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抑郁,惊恐和人际障碍,他的心理障碍是如何发生的?

开济说育儿 2023-10-17 05:51:17

阿勇是高中生,现在已陷入了一个心理上的怪圈,平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调整与同学的关系上。唯恐与同学发生任何摩擦,影响自己在同学当中的形象,学习成绩因此明显下降,自己心理痛苦不堪,不知如何是好。

阿勇和我沟通的时候说,“刘老师,现在我的脾气总是怪怪的,心里难受,还不能表露在脸上,仍在装作轻松的样子,竭力善待每一个同学,不管他们怎样对我,我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会爆发,做出糊涂事。我现在觉得好累好累。”另一位来访者阿彩也曾经和我说过,现在苦恼的就是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朋友,而他们却不知为什么莫名其妙地离开她,甚至充满敌意,且不和她作任何解释,造成她自己很大的精神负担。这样的来访者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障碍,且在中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存竞争更加激烈,生活节奏变快,谋生压力加重,尤其是关系社会的特性更趋明显,使学生过早地思考承担社会角色的适应问题。而这些又和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的望子成龙、社会期望值高等发生冲突,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过度精神紧张,得不到放松,就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控制失去平衡,导致出现病理性记忆,产生焦虑、精神萎靡、寝食不安、记忆力下降等表现,身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希望扩大交友,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朋友接受,对朋友和同学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兴奋、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哪怕全力付出,不惜一切代价,唯恐被大家排斥。阿勇就属于这一类的学生。他夸大了这种正常同学关系的力量,甚至充满了幻想,认为只要处理好了同学关系,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他便时时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谈举止,自我设限。这是因为个体对自我的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自我感觉的良好与否完全取决于人际交往的结果,阿勇则表现得尤其突出。说话时,怕自己的言行欠妥当,得罪伤害别人,引起同学不满。做事时,谨小慎微,点点滴滴认真反省。痛苦时,忍气吞声,自我消沉;高兴时,故作平静,不显山露水,相当含蓄,甚至自我调侃,怕同学看到自己的高兴而心生不快。表情上,担心透出冷漠、骄傲等神情,唯恐对自己产生误解,造成麻烦。察言观色,穷于应付,甚至变得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苦不堪言,精神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形成了心理障碍。

有一次,阿勇所在的宿舍里,出现了晚自习以后室友围在一起打游戏的行为。班主任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都承认错误,只有他一人矢口否认,且不如实反映情况。原来他是怕影响同学关系,受到同学孤立。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心灵深处留下过类似的病理性记忆。而这种表现归根到底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天天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迷失了自我。别人的要求往往是超常、拔高的,甚至是挑剔的、敌视的,如果不用合理的标准、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言行,自然会陷入迷茫当中。

打开心灵上的枷锁,既可通过心理干预,也需要自我排解,自我矫正。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脸色,凡事要有一定的规则,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内在的自信。爱看别人脸色的人,必定是一个自卑的人,既看不起自己,也怕别人否定自己。因为自己的脆弱,就觉得别人承受力差,进而再损伤自己。因此建立起自信,才是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

只要把心思和精力投入该做的正确的事上,投入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上,就会与人为善,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也不会出现矛盾,坦然面对非议和攻击,轻松地学习、生活。自己的路自己走,这样的人,永远是快乐的,是成功者。

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对阿勇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干预后期通过场景重建干预,让阿勇了解友谊的真谛,摆脱心头中的阴影。我知道了一些适用于他的社交方法和技巧,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开始轻松地应对学习生活。只有解除了心灵上的羁绊,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0 阅读:14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