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一共记录有五个儿子。老大杨勇跟老二杨广的太子之争,是我们认识隋朝的最佳切入点。
但事实上,「杨广能,为什么我们不能」绝对是其他皇子的心魔。
要知道,隋前北齐周,兄终弟及多。父死子继,并不是东亚地区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继承法则。
而杨坚的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是躺在床上好好过世。
在因果论逐渐兴起的隋唐,谁都知道定是杨坚造孽,祸延子孙。
是迷信?还是真有道理?
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杨坚的另外三个儿子。
第三子,秦王杨俊。自然,年纪是比杨广还小一点的。于开皇元年,杨坚称帝时封王,杨俊不过虚岁十一。
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孩子,成为秦王那是很了不起的。
秦地,就是关中三辅地区的代名词,北朝的首善之地。杨俊应该是当时杨坚最宠爱的孩子。
有多宠爱?
隔年,杨俊加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
简单说,就是洛阳那一带的最高行政长官。旋又加右武卫大将军,洛阳一带的关东兵军权,也交给了杨俊。
在感到惊恐之前,我们回过来了解一下。
杨坚本是北周第一执政,但引起三方军阀六大亲王不满,就此掀起北周内战。
控制权来说,杨坚很大。但能信任的文臣武将?很少。
所以杨坚平乱之后立刻篡位,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把亲属跟少数亲信一口气分封下去。
他怕的是地方官反他而已。
为什么不怕这些人管不住地方?因为杨坚不是那种跷二郎腿的执政官。他有足够的能力把情报汇整到中央,自己进行定夺。
这就种下隋朝为何兴盛,为何快速败亡的主因了。
事实上,当年杨坚同时设置河北道杨广,河南道杨俊,以及西南道(蜀汉地区)杨秀三行台,来做为他的政务中继点。
杨秀就是第四子了,真正摆饰中的摆饰。
这是一场非常紧急的任命。
因为当时朝廷给了杨坚很大的压力,要他征讨陈朝。
主事者是长孙览,长孙家是北朝百多年来的超大型世族。可中央兵力大举出动,如果再来一次地方叛变,杨坚就死定了。所以他只能采取紧急对策,让亲信带着儿子们去坐镇各地。
那我们也能简单看出,杨坚最担心的就是突厥。毕竟只有杨广是能够作战跟事出万一也有独立决策能力的那个。
还好大军出动不久,陈宣帝过世。
作为监军的杨坚亲信高熲,立刻拦住长孙览,并上表「礼不应伐」,让隋朝大军撤退了。
这就是为什么杨俊的官职多了大将军的原因。
其实,左武卫就是杨广。
杨坚立马把军权转交到两个儿子的底下,嗯?蜀汉杨秀呢?解除职务回来了,这个还没办法管事的。
而隋初也没那么平静:突厥打过来了。
这是北周的宇文公主嫁去突厥,知道了国家亡在杨坚手中,就怂恿老公出兵。
突厥可汗没那么妻管严,他主要是设下一计,跟其他可汗联手出击,趁他们被削弱时加以并吞。
所以我们也很容易知道,隋朝要抵挡这次进攻不会太困难,对手有内斗算计嘛。
打仗->获胜->封赏,是基本公式。
两年战罢,隋朝内部的各地总管,也是大风吹了一轮。
期间有个不明确的记录,就是济阴发生了叛变。这里是山东河南的交界,基本上杨俊应该要管到。
实际上就显示出,隋朝的控制力向东递减。
在隋朝建立之前,山东早就被陈朝大将打下来了,直到上面长孙览他们出兵才夺回。
济阴的叛乱,让杨坚决定反其道而行,直接废除河南道行台,把杨俊调回后方,作为秦王兼秦州总管。
这什么怪招?要深追有些麻烦,但这场反乱记录其实也说明了一部份。
当时济阴太守被杀,由他在当地征辟的名士聚众抗贼。杨坚只要直接加封该名士,背后自有大族协助稳定地方。
这跟曹操干掉吕布之后,让陈登负责徐州南部,算是同样的策略。
相对我们就又可以知道,开皇三年后,徐州进入一个半自治状态。
山东故事有机会再看,回到杨俊的身上。
改为统领西部的杨俊,突然对朝廷提出「出家」的要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警讯,很多小事情串在一起,你才能看出他的重要。
简单说,六年之前,周武帝灭佛。现在很显然的,在隋朝的西侧,佛教正要复兴。
