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向副总理外孙借走一台相机,总理夫人得知后大急:务必追回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2-29 16:01:16

私吞侯耀文3500万遗产、与女徒弟不清不楚、送假冒名牌包包、给伪劣产品代言......围绕着侯耀华的争议,从未间断。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却是侯耀华在缅北电诈头目白所成之子白应苍庆生时,献上的视频礼物。

辈分上,侯耀华是郭德纲的师叔,而何云伟曾是郭德纲的徒弟。

为了跟郭德纲置气,作为“师爷”的侯耀华却收了何云伟当徒弟,更是直言:“不要轻易跟姓郭的交朋友。”

网络上,侯耀华的名声非常差,网友们戏称他是“德艺双缺的老艺术家”,更有人认为,应该严查侯与白家的关系。

其实,侯耀华的背景很不简单。

除了是相声名家后裔外,他还曾与时任副总理李富春和“大姐”蔡畅的外孙李勇,当过同学。

“抠门”的副总理夫人

回忆起童年,李特特感慨道:“后来我才知道,从4岁起我就已经参加革命了。”

李特特出生于法国,刚学会走路,就跟着父母回国从事革命工作。

在李特特的印象里,母亲蔡畅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不该问的别问。”

1928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蔡畅,把母亲葛健豪、女儿李特特、侄女(蔡和森之女)蔡妮、外甥女刘昂都接了过去,组成了新的家庭。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十里洋场,保险起见,蔡畅只能带着家人不停地更换住处。

女儿李特特更是一直改名换姓,今天姓王,明天姓李,后天姓张。

李特特好奇地问:“我爸爸明明姓李,我为什么总是改姓?”

“小孩子,问这么多干什么?”蔡畅严肃地说。

四岁那年,李特特跟着爸爸妈妈去一位叔叔家吃饭。

叔叔逗趣地喊她“小能干”,李特特得意忘形地讲述他们家不断改住处、换姓名的事情。

一旁的蔡畅不但没笑,反而严厉地批评她说:“我再三叮嘱你,不能随便多嘴,一定要记住。”

蔡畅总是叮嘱女儿:“该你知道的事情,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事情,就不要乱打听。”

对于年幼的李特特而言,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她并不清楚。

其实,蔡畅对女儿多有愧疚,她从事革命工作,天不亮就出门,女儿睡了才回家,导致李特特很缺乏安全感。

蔡畅也想过补偿,但她从不允许女儿乱花钱。

有次,蔡畅带着李特特逛街,出门前,就跟她说:“看看可以,但什么也不能买。”

李特特看中了一件漂亮的花裙子,哭着喊着要穿,却被蔡畅生拉硬拽的拖走了。

其实,蔡畅当时有些积蓄,可为了革命工作,她只能要求一家保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蔡畅总是对孩子们说:“现在人民还很苦,我们生活不能特殊,现在能吃上热饭、热菜就不错了。”

李特特对于母亲的“抠门”,常说:“人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是‘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

蔡畅疼爱女儿,也疼爱外孙李勇。

李勇回忆道:“记忆中,大概 10 岁起,每个周末,我陪着奶奶一起在中南海散步时,奶奶就会给我讲党史,讲毛主席、周总理的革命故事。关于自己的事迹,奶奶却很少提起。”

按理说,李勇应该称李富春、蔡畅为外公、外婆,不过李勇从小在二老身边长大,久而久之就叫习惯了。

蔡畅:我们的孩子,不能特殊

1941年,蔡畅给正在苏联留学的女儿李特特和侄子蔡博写信道:“孩子们,你们是太幸福了,不要忘记今天在家的孩子和长辈,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希望你们要努力学习,打好科学基础,准备日后学习专业。务必每人要有一门专长回国服务。”

李特特回国后,遵循母亲“为国家服务”的教导,主动请缨,参与北大荒开发。

那里十分荒凉,一巴掌打过去双手都是蚊子。

当时的李勇只有 4 个月大,脑袋被蚊子咬得像个核桃,身子像个苦瓜,皮肤上没有一处是平整的。

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 40 摄氏度,但吃的食物甚至是发霉的。

李富春、蔡畅不但对后代要求严格,也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了榜样。

李勇回忆道:“尽管当时爷爷和奶奶都担任国家相关部门的要职,但他们依然保持艰苦奋斗、清廉朴素的作风。当时,国家为他们配备了一辆吉普车,但爷爷觉得这辆车利用率不高,放着浪费,奶奶也觉得配了管理员又配专车,属于特权。于是,他们商量决定把这辆汽车交给公家使用。”

不过中央认为,李富春、蔡畅身居要职,不能没有专车,出于工作需要,李富春和蔡畅只能收下。

但是,他们严令禁止家人使用公车。

李勇年龄小又调皮,总想着坐车出去转转,甚至向蔡畅央求用汽车接送他上学。

“绝对不行!”蔡畅耐心地教导道:“汽车是爷爷奶奶工作用的,不是家用的,更不能接送孩子。”

蔡畅不让李勇坐公车,自然也不让李特特“沾光”。

有一年,李特特在北京郊区农村劳动。

寒冬将至,蔡畅让警卫员给女儿送去一床棉絮。

结果,警卫员让司机开着专车,把棉被送了过去。

蔡畅知道,警卫员是想让李特特尽快盖上被子,以免受凉,可她还是批评了警卫员和司机:“你们开车去,招摇过市,影响多不好。我们的孩子那么特殊,群众会怎么想?”

