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的相对于其他中国封建古代帝王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相比于恳恳勤勤,兢兢业业的皇帝——诸如雍正帝等人,他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松散——长达28年不上朝。但相比于其他荒淫无道者,诸如北齐皇帝,万历帝似乎又有一些可取之处。
但是,大多人最终评述万历帝还是认为他的负面影响大于它的正面影响,因为,大多数人公认,明亡的一切祸端都是在万历帝年间显示出来的:女真族是在万历年间崛起并且到达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南方的土司在万历年间壮大并且步步蚕食中原,接连叛乱;土地兼并之风在万历年间愈发严重,进而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
除了这些,万历年间的党政之强盛于之前的各个朝代,大部分官员尸位素餐,蝇营狗苟,甚至连中央官员都出现了消极怠工之风。万历年间的军阀武将之骄横也是被世人诟病的一点。
精兵强将逐渐成了杀良冒公、养寇自重之徒;各级军备废弛,兵士逃亡之事屡见不鲜,而被后世用以画本传说的宫廷争斗案屡屡出现,例如妖书案,庭机案等等,这些案件甚至威胁国本。
按照世人大部分观点来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万历皇帝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导致的。
那么,他在位长达三十年不上朝的事实是否真的造成了明朝时期的内乱和内耗?他的消极怠工是否真的使自己大权旁落呢?
在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初期,许多大臣苦口婆心上书皇帝,让朝廷提防女真族,万不可让其坐大。但是万历皇帝并没有听从,后来宁夏小部分地方叛乱,万历皇帝因长时不上朝不熟悉朝廷事务处置不当,让这些小打小闹演变成了大规模叛乱,而土司问题也因为没有重视,最终导致发生了奢安之乱。
被世人诟病的明朝党争问题也是在万历皇帝年间达到了白热化。
由于党争导致各级官员开始随意站队,万历二十三年间,令人发指的蓟州兵变让所有人认为是万历帝的不作为导致了国家的种种动荡,比如说明末四大案的起因就是源于国本之争,万立地在立嗣一事上一拖再拖,出尔反尔,自己将自己作为皇室尊严扔在了地上,任由后宫妇人随意动摇根基国本,如此种种实在是难以言说,所以,如此一个资质平庸的皇帝大权旁落也属情理之中,但事实仿佛并非如此。
明神宗,万历帝是明朝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长达48年,但在这漫长的皇帝生涯里,他有将近30年是在皇宫里无所事事,不登临朝位。
万历帝之所以不理政事并不是因为他身体有疾或是本身懒散,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使然。在明朝中期之后的明朝各个皇帝都开始出现了不上朝的现象,比如说嘉靖皇帝和天启皇帝,而万历皇帝更是将这一情况发扬光大。
如此种种并非个例,这就说明这与当时的制度有关,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成功建立明朝之后,定下了一条制度——废除丞相,设立六部。这就意味着天下军权、资源尽在皇帝手中,皇帝的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尽管君权集中,可皇帝的业务自是繁重无比。
为了替皇帝分忧解难,明朝出现了内阁制度。有了内核帮助皇帝处理朝政,明朝的皇帝自然无后顾之忧,组成内阁的人大多官位也比较低,不会对国家的政治和体制运行造成什么影响,万历皇帝也是基于此制度之下才敢放心大胆地不上朝。
但是,万历皇帝的不上朝并不等于昏庸无道,不理正事。对于某些大事,万历皇帝十分关心,比如说万历三大征事件就是由万历皇帝亲自决定并且选兵点将出发的。他的理政方式的确不像雍正皇帝,唐朝太宗皇帝那样勤勤恳恳,但是在军国大事上,万历帝并不含糊,他喜欢通过召见部分大臣,开一个单独的私人会议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必要的事务。
而且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的腿上有旧疾,所以他出行不便,上朝困难,再加上军国大事的繁琐,他更愿意选择待在自己的舒适之处听众臣上报意见即可。除了一些主观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的原因造成了万力帝怠政的现象。
