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弘一石 2024-02-13 07:06:12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和军事技术的杰出结晶,至今备受瞩目。其中,一尊被誉为“绿脸跪射俑”的陶俑自1999年亮相以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其特殊的绿色脸庞,不仅令科学家难以解释,更因此被严格禁止出国展览,使得这个“无解之颜”蒙上神秘的面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兵马俑的由来

在先秦时代,奴隶制社会的背景下,殉葬制度以活人陪葬为主导,而周礼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残酷的习惯。

然而,活人殉葬在春秋时期再次死灰复燃。到了战国时期,各国频繁征战,人口成为重要资源,推动了陶俑、木俑代替活人的趋势。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正是这一文化演变的时期,而他巨大的功劳使得陶俑的规模愈发庞大。

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而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他笑傲群雄的根本。当年,秦始皇为了彰显国力,让自己建立的王朝的强盛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命人铸造了兵马俑一千古奇观。兵马俑坑中骑兵、步兵、弓兵、车兵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无时不在向世人宣示着秦国军队的强大,展现了秦始皇所引以为傲的中央集权和统一文化。

事实上,秦始皇并非只是一位铁腕君主,他对统治的欲望甚至超越了生死。晚年,他追求长生不老,希望永远统治秦朝。然而,所找的术士和所服用的丹药却是一场幻想。即便如此,秦始皇仍然坚信死后仍能在另一个世界称霸。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梦想,他下令制作了规模宏大的兵马俑。

这些陶制战士将在另一个世界陪伴他,百万雄师足以在那里再度称王称霸。

然而,这些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幻想。尽管他未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但却以其超强的执行能力为后人创造了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天下奇观——兵马俑。这些陶制战士,即便是在现实中无法继续统治的秦始皇,也会在千年之后,以一种独特而永恒的方式,永远镇守在他创造的帝国中。

二、“绿脸跪射俑”:不同寻常的面容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的农民们正在进行一项日常的农业活动——打井。他们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挖掘,然而,他们并没有预见到,他们的这次挖掘活动将揭开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考古发现之一的序幕。

当他们挖掘到一定深度时,他们发现了一些破碎的陶俑。这些陶俑与真人一样大小,细致入微的面部表情和服装细节,让人惊叹。这些陶俑是用泥土烧制的,经过时间的洗礼,虽然有些破碎,但依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精致和生动。

这些陶俑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对这些陶俑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这些陶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被称为兵马俑。

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队,数量众多,排列整齐,仿佛在等待着秦始皇的召唤。

1999年9月10日,考古队在在二号坑发现了这件绿面跪射俑,这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因为这件兵马俑的身上都施以了彩绘,尤其是面部彩绘的完整性,使得这件兵马俑显得格外生动和栩栩如生。

它的脸部颜色是石绿色的,与人的肤色迥异,面其部彩绘非常精细,白色的眼白,黑色的瞳孔,双眼炯炯有神,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它的姿势也很特别,它是跪在地上,双手似乎持着这种独特的颜色选择引起了文物专家的争论,他们对为什么这尊俑的面部要施以绿色颜料感到困惑。

要知道,在起初兵马俑刚出土时原本是有颜色的,颜色涵盖了红、绿、蓝、中国紫、黄、黑、白等多种颜色,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紫,这种颜料在当时自然界中尚未发现。

然而,由于当年的盗掘和抢救性挖掘条件不成熟,这些色彩斑斓的兵马俑在与空气接触后,面部颜料在短时间内就卷曲、脱落,使得它们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绚丽,变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灰土色。这一变化让人们无法再见到刚出土时那些大红大绿的兵马俑。

而当人们发现绿面俑的时候,其脸上呈现绿色,这种现象,无异于令众人很是惊讶。

三、绿面俑之谜

关于绿面俑的代表身份,有许多猜测和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代表军队中负责祭祀和占卜的人员,这类人通常在仪式上涂抹面部颜料。这些人被认为具有神秘的色彩,可能承担着祈福、祷告以及应对瘟疫等仪式。另一种观点则猜测绿面俑可能是军队中的野战兵,为适应丛林作战而将面部涂成绿色,虽然这种说法在历史背景上显得牵强。

对于绿面俑为何呈现绿色的问题,有一种解释是面部颜料与氧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颜色变为绿色。然而,这一解释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仅有绿面俑呈现绿色,而其他兵马俑并未发生相同的变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绿面俑的颜色可能是因为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后,面部颜料中含有铜成分,导致了铜绿的形成。

无论是科学的解释还是猜测,绿面俑的存在仍然是秦始皇陵中的一个谜团。这尊兵马俑的独特之处不仅提供了对古代军事和文化的新认识,也激发了人们对秦代历史的好奇心。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揭开绿面俑的神秘面纱,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和历史。

0 阅读:1

弘一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