整个东亚大家都知道,佛教=有钱人,但偏偏杨坚就是跟他们不对盘,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在境内继续壮大。
杨俊的出家意见,自然马上被否决。
那杨坚也知道环境中人之深,马上先帮十四岁的杨俊讨个媳妇。继而在处理各地水旱灾情的同时,加设山南道行台,再命杨俊去领行台尚书。
隋朝的「道」,主要是「去哪里」的意思。山南的山,指的是南岭。山南道的主体,就是过去我们熟知的荆州了。
隋朝平陈之战,杨俊就作为山南道元帅,接应杨素与杨广。
妙的是,上面说到,杨俊是个佛教徒。所以当时他还满节制下属,严禁杀伤,导致整场大战下来,山南道最是无功。
可杨坚表示很好,我很喜欢你这么仁爱,就让杨广负责扬州政务,你在广陵掌控他的兵权吧。
发现了吗?杨坚是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放心的人。
但你知道,北方禁绝过佛教,南方可没有。
杨俊坐镇广陵,那是一个「佛心大开」。
再说一次,那可不是佛教徒清心苦修的年代。中国佛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虔诚度,功德竞赛:花越多钱在佛寺,自家佛坛,供养僧侣,就越是有功德。
顺便提一下,北方前不久有个高僧菩提达摩,带来了跟中国式佛教不同的修行方式:禅。
这跟杨坚的脾性就对上了。
政治在转变,佛教也在转变。可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杨俊只是一个因为过度奢华,而被杨坚嫌弃的孩子。
由于礼佛开销过大,杨俊还对地方放起了高利贷,这让杨坚愤而出手治罪。
差不多也就在同一时期,杨坚关爱的眼神,就转往另外两个更小的孩子身上。
四子杨秀,五子杨谅,先后在开皇十二年崛起。
杨秀被封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这很显然就走上了杨广杨俊的老路,成为重点培养皇子。
杨谅,则封为雍州牧。
隋朝保留北周制度,全国仅此一州牧,属于特别行政区域。
(其他的牧比较是牧场的意思,牛羊马管理区域)
从官吏员额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雍州牧官署,合计编列五百二十四人。编制包含金、户、兵、法、士各曹。
隋州分九品,上上州也不过三百二十三人。一般的刺史,只给编制户、兵、法、士。
这样就很好辨认了吧?至少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层面上,雍州牧有远高于其他州刺史的自主权。
那前面常常提到总管也说一下,总管就是一个在刺史之上的监督职而已。设置总管,主要是搭配行台。
「台」是指朝廷官署,「行台」就是朝廷官署在各地的直属分部。
我们前面也看到了,杨坚就是用儿子来设行台,展开这个隋朝的中央集权架构。
过去汉朝是用在封国上,让封国跟州郡互相制衡监督。而汉武帝开始大举削弱封国的力量,以刺史来做现在隋朝总管的职务。后来坐大到国家无法控制,西晋就又换亲王回来当总管。
结果又八王之乱。
而魏晋南北朝天下大乱,打仗多,分封多。行政区越切越细。
东汉我们都知道十三州,杨坚立隋的时候,有二百一十一州。南陈也有四十二州……当时他们只剩江南之地。
统一之后超过两百五十州,刺史管理的地方,根本就是过去的太守等级。所以加设总管跟行台来统筹对中央负责。
别想说杨广是个狗屁倒灶的皇帝,他其实真做了不少事,比方大刀阔斧又把州降级为郡,这里略提便算。
我们说回杨秀。
老四杨秀是五个孩子中最帅气,武功最高的一个。你知道,怕哥哥通常是因为哥哥长得比你壮。杨秀那可没在怕,气势比谁都高。
朝臣怕他,哥哥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杨坚常担心,哪天自己不在了,这个孩子一定成为兄弟之间的导火线。
不仅如此,杨秀所用的人,也不怎么讨杨坚喜欢。
而他长期出镇的蜀地……天府之国,其实长年透过吐谷浑,做着中原天朝干涉不到的丝路生意。物产丰饶?恐怕比我们所知的还要翻上几翻。
更不要说,平陈之后,杨坚减省军费,寓兵于农,让隋朝的财富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江南的儿子想爽,蜀地的儿子?也想爽啊。二子杨俊只是「喜欢盖房子」,三子杨秀却弄起了天子等级的车马服饰。
杨秀就是这样很快的遭到杨坚厌恶,被剥夺了兵权跟人事任命权。对,千万不要忘了,太子杨勇这时候也进入了黑名单。
除了惺惺作态的杨广,杨坚看下去,就是杨谅最可爱了。