众所周知,张居正作为一代首辅,是明朝有名的权臣,也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位期间曾经多次为国为民进行政令改进,而这些改革也让他成了位极人臣的权臣。这一现象也冒犯了万历帝作为皇帝的权威。在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张居正作为首辅仍然时时站在他的面前替他发号施令,这不得不让万历皇帝十分痛恨。
张居正之所以能成为权臣,是因为原来能和内阁互相牵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宝与张居正联合到了一处,冯宝本来只能为皇帝办事,但最终却支持张居正改革,二是当年万历帝皇帝年幼未曾亲政的时候,李太后也和张居正站在一起支持其改革。
年幼的皇帝早就被教导过如何用“法术势”控制权臣。可是即使脑中有东西,却要被迫日日看着一个权臣站在自己的身前代行天子事,这令万历皇帝十分愤恨。
因此在张居正离世之后,万历帝杀伐果决,直接对张居正家里进行了抄家和清算,而那些曾经和张居正统一战线的人也通通被万历帝清除。
有了张居正这个前车之鉴,朝廷上的臣子也开始明哲保身,他们不愿意去触怒这个想要手握大权的万历帝。所以,即使万历皇帝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们也不敢死谏,而是更倾向于不去顶撞皇帝,也不在权力上过分染指皇权。更有甚者,为了向皇帝表忠心,有些官员主张废除张居正的种种激浊扬清的措施,在这些人的眼里,万历帝看似怠政慵懒,但如果臣下对其皇权干涉太多恐怕也要遭受灭顶之灾。
通过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来,万历皇帝在维护皇权和加强封建专制方面做到了一个皇帝的本分,但是三十年不上朝也的的确确让国家陷入了许多的危机之中。
尽管偷懒,但不至于大权旁落,尽管参政,却将国家治理得并不强盛,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而垂垂老矣的大明江山,以至于在万历帝死后的24年,明朝便像大厦一般豁剌剌地倒塌了。也是由此,世人才说“明亡于万历帝”。
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由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的后果中便可以看得出来。从万历十五年开始,万历帝开始不管正事,不仅仅是许多国家大事得不到他及时的处理,甚至连最关键的朝廷官僚方面的动迁和选拔、任免都得不到正常的运行。
据史料记,在万历皇帝期间,“曹暑多空”的局面空前绝后,例如最经典的是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吏部尚书孙丕杨就辞去了这一职位,万历帝任其离开之后竟然没有选拔一个新的尚书任职。于是,这一职位到了万历四十一年竟然都在空缺,而且当时的都察院,副督察御史、总督,各级巡抚,甚至尚书,侍郎这种级别的官员都一直空缺。
官位的空缺导致许多着急的政务得不到处理,军队里的军饷无人解运下发,各级部门运转不方便,甚至刑部对紧要的案件都不闻不问,还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的发生和案件的堆积。这种风气开始愈演愈烈,导致整个万历皇帝年间的吏治腐败十分严重。
许多的官员看皇帝懒政之后便有样学样,他们大肆收受贿赂,大行贪污腐败之举,甚至鱼肉当地百姓。甚至宗室子弟在万历年间都奢靡无度,福王等人婚姻时曾奢靡无数,建造府邸引得周围百姓流离失所。
从天子到中央,再从中央的地方,各级官员无一不贪,百姓人心惶惶,上下人心涣散。
万历皇帝是一个典型的将国家和政务玩弄在自己手掌中的皇帝,他将祖先留下的家业全部败完殆尽。张居正在死之前曾就大力主持改革,为他留下了一个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污,国富民强,海晏河清、忠义刚正的朝廷。但短短两年之内,他抄家报复恩师张居正,废除他在位时间的一切改革,然后荒废政事,败光国库。
张居正在位时期的“考成法”被废,导致百官失去约束,天下有识之士想要登临中央实行抱负者也遭到了疯狂打压。如此种种不作为、瞎作为的措施在万历皇帝自己看来却是“无为而治”,在对待立太子等国本大事上,万历皇帝摇摆不定,立场不明,最终导致后宫和前朝相互联系,互通款曲,使得国家内耗日益严重。最终在万历皇帝死后,大明王朝内底已经被掏空干净。
所以,无需外敌入侵,这个曾经强盛的朱家天下就死在了历史周期率的轮回当中,消灭亡在了历史的车轮下,而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也会永远被世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