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漳州生,“落花生”最芗音

家天看过去 2024-06-30 16:50:49

《往事》128

《岁月随想》36

(写于2023年6月)

2023年5月30日上午,位于漳州东门外的许地山文学艺术馆隆重开馆,市、区众多官员和相关人士参加了开馆活动,看来,有关方面重视漳州古城的这一张文化名片,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漳州籍的现代文学巨匠。20多年前就认识的芗城区两位党政主官亲临并剪彩,他们都是财政出身,其中一人还是审计系统多年的同事,当年就觉得他们很有才干。

许地山纪念馆建在家芗0596小区内,大门外卧着一块花岗岩巨石,刻有“落花生”金色大字,草地上点缀着几颗花生造型的雕塑。以前这里是东门外的郊区,地名叫顶田下,儿时小巷与田园池塘交错的印象早已不在,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居民小区。老夫多年漫漫接孙路,常要经过这里,大地幼儿园、芗城二实小两所“孙”校,与纪念馆就几步之遥,趁放学接孙之际,也来看看热闹。

许地山文学艺术馆:草地上有落花生造型

“”落花生“”成了许地山的笔名

从小就知道,漳州出了林语堂和许地山两个大文学家。当然,林语堂名气更大,但其倡导的“费厄泼赖”(fair play)曾被鲁迅批判,一直以为他是“反动文人”,过去漳州也很少宣传,动乱时流行的“痛打落水狗”口号就出自于这场争论。而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正面人物,他的《落花生》我们小时候就读过,“落花生”三个字,漳州人读起来尤其亲切。读中学时,常经过新华东路一条叫管厝巷的小巷,许地山的故居就在巷子里。可惜旧城改造不懂得保护,漳州古城许多古迹已不见踪影,东门街圆圈附近的元末漳州路朝廷命官“迭理弥实”之墓和许地山故居等文物都被拆毁,“落花生”纪念馆算异地而建。

被拆的元代古墓和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出生在台湾,但从小在漳州长大读书,后来又任教于漳州华英中学(后来的四中)和省立第二师范(后来的龙溪师范),当过龙师附小的主理(校长),他的著作充满了闽南话母语的痕迹和对家乡的情感。许地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后来受聘燕京大学、香港大学教授,不幸因病在香港早逝。我在许地山纪念馆发现了两个鲜为人知的史料,一是他作为燕京大学学生亲自参加过五四运动,二是他是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许加入左联的史实,其他地方都没查到,有点怪。

文学艺术馆内部

燕京大学和中研院聘书

许地山的《落花生》写于漳州,从民国至今一直入选教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学子。最早在1932年就编入《国文》教材,现在仍是部编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文,据说对岸教材也一直采用《落花生》,这真是一篇不朽的课文!

《落花生》的标题如果望文生义,会以为文章描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败落景象,其实说的是作者童年种花生的情景,而“落花生”三个字用漳州本地话读,就是大家喜欢吃的“箩仔生”(花生)。漳州城里人不叫花生,不叫土豆,就叫落花生,这叫法非常科学,开花、钻地、结果,只有花生才有。

有趣的是,漳州人把“落花生”三个字连读成两个音,将落(loh)保留声母l,花(hua)保留韵母ua,两字连读为一个音lua,这是闽南话特有的切音现象。漳州小吃“臭粿”味道香喷喷,怎么会变成臭粿呢,其实臭粿就是菜头粿,原来萝卜闽南语叫菜头,菜头粿,菜cai保留声母c,头tao保留韵母ao,切掉“菜”的韵母和“头”的声母,两字两音变成一音,c+ao成了cao读臭,菜头粿便成了“臭粿”。

花生在闽南语中,似只有漳州和厦门读落花生(lua sing),闽南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样,泉州叫土豆,也有叫花(hue)生,台湾好像也叫土豆,就不知道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福建话花生怎么说?

许地山一家

文学馆内展出许多许地山不同版本的著作,豁然还有一本许地山女儿许燕吉的回忆录《落花生的女儿》,书中记述了她传奇苦难的一生。50年代初她考上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与大学同学结婚。民国时她信过教,审干时要她写经过和认识,她私下对人说要写“鬼材料”,从此埋下祸根,后来被补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并遭逮捕判刑,丈夫怕受牵连与她离婚,时任南京中学校长的母亲也没能保护她。多年后为了生存,嫁给比他大10岁离过婚又不识字的农民,像农妇一样下地干活,度过了艰难的岁月。1979年许燕吉被平反,回到南京,任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她并没有结束这段极不相称的婚姻,还辅导继子考上大学。书出版后3个月,许燕吉走完81岁坎坷曲折的人生。要是当年能回漳州,也许家乡会庇荫乡贤子女,少吃点苦?

许燕吉《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无独有偶,漳州另一位文学大师,他的亲属不但没有因此沾光,反遭不幸。林语堂有个小他几岁的至亲侄女林惠恬,家住漳州大同路,60年代林语堂有意回乡,曾千方百计与大陆亲属联系,没想到信寄到后,侄女却害怕“反动文人”的海外关系而不敢收信,终成遗憾。林惠恬70年代被遣送到长泰高层大队,她的两个儿子也一起下乡,与我上山下乡同一个村。她的大儿子邹儒林原来是武汉大学数学教师,年龄比我们知青大,不知为什么也来农村,一起下田劳动,他知识渊博,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开馆活动中,芗城第二实验小学的小学生根据许地山先生的名篇《落花生》表演了课本剧。为迎接这一活动,学校抽调五年级各班共18位同学参加,家中小朋友有幸被选上。连日来,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落花生》,演绎了文中的各个家庭角色,展示了百年前小城的市井生活。小朋友奔波于学校两个校区紧张排练,一群老伙仔公嫲天天焦急地站在校外等候。开馆活动的前一天,还停课到现场彩排,下午,老师通知说要继续排练,说会很迟,交代要带吃的去。可是等到天黑快7点钟时,几个孩子走出校门,说因为身高太高,与演爸爸的同学不协调而被撤换。孙子几年来录制了不少短视频,包括《小以理说古城》、《小以理说红楼》、《小以理说龙江颂》、《小以理说九龙江大桥》,在市里得过奖,也为学校争了光,有点兴趣和基础,可惜在最后关头意外落选了。

前不久,一位久居国外的老同学回国探亲,专程来漳州看我。我带他到古城老街逛了一圈,还到天宝参观林语堂纪念馆,游览万亩蕉林,领略漳州风情。这下,漳州又多了一处看点,如有外地朋友来访,可就近带他到许地山纪念馆看看,了解漳州的另一张文化历史名片。

小学生表演《落花生》

0 阅读:6

家天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