开皇十二到十七之间,是杨坚的儿子们记录最从缺的时间。
第一件可以注意的,就是这段时间内,杨坚正在准备封禅。并且,继承人审核的对象,也不再只是皇子们。
日渐成长的皇孙,进入了杨坚的法眼。
这时,老三杨俊又出状况了。
杨俊被自己的王妃下了毒,生了病。当然,当时没人知道是为什么。
中医在疾病上的探讨,首重外在环境。找不出病因,很自然就会归咎于「水土不服」。那他就申请回京养病。
哪想到一回去,老爸圣旨断症:你这个是富贵病,给我把官拔了,下去冷静冷静就会好了。
很多人马上出来劝谏,杨俊什么罪都没有,这样拔官会动摇国之根本啊。
杨坚直接呛,我是天子,也是他爸。爸爸修理儿子还需要法律?那好,你们帮我制定「天子儿专属特别条款」,不要说我犯法。
我常在说的,汉武帝暴躁归暴躁,还是挺守法的,那是他最可取的一点。
杨坚左手废了杨俊,右手就提起了杨谅。
前面说到,杨坚准备封禅。
封禅,就是要当真天子。
杨坚什么都做了,就是平服四夷还没搞定。
必须要说的是,真天子之心,往往就是搞倒一个王朝,一个王国的关键点。
以和平治国为理念当选皇帝的杨坚,如今决定对高丽与突厥用兵。同时,更换「合适继承人」这件事,也被提上了台面。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始征高丽,以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
不过没什么好嘴的,因为大军开到辽河,就因为碰到疫疾撤退了。死伤非常惨重。
可杨坚认为非战之罪,又要杨谅继续驻守并州,迎战突厥。
这次杨谅自己不想上战场。全是其他人迎战。
杨坚依然没有责罚,更下令在北方筑城,集天下精兵,与东突厥启民可汗一同准备平定漠北。
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还是落在了杨谅头上。
杨谅觉得,看起来不久之后,自己就会是太子了。
说时迟那时快,开皇二十年,突厥突然展开攻势。正月里,杨坚还在离宫接受突厥使者的赠礼。都还没回京,怎么突厥就打来了?
杨谅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二哥杨广就出现接管了军权迎击。
其实,突厥传中说,是隋朝主动出击的。
这场扑朔迷离之战,还有其他人的记录,最为可靠的就是以下说法。
杨广与杨谅兵分二路,杨谅这边因为有威震突厥史万岁跟地理大师裴矩,很快取得头功。
而杨广跟杨素未能立功,马上倒打一耙说,突厥其实没有要打仗,是杨谅他们先袭击人家。
这一耙,打得杨谅晕头转向。
多年来相对低调的杨广,突然窜起,让大家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杨广才一凯旋而归,老三杨俊突然就病逝了。接着立刻有人指控,是杨俊的王妃崔氏下的毒手。
还在离宫的杨坚,草草处理了事,待到炎夏过去,才返回大兴城。关于太子杨勇的谗言,排山倒海而来。
幕后主使者,便是杨素。
杨勇一废,在杨素的多年经营与大战方休首功的支持下,杨广立刻被选为新太子。
收到消息的杨秀跟杨谅,都是大惊失色。
当时也有不少大臣对于废太子一事上谏,希望皇上收回成命。脑袋里只长肌肉的杨秀,二话不说就跟上这一波。
操盘手杨素自然是记着这笔了。
杨谅不跟,因为他的手下史万岁同学就是第一个冲上去,被杨坚下令处死的。
更重要的是,杨素不是对杨广忠心耿耿才做这些事。他一开始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富贵。
随着杨勇倒台,杨素也坐上了宰相之位,进行各种改革。一年过去,杨坚没有什么反对,又适逢独孤皇后过世……
真的是「适逢」吗?
不知道,总之杨坚接受了杨素的建议,把杨秀废为庶人。
杨广额外加码,做了一个巫蛊木人,写上杨谅的姓名生辰,来检举杨秀打算夺取弟弟手中的天下精兵造反。
隋文帝杨坚才死了老婆,看到兄弟相残,心痛啊。
殊不知五兄弟都斗了十年,又不是今天才开始。
杨秀接下来的人生,就只能在不见天日的黑牢中度过了。
不过宇文化及杀杨广的时候,曾经提议把杨秀放出来,推举为帝,也被大家否决了。
嗯?怎么不推杨谅?
当然是因为那时候,杨谅早就死凉了。
却说杨谅没冲第一波,很快决定要以手中筹码来跟杨素对决才明智,索性请杨坚再为北方加固城池,增添人手。
这时候,有一些过去梁朝陈朝的降将,曾经叱咤风云一时,如今却郁郁不得志,纷纷藉此申请北上服役。
很正常的,南朝将不得志,就是南征的大元帅杨素杨广看不上眼。如今京师已是他二人天下,你不走吗?
