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回了一趟村,发现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红蓝双 2024-06-10 14:53:28

端午假期的前两天,我向单位请了假,提前回到村里,陪伴父母过端午。

驱车六个小时,下午四点多就回到了村里,父母看见我回来了,非常开心,连忙询问我晚上想吃点什么?

大概小时候养成的口味,我对腊肉情有独钟,于是对父母说,想吃点腊猪蹄、腊排骨之类的,反正只要有腊肉就行。

母亲听后,面面相觑,然后告诉我,家里过年熏制的几十斤腊肉早就吃完了,目前家里都是逢场天到镇上购买新鲜肉,既然你想吃腊肉,那她就去邻居家看看谁家还有腊肉,购买一点过来。

说罢,母亲就要起身去邻居家,我赶忙挡住母亲,可母亲坚持要去,无奈,只能随她的意。

结果,母亲去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家,回来时,两手空空,原来,母亲先后走了六户邻居,没得一户邻居家还有腊肉。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宰杀过年猪,富裕的人家一般宰杀两头甚至更多,就算一般人家至少也会宰杀一头年猪,宰杀好的年猪,经过腌制和熏制,放在通风的地方,随时吃随时取,几乎能吃一年时间,当然,偶尔也会到市场上购买新鲜肉,但都是以腊肉为主。

而现在,每年过年时候,父母也会从市场上购买几十斤的新鲜猪肉,同样通过腌制和熏制,制成腊肉,供春节食用,而平时大多数时候都是利用当场天,去镇上市场购买,吃多少购买多少。

村里人以食用腊肉为主过渡到目前到以食用新鲜肉为主,这是农村生活习惯发生很大改变的一个方面。

其实这种改变来源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村里人家家户户都要养好几头猪,养出来的猪,除了上交国家和市场出售外,剩余的猪,都要宰杀,宰杀后的猪肉为了长久保存,只能通过腌制和熏制,这样才能保存时间更长。

而现在,村里人几乎没有人养猪了,再加上道路交通很方便,想吃随时可以去市场上购买,非常方便,自然就不会宰杀整头猪制作腊肉。

当然,除了村里人从吃腊肉到吃新鲜肉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外,在村里这两天,还发现村里人的其它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前些年,每家每户都有稻谷和小麦的储存仓库,每年打下的稻谷和小麦,都放进储存仓库,每当家里大米和白面见底时,都会将稻谷和小麦送到加工厂加工成大米和白面,然后运回家,吃完了又继续。

而现在,村里人家里的储存仓库大多没有稻谷和小麦了,也很少主动去加工厂加工自己家的稻谷和小麦了,家里的大米和白面吃完了,直接到市场上购买。

二是人们的肉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人们大多是食用猪肉,很少有人食用牛肉和羊肉,而现在,随着各地肉牛养殖场的建立,市场上牛肉和羊肉供应充足,人们除了食用猪肉外,现在牛肉和羊肉也开始大量走上村里百姓的餐桌。

三是原来种植的红薯,大多用于喂猪,其红薯叶,也全部用于家禽的养殖,村里人几乎不会食用红薯尖,而现在,人们种植的红薯,大部分用于制作红薯粉,其红薯尖,也成为了村里人餐桌上的一盘好菜。

四是水果开始大量走进村里人的家,实话实说,三四十年前,村里人不但榴莲等高档水果听都没听说过,而且不少人连苹果和香蕉等平常水果都没吃过,如今,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家里都有水果。

当然,农村的生活习惯变化不止在这几方面,如今,村里的广场,每到吃完晚饭后,广场上就会聚起一帮老头老太太,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还有,出行上,不再依靠双腿步行几十里赶场,至少都会以三轮或者电瓶车代步,这种变化数不胜数,已经深刻影响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0 阅读:0

红蓝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