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1350名开国少将中,谢振华无疑是一位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一生金戈铁马,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都身居要职,功勋卓著。人们在说起他因一念之差,和上将军衔失之交臂的事情时,总是既叹惋,又钦佩。
谢振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崇义县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年代,从这个县里走出了一位开国中将(黄志勇)和三位开国少将(谢振华、余光茂、兴中)。
谢振华参加革命的经历比较特殊,他是在他父亲的指引下参加共产党的。当时大革命失败,谢振华的父亲不顾危险,毅然入党,不久后,13岁的谢振华也投身到了农民运动的洪流中。
1930年,谢振华的父亲被杀害,谢振华随后参加红军,成了红三军团的一名战士。
谢振华晚年常说,自己家人死的早,他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入伍后不久,组织就安排谢振华到政工干部训练队接受培训,后来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亲耳聆听过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李德等人的军事、政治课。
1934年,谢振华从红军大学毕业后,回到红三军团5师13团担任政委,他当时刚到18岁,是红一方面军最年轻的团政委。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杨勇、张爱萍、苏振华、王平等人,这时也在红三军团当团政委。
随后,谢振华率领13团参加了湘江、娄山关、遵义等战役。到遵义后,红军因为减员严重,进行了全军缩编,谢振华改任营指导员。
再后来,他又因为忠诚可靠,能力出色,被调到政治保卫部门工作,历任3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长、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第二科长等职。
离开一线部队,对谢振华来说无疑是遗憾的,但能到政治保卫部门工作,则充分体现了组织对他的高度信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谢振华奉命到晋西扩军,并成功地征来了1000多人。八路军总部决定给将总部的警卫营也给谢振华,让他组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并由谢振华担任团政委。
当时八路军刚刚经历整编,全军也就3个主力师,15个左右的正规团。之前的很多军长师长,后来的很多开国上将,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当团长,而21岁的谢振华则和他们平起平坐,担任团政委,可见组织对他的认可和信任。
1940年6月,中央派谢振华率领100多名干部离开延安,去山东支援根据地的工作,谢振华在途经皖北的时候,遇到了自己在红三军团的老首长黄克诚,两人都非常高兴。在黄克诚的建议下,谢振华给中央写了报告,申请留在黄克诚的部队工作,并很快获得了批准。
当时黄克诚的部队刚刚南下,还没有站住脚,谢振华被任命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奉命到江苏阜宁创建根据地,他从县大队队长干起,一路招兵买马,把部队扩充到了几千人。
1941年皖南事变后,黄克诚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谢振华的部队则改编成了3师24团,他一人兼任团长和政委。
如果谢振华选择去山东,可能他就不需要这样从头做起了,毕竟那里的形势和前景更好。就这样,谢振华从全面抗战初期就是团级干部,到抗战结束,他还是团级干部。这成了他在1955年只被授予开国少将的重要原因。
抗战结束后,黄克诚率领3师主力挺进东北,谢振华则率部在华中留守,到1948年3月,华野苏北兵团成立,谢振华先后担任12纵副政委、副司令员和司令员。
华野12纵就是后来的三野30军,谢振华为首任军长。谢振华当上军长的时候,也不过才33岁,相当于今天的90后,这让他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军长之一。
1951年,谢振华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基本系主任,后来又进入战役系当学员,经过6年的军校磨砺,1957年7月,他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此后历任21军军长和69军副军长(军长为董其武上将)。
49年就是军长,到60年代反而成了副军长,这样特殊的履历,在我军各大首任军长中也是绝无仅有独一份。而且董其武将军当时因为年事已高,主要以养病为主,所以69军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副军长谢振华主持的。
对此,廖汉生将军曾开玩笑对谢振华说:“你这就是‘吃驴子的料,干骡子的活’。”
67年,谢振华副军长率领69军到山西“支左”,统一指挥山西军区和驻山西部队的工作,一年后升任山西军区司令员,后来又兼任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实际上成了山西党政军工作的一把手。
这个时期的谢振华,经受住了种种严格的考验,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他的重托。当时和谢振华一样,率领部队到一省工作的高级将领,大概有30多人。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能重回军队,并且还能升任大军区领导人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尤太忠,另一个就是谢振华。
1982年,谢振华被任命为昆明军区政委,兼军区党委书记,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段新征程。当时的昆明军区,虽然大战已经结束,但小规模的热战却还一直持续,所以谢振华的任务是非常特殊的。
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裁军一百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布置就是,将乌鲁木齐、武汉、福州、昆明这4大军区裁撤,合并如其它的军区。
这个决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谢振华咋一听到也不理解,毕竟当时他们是全国唯一一个还有作战任务的大军区,但作为一位老革命家,谢振华很快便表态拥护中央的决定。
军区政委当不成了,退下来之后,他到那里去工作呢?中央的领导同志就这个问题征询了谢振华的意见,并建议他可以到军事科学院当政委,他对军校熟悉,这显然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从当时的情况看,百万大裁军后,全军马上就回恢复军衔制,到时候,只要是留任大军区正职敢为的开国将军,理论上都会成为新一届的上将。而一旦离开一线,就和军衔无缘了。
回到军科院领导工作,还是在一线,88年获得上将军衔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对谢振华最有利的选择。
但是,作为一位革命老军人,作为昆明军区的政委和党委书记,谢振华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选择回到昆明军区,搞好精简整编的善后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谢振华对中央的同志说说:“还是把军科院的位置让给年轻的同志吧,让我回到昆明军区完成我的最后一段历史使命。”后来,成都军区原司令员被任命为军科院政委,并在88年获得了上将军衔。
而谢振华将军在处理完昆明军区的善后工作后,了无遗憾地离开了他最热爱的人民军队。
2011年8月3日,谢振华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斯人已逝,但他高风亮节的品德,为国为民的情怀却必将长留于世,激励后人更好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