杨谅得了军师王頍,这是当年跟陈霸先并肩于江南的大军阀,王僧辩的儿子。又有大将萧摩诃,则是陈朝继吴明彻后属一属二的大将。
大伙儿一拍即合,正在商议该当如何,杨秀的死讯就传来了。
杨谅就是个怕事的主,立马决定再次龟缩。
这一缩,老爸也挂了。
二哥杨广登基,下令诏还杨谅。老爸信你给你兵权,哥我可不信啊。
杨谅等人商议之下,只好起兵造反了。
王頍说:「我们现在的官兵,几乎都是关西人,最好直入关中打下大兴城,大家才会安心。」
荀彧教过大家,好的军师,不能只提一条对策给老板。所以王頍还有第二策:「如果我们要据守对峙,先取河北的话,最好就把领军的人换掉。」
直扑大兴,成王败寇一翻两瞪眼,杨谅会怕。但要大举撤换领军将士,杨谅同样会怕啊。
王頍就错在不够了解,他的老板是个臭俗辣。
于是,杨谅决定两策并行。怎么并?
首先,杨谅发出檄文,表示杨坚的死亡与继承,被杨素动了手脚。为了天下苍生,先帝恩泽,汉王杨谅要前进大兴,诛杀杨素。
同时,也找非函谷关以西的人来面试。
河东裴家的裴文安就主动请缨了,被任命从蒲州线进军,算是各路之核心。
嗯,杨谅的做法其实就是变成,以关东人领兵攻打关西。
听起来比王頍的两套对策还聪明?
等等就知道了,要猜也可以。
关西人打关西,他们会更希望速战速决,而且他们也作得到。关东人打关西?各种不熟,事有不妙定然后撤。
问题大概就在这里了。
杨谅也想到了。在各路大军分头出击后,他突然召回了裴文安。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边塞大军,朝廷这边由杨素率领五千人迎战。
五千跟几十万怎么打?
当然是单挑加偷袭啊。
杨素对准了阵前换将的蒲州线,先来个渡河夜袭,大破敌军。他怎么知道?十有八九,杨谅身边有杨素的眼线。
杨广本来还不相信,杨素能以五千兵挡住敌军脚步,这下朝廷方士气大涨,更多人愿意跟上前线,随杨素一同作战。
援军迅速集结通过黄河,杨素便以两千人为一个大队,派去佯攻边塞军占领的要地城池。
不求破敌,但求拖延。
杨素本人则集中了剩余的四万兵马,直扑太原城。
太原,有边塞十余万大军,封锁了各种山道小径,布阵五十里。加上坚实的城池,就算项羽再世,都不见得能够突破。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杨素还是从山里杀出来了。
是的,杨素上了山,但是不走「路」。
山中奇兵与平地大军前后夹攻,老实说韩信的背水阵威力发挥起来,也不过如此而已。
很多人都没搞清楚,韩信背水阵不是攻击力特强,而是防御力200%,借以为奇兵争取时间空间。
为什么别人用背水阵死定,韩信用背水阵大胜,就在于他使用了一整套的连环计策。
太原守军溃散,边塞军的士气,也跟着散了。
杨素势如破竹,很快接近了杨谅的大本营。
军师王頍又有话说:「杨素这么快打到这里来,任凭他再厉害,士兵也是肉体凡胎,只是靠士气在硬撑。只要我们正面痛击,士气就会回到我们这边来。」
杨谅表示:正面跟杨素撞?是我有病还是你有病?后撤守城才是兵法吧。
大军转头撤到半路,杨素的急行军已经赶到。
巧不巧,萧摩诃等人也来到战场,杨谅胆气顿生,又调了一个头要跟杨素决一死战。
不是,杨谅的部队本来都已经认为不用打野战可以回家了,现在突然又要鼓起勇气上啊。
上你的头吧。
终究,杨谅是要下台的。
但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杨谅,杨广依旧没有杀他。跟四弟杨秀一样,老五杨谅也被贬为庶人,终身幽禁。
到这里,我也终于看懂「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是什么样的过错了。
杨坚,对五个儿子一视同仁。
虽然杨勇很早就被立为太子,虽然杨广特别懂得讨妈妈欢心。杨坚还是对其他孩子一样宠爱,一样严厉。
他既是天子,也是五个孩子的父亲。
而帝王之忌,竟是不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