固双方长期和平的局面。

鉴于当时的南唐在南方各个割据政权中实力最强,甚至看起来与中原的后晋相比有优胜之处,李昪的保守政策遭到国内许多人的不解与反对,重臣冯延巳甚至还嘲笑李昪为“田舍翁”,也就是乡巴佬。

但后来的历史走向,证明了李昪的做法最合理的:南唐政权与中原王朝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想要北伐中原,一定得善交邻国、等待机会的出现。

公元943年2月,李昪病死,他的儿子李璟接班,南唐对外风格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好战的李璟在下一年就接连对邻居闽国、吴越发动战争,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南唐也由此陷进了战争的泥潭,国力遭到削弱。

不久后,后晋与契丹翻脸,耶律德光挥军南下,后晋灭亡,中原陷入了混乱。这本是出兵北伐、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但那时的南唐正与邻国纠缠,抽不出兵力北伐中原,只能坐失良机。李璟对此十分后悔,也许他已经明白当初父亲李昪为何要“善交邻国”。

但既然北伐无望、又已跟邻国撕破脸,李璟决定一条路走到黑。公元944-946年,他费尽力气灭亡闽国,但对方的残余力量联合吴越,把南唐耗得毫无脾气;公元951年,南楚陷入内讧,李璟趁机派兵进攻,一举将其灭亡。但随后宰相冯延巳在南楚横征暴敛,激起了当地人的反叛,南唐守军连战连败、不得不仓皇逃回。

李璟在南方的一系列霸王举动,成功引起了当时的中原政权后周的注意。而且尤为不幸的是,到了公元954年,一代雄主柴荣继位。

柴荣可谓五代十国第一英主。继位不久,他就对后周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造了一支强悍无比的军队;在国家治理层面,他平均赋税、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中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公元955年起,为了震慑南方诸国,以便于将来集中精力对付契丹、收服燕云十六州,柴荣连接发动了对后蜀、南唐的战争。

对于南唐,柴荣下手尤其狠,原因很简单:其一,枪打出头鸟,当时的南唐跳得最欢;第二,南唐富得流油,打它可以极大补充后周实力。

从公元955年冬开始,一直到公元958年,柴荣前后三次亲征,出兵的一条重要借口就是后唐当初勾结契丹、谋害中原。面对英武的柴荣、强悍的周军,南唐连战连败,处于绝对的下风,丝毫看不到扭转局面的可能。

在经历一次次的惨痛失利后,李璟终于认清了形势、低头求和。他向柴荣献上淮南地区,与后周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等同于向柴荣俯首称臣。

这对南唐造成了惨烈的双重打击:心理上,面对中原政权产生了惧怕心理;现实中,损兵折将、丢失了富庶的淮南之地,让柴荣得以饮马长江。自此之后,南唐再也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可能;无论柴荣调集主力北伐时,还是当他突然病死后,李璟也老老实实、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960年,北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启了统一南方诸国的步伐;下一年,李璟去世、李煜即位。面对北宋,此时的南唐更无招架之力,除了亡国、没有第二种选择。

综上可见,巅峰时期的南唐虽然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傲人成果,但面对中原政权,在综合实力方面仍处于绝对下风;若想获得进军中原的机会,只有保境安民、静待时变这一种途径。而李璟的战略转向,不但未能让南唐强大,反而给柴荣送上了神助攻,无疑彻底葬送了这一丝可能,他和儿子李煜虽然都是一等一的文人、艺术家,但在政治上实在有待提升。南唐的末路,其实早在情理之中。

2 阅读:1630
评论列表
  • 2022-06-24 17:20

    有意思的是宋朝锤爆了南唐,自己最后却拿了南唐的剧本。

    用户32xxx37 回复:
    宋徽宗=南唐后主?
    9527 回复: 用户32xxx37
    还真类似,当皇帝不行,副业干得风生水起。李煜的词成就厉害,宋徽宗以作画出名
  • 2022-06-25 16:42

    干不过柴荣,不等于干不赢赵大啊,他两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赵大拍马难及柴荣

    记忆★搁浅了我们的曾经 回复:
    死得再早,也坐了16年皇位。
    伤心呀伤心 回复:
    你以为赵大好欺负,,,虽然比不上柴荣,打个李煜不是手到擒来。。。
  • Kk 3
    2022-06-28 09:27

    李煜他爹应该传给李煜他哥李弘冀

  • 2022-06-24 08:16

    柴荣三打南唐屠楚州

  • 2022-06-24 18:25

    这都是天命啊,林仁肇要是学会诸葛亮借东风的技能,就没柴荣什么事了

  • 全力灭吴越,等待后晋灭亡直上开封

  • 2022-07-06 00:30

    柴荣也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 他也要有那个本事

  • 2022-06-26 13:05

    地理位置肯定先干吴

  • 2022-07-16 22:26

    看地图,绝对先干吴越。

正史漫谈君

简介:读正史,学正理,办正事,有温度的历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