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两点:实力和地利。虽然朝廷很没出息,但国家的体量、军民的顽强、复杂的江南地理条件,支撑南宋苟且了152年之久。
首先,金朝灭北宋其实是个意外,一口气吃掉南宋更是力有不逮。
当初金国灭辽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效率之高让他们自己都感到意外。而当时他们的组织形式,还没完全脱离部落气息,相当原始,而女真人的数量又极其有限,如何有效治理辽国的领土,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个大难题。
因此,在一开始,金国并没有全面南下、吞并宋朝的计划。公元1125年,金军南下围困开封,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而在下一年,金国以宋朝违约为由卷土重来,并且制造了靖康之难、灭亡北宋,但随后他们就立张邦昌为帝,则纯属无奈:由于扩张得太过于顺利,连黄河以北他们一时间都无法消化,更甭提黄河以南了。无论是张邦昌还是后来的刘豫,都是金国人设立的与南宋之间的缓冲带。
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在主战派完颜宗弼(金兀术)的鼓动下,金国发起了大规模的南侵,摆出了要灭亡南宋的架势。
但此时他们发现宋朝没那么好打了:与过去的摧枯拉朽、秋风扫落叶般的一边倒局面不同,此时双方互有胜负、战况胶着,完颜宗弼本人吃了好几次大亏。
于是,经过十年的拉锯战,双方于公元1139年签订了和平协议。但完颜宗弼并不甘心,下年他杀掉主和派大臣完颜昌,再次违约南侵,但在顺昌、颍昌、扶风、郾城、柘皋镇等地遭遇了惨痛失利后,不得不认清现实,转而主张求和。
公元1141年,在联合南宋的主和派秦桧之流除掉岳飞等人后,宋金签定“绍兴和议”,开始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为什么金国能痛揍北宋,却拿仅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毫无办法?不是他们战力下降,而是形势不同往日了。
第一,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当初的北宋承平日久、重文轻武、兵力颓废,面对金国的铁骑几乎毫无抵抗之力;而经过靖康之耻后,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原军民骨子里的血性被激发,涌现出了大量骁勇善战的军人,岳飞、韩世忠、刘锜等丝毫不逊于金国将领,背嵬军也精锐无比,刘锜在顺昌“以枪标去其兜鍪,大斧断其臂,碎其首”,大破金军铁浮屠,岳飞军则以麻扎刀击败拐子马。经过数次惨败后,金军上下感叹:“南朝用兵非昔比”。
第二,黄河两岸多平原,是金军骑兵的完美战场,“金人起燕、蓟,历赵、魏,至汴宋,皆平原旷野,骑兵驰突,步人不能抗”;而到了江淮以南,则是步兵的主场,金军自然接连失利。
此外,当时的北方汉人并不服从金国的统治,再考虑到双方在经济实力、人口方面差异悬殊,如果南宋决心主战,岳飞所主张的恢复中原、直捣黄龙并非没有可能。但这种拼个你死我活的思路,并不符合南宋朝廷的利益:
其一,由于常年的“先军政治”,武将的权力、威望强势抬头,冲击了宋朝传统的文官政治;若与金国陷入拉锯战,搞不好会再次出现五代那样武将拥兵自重的局面;
其二,打仗就是打钱,将白花花的银子投入北伐之战,在南方大地主看来毫无吸引力。
因此,当时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金国的完颜宗弼想灭南宋,但发现力有不逮;而南边的赵构只想着保住半壁江山,相对于金国人,岳飞等主战派更像是危害自己政权稳定的“心腹之患”。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在杀掉岳飞后,宋、金进入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而随着南北朝廷的同步堕落,北方草原涌现出了一个更可怕的敌人:铁木真的蒙古部落。
蒙古帝国的军事力量,也许是冷兵器时代的BUG,他们横扫欧亚、几乎毫无敌手,只有农业文明先进的中原政权,才称得上是他们最强大的敌人。
从公元1210年铁木真进攻西夏起,一直到忽必烈灭南宋,蒙古帝国共经过五任君主、历时70年,才彻底吞下西夏、金国、南宋这三个中原政权。其中,南宋直面蒙古更是长达45年之久。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也归为实力:蒙古帝国的目标并非只有近在咫尺的中原,而是辽国的亚欧大陆。在全面扩张过程中,他们秉承的是先易后难的原则,距离并非首要考虑因素;实力最强的南宋,自然成了坚持到最后的硬骨头。
当初成吉思汗攻下河北,金国全力退守河南地区;随后由于花刺子模的挑衅,蒙古大军转而西征,直到公元1227年才再次进攻西夏。
公元1229年,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帝国,期间他一方面挥师南下,历时六年才攻下汴京、灭亡金国,随后派拔都远征欧洲,将蒙古疆域扩充到中亚和东欧,这期间,他并没能完全集中力量对付南宋。
公元1241年,窝阔台死,蒙古内部贵族夺权,没有心思对外扩张,直到公元1246年贵由接班。但贵由体弱多病,而且跟拔都不和,坚持了3年也死了;其后又经过3年的折腾,才由蒙哥继承汗位。
公元1251年即位后,蒙哥就安排弟弟忽必烈负责漠南地区,并在两年后绕到西南攻灭了大理国,其后蒙古帝国发动第三次西征、覆灭了阿拔斯王朝。
直到1258年,在万事俱备后,蒙哥才兵分三路进攻南宋。当时的南宋一边抵抗,一边派贾似道出面谈和,但在下一年,蒙哥进攻合州钓鱼城时突然染病身亡,蒙古帝国内部再现争斗,对外扩张由此暂停。
忽必烈即位后,曾一度采取与南宋言和的姿态,这既有为了集中精力解决内部问题(主要应对与自己唱反调的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等)的考虑,也因南宋占有地利、蒙古军队难以占到便宜。
但南宋将领刘整的叛逃,帮助忽必烈改变了局面。公元1268年起,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历时6年的血战,终于拿下了这一战略咽喉。自此之后,失去了地利的南宋再无对抗元军(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的资本。公元1276年,临安沦陷;三年后,南宋彻底灭亡。
综上,南宋之所以能成功苟且百年,主要有赖于顽强的军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虽然朝政腐败,但面对危亡,南宋军民总能爆发出巨大潜能,再加上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以及连成防御网的坚固城邑,让横行一时的金军、蒙古铁骑也不得不吃瘪。假如没有刘整、吕文焕先后降元,搞不好南宋还能支撑几年。
赵宋是历史的罪人,假如柴荣长寿的话,后周将成为一个盛世
怎么讲,都是强汉盛唐弱宋!
合州钓鱼城下击杀蒙古大汗蒙哥的就是刘整,坚守襄阳城几十年的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
岳飞的死让将领人人自危,军头拥兵自重,军队是他们保命的依靠,反而造成汉人军队战斗力的恢复,北伐就出工不出力(怕损失惨重,被朝廷清算),自保就玩命战斗力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