蔡畅很会教育孩子,一直锻炼李勇自力更生的能力。

李勇上三年级时,蔡畅就要求他自己洗袜子。

有次,蔡畅看见侄媳妇在帮李勇洗刷,语重心长的说:“你不该替他洗,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养成劳动习惯。只有自己学会劳动,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李勇上了五年级,李富春更是让他自己洗全部的衣物。

贪玩的李勇总是把衣服弄得很脏,所以很难洗。

有次,李勇见家里的服务员小陆在打扫房间,就跟她做了笔交易:“以后我帮你打扫房间,你帮我洗衣服,咱俩交换,怎么样?”小陆笑着答应了。

李富春得知后,把李勇叫进房间,严厉的批评了他。

李勇羞红了脸,李富春见他委屈的样子,又教导道:“过去,我一直自己洗衣服。不论是在苏区,还是在延安,都是如此。年轻人,不能懒散,应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接着,李富春又要求家里的所有工作人员,严格监督李勇。

如果发现他犯了错误,可以直接批评。

多年后,李勇想起此事,感慨地说:“这样严厉的教育,使我受益良多。”

李勇:“奶奶最不喜欢说谎的孩子”

回忆起少年,还有件事让李勇十分难忘。

在北京南八中上学时,李勇跟侯耀华是同班同学,两人当过同桌,关系很不错。

有次,李勇偷偷从家里拿了一部相机到学校,给大家拍照。

当时,相机还是个稀罕物价,而且蔡畅的这部还是外国进口的。

一到学校,大家都争相围着瞧看。

好奇心重的侯耀华把相机摆弄一番后,就问李勇能不能拿回家玩玩。

李勇当即拒绝,表示在学校里侯耀华想怎么玩都行,就是不能带回他家。

侯耀华毕竟出身于相声世家,他的嘴皮子很溜,三说五说,终于征得了李勇的同意。

放学时,李勇千叮咛万嘱咐,让侯耀华明天一定把相机还回来。

侯耀华拍着胸脯作了保证,李勇这才放下心来。

李勇刚回家,外婆就问他相机去哪了。

李勇实话实话,蔡畅有些急眼,让他赶紧把相机拿回来。

其实,蔡畅是怀疑李勇把相机卖了,赚零花钱。

第二天李勇早早地来到学校,等着侯耀华。

侯耀华推三阻四,称忘拿了,李勇急得焦头烂额,可也没有办法,就只能再给他一天时间。

蔡畅见李勇又没拿回相机,愈发起疑。

第三天、第四天,侯耀华还是没把相机还上。

蔡畅已经对李勇发了脾气,认为他不但偷拿东西还钱,还学会了说谎。

李勇感觉很委屈,实在没办法,只能跟另一名同学张寰,登门到侯耀华家里索回相机。

侯耀华见躲不过去,只好说了实话。

原来,侯耀华把相机拿回去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螺丝刀给它拆了。

而在重新组装时用力过猛,弄坏了一个元件,担心李勇埋怨他,这才迟迟没说实话。

得知真相的李勇并没生气,而是请侯耀华跟自己回家,向外婆蔡畅当面解释。

心虚的侯耀华自知犯了错误,只好战战兢兢的去了蔡畅家。

蔡畅见到已经损坏的相机后,没有责备侯耀华,还热情的留他吃饭。

其实,蔡畅在乎的不是相机的好坏,而是在意李勇的人品。

李勇的记忆中,唯一一次被蔡畅骂,是他贪玩没按时写日记,奶奶检查时后面补上的。

蔡畅问他,李勇还坚持说:“不是后补的。”

小孩怎么能骗得了大人,李勇回忆:“奶奶一看就知道我在撒谎,严厉地批评我,越说越生气,骂了我一句‘粪蛋’,这个‘粪蛋’就是湖南话‘混蛋’的口音。”

李勇说:“奶奶最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一个人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紧,只要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好。她最不能原谅的就是骗人,说假话。”

所以,蔡畅确定李勇没有说谎,是真的把相机借给同学后,自然笑逐颜开。

蔡畅根本就不是在意财物得失之人,她在去世前,捐出了自己和丈夫的全部积蓄,共13万。

70年代的13万是什么概念?

李富春和蔡畅的工资加起来每月 800 元,13 万元是他们两个人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约 20年除了生活费以外的所有积蓄,以及之后 15 年蔡畅一个人全部工资收入的一半。

革命年代,李富春、蔡畅夫妇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将生死置之度外,新中国成立,他们又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后代和自己。

蔡畅的品格难能可贵,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因此,周总理等领导人才会敬重的称她为“大姐”。

参考文献:

陈姝.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留给子孙后代[N].中国妇女报,2023-02-20(005).DOI:10.28067/n.cnki.ncfnb.2023.000594.李勇.回忆外公李富春二三事[J].湖南党史月刊,1990,(08):16-17.曹倩倩.蔡畅的家风家教[J].百年潮,2019,(07):33-37.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9.07.006.
0 阅读:2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