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说》连载六十三

宁静致凡 2024-05-29 06:06:43

第六十三章

圣人无难

原文

现代汉语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从事物演变发展的初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行政管理回归到那种没有官吏的治理状态,使饮食烹饪呈现原始纯真的味道。)不论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有多大,都要用清静无为的道德来对付。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始终没有困难了。

新说

水是什么味的?除了“淡”,我没有别的词来描述。农夫山泉有点甜?那是一句广告语。

家中的自来水是淡而无味的,农夫山泉也喝不出甜味。但除了年轻人以外,大多数人在口渴时首先想到的还是“白水”。

那么吃无味的菜又如何?因为已经习惯了菜的咸、香、辣,一旦出现水煮菜,我们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难以下咽。可是,用老子的标准来衡量,无味其实也是味的一种啊!

生活又何不如此呢!本来生活平平淡淡,可是是非非却总来捣乱,以至于无事生非。不过也算是给生活平添了一份乐趣。平淡无味的日子你喜欢吗?

由此联想到生活的不易。每天都在与困难作战,每天都在为应付琐事烦心,每天都在琢磨是否被别人忽悠。这几天,罗一笑事件传遍了网络,恐怕始作俑者也没有料到几天不到该帖就通过微信朋友圈传遍了大江南北同时引发了质疑,包括我。后来证明果然又是炒作!这个世界怎么了?以后谁还会相信打着慈善的旗号来做事的人呢? 

《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精辟阐述。学习它,从中可以汲取有益的思想养料,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一、做人要大气

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三十八章》)

2、“善下”,学江海为“百谷之王”。老子认为,大气做人,就应该向“江海”学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

3.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守柔、不争、处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4.曲则全,枉则直。老子还认为,大气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经得起冤枉。他说:“曲则全,枉则直”。(《二十二章》)同时,还要以德报怨。“报怨以德”(《六十三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七十九章》)。

二、做事要细处着眼、小处着手

老子认为,“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

1、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2、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六十四章》

3、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老子认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二十二章》

4、贵身。老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十三章》)

三、为官要廉洁

老子认为,从政做官必须与众不同,首先应着重提高品德修养这个做人的根本。

1、自律。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

2、不积。老子提倡,“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4、推功揽过。“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详,是为天下王”。(《七十八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推功揽过。

0 阅读:4
评论列表
  • 2024-08-18 11:26

    学华夏远古哲学,首先你得小心那些犹太弯弯的黑水,把各种书词义的扭曲和稀泥写成一坨的样子。其次,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骗人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不过华夏远古的道家哲学也不如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宁静致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