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杨得志戎马一生,飞兵破乌江、强渡大渡河、平型关抗日、强渡大渡河、决战上甘岭、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
1983年2月,讲述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史实的电影《四渡赤水》正式上映,作为赤水之战的亲身经历者,杨得志感触良多。
遥想当年,杨得志还只是红1师红1团的团长,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如今,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也成了解放军总参谋长。
不过,杨得志对这部电影不太满意,看完后忍不住发了牢骚:“我的老师长,怎么一个镜头都没有?”
周总理:“红1师师长,非他莫属!”1928年7月,李聚奎在参加完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后,当着所有同志的面立下誓言:“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对于朱老总提出的:“当红军要有三条,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有这三条才能当好红军”,李聚奎也始终铭记在心,并用行动证明自己。
每次打仗,李聚奎总是斗志昂扬的冲在队伍最前面,因此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彭两位老总的青睐。
遵义会议结束后的1933年3月,红军决定整编改组,建立红一军团第1师。
从番号就能看出,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势必要百战当先。
谁来当团长,成了摆在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周总理面前的难题。
红一军团军团长,眼光甚高,一般人入不了他的法眼。
正当朱德、周总理踌躇之际,彭德怀递上一个人名:李聚奎。
朱、周顿时眉开眼笑,异口同声的说:“红1师师长,就是他了!”
李聚奎出生于湖南安化的普通农民家庭,曾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8年受彭德怀影响,弃暗投明,从红5军的班长,凭借煊赫战功,一路升迁到排长、中队长、大队长(营长)。
李聚奎一直在彭德怀帐下听令,参加了攻打文家市、长沙、演陂桥等重要战斗。
1933年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李聚奎所部,以伤亡46人的代价,歼灭了3000余国民党军,生擒师长李明。
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激动地抱着李聚奎大喊“红军万岁!”
李聚奎的指挥能力和原则性,是经过考验的,所以他完全可以胜任红1师师长。
李聚奎的红1师,下辖三个团,而红1团是绝对的主力,也是先锋中的先锋。
当时,红1团的团长就是杨得志。
杨得志上报毛主席:“强将手下无弱兵!”红1师刚组建完成,蒋介石就对红军展开了第五次“围剿”。
李聚奎下令:“第一场仗,必须得打的漂亮!”
1934年2月,杨得志奉李聚奎之命,冒雨连夜奔赴福建建宁西北方的三甲嶂,抢先占领制高点。
蒋介石的嫡系陈诚,调集3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我方阵地冲锋。
兵力、火力、后勤,杨得志都没有任何优势,可他还是顽强指挥红1师官兵,英勇抗敌,坚持了一个昼夜后,成功打退敌军。
战后,聂荣臻亲自撰文《把第1团顽强作战的精神发扬光大起来》,号召全军学习。
长征开始后,毛主席亲自点将,李聚奎的红1师后卫变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中央和红军大部队,杀出一条血路。
在李聚奎的指挥下,红1师竟然完成了突破湘江、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35年1月,红军抵达乌江西岸,也遇到了长征路上的第一个重大难关。
眼前就是汹涌澎湃的乌江,对岸还有敌人的重兵把守,身后则是国民党军的穷追不舍。
李聚奎把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的任务,交到了杨得志和他的红1团手中。
红军的船只,都被敌人夺走,又没有工兵架桥,想要过河,难于登天。
在李聚奎的指挥下,杨得志带头砍竹林,做竹排,强行渡河。
过河期间,作为师长的李聚奎,竟亲冒矢石,组织部队夺占敌阵,最终胜利完成了突破乌江的任务。
四个月后,红军越过金沙江,穿过彝族地区,来到了安顺场一带。
风高浪急,旋涡林立的大渡河,成了红军继续前进的最大阻碍。
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率部西征,到了这里难以渡河,结果全军覆没。
蒋介石妄想,让红军复刻石达开的悲剧,一边让薛岳等亲信带着10万大军在后面追赶;
另一边派刘湘、刘文辉这些四川军阀,重兵把守大渡河的各个渡口。
开路的重担,毫无意外地落到了红1师肩上。
李聚奎和杨得志,在安顺场外的一座山口上眺望,忽然发现河边停了两艘船。
原来,国民党军不清楚红军的动向,以为红军距离安顺场尚远,所以没有布置太多守军。
营长赖执中接到命令放火烧村,完成任务后,就带着10几个手下把酒言欢。
杨得志派一营长孙继先趁着夜色,抢走了那两艘船。
尽管如此,李聚奎还是高兴不起来。
他跟聂荣臻汇报道:“渡河,必须保证万无一失,越快越好!既然已经有了船,敌人的布防还不严密,不如今晚做好准备,明天一早直接强渡!”
在征得刘伯承、聂荣臻的同意后,李聚奎立刻安排杨得志去村子里寻觅船夫。
不出一小时,就有20多名经验丰富的船工,愿意帮红军渡河。
接着,杨得志开始组织渡河先锋队。
经过精挑细选,最终选出了17人首批渡河。
“出发!”李聚奎的命令发出后,17位勇士踏上了征程。
对岸的守军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来的如此之快。
李聚奎随即向杨得志下令:“开打!”
号称“神炮手”的赵章成,屏气凝神,两声炮响过后,敌军的碉堡变成了废墟。
厮杀之下,子弹如雨点般飞入水中,大渡河两岸,尽是激起了浪花。
李聚奎就站在火力点,观察着先锋队的战况,心里不停地打鼓。
“轰隆”一声巨响,渡船的旁边炸起了滔天巨浪,小船在猛烈的冲击下变得摇摇晃晃。
若是再打偏一点,渡船可能就会沉默。
李聚奎的心砰砰跳个不停,而17勇士还在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
到了,快到了,在距离对岸还有七八米时,17勇士齐齐从船上跳下,不顾一切的往前冲锋。
不料,敌人的小股增援到了,拼命的往渡口跑去,阻拦红军。
李聚奎当即向炮手下令:“快!给我轰!”
赵章成调整呼吸,瞄准敌军增援部队中央,射出了两枚迫击炮。
惊心动魄的战斗之后,17勇士终于冲上了岸。
17勇士仅凭着一只小船,在火力掩护下,强渡成功,为全军夺占了生死攸关的渡河立足点。
对于红1团的优异表现,毛泽东高度评价:“红1团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
长征结束后,周总理也是赞不绝口:“红1团是天下第一团。”
面对领导的褒奖,杨得志并未照单全收,而是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都是李(聚奎)师长领导有方!”
在整个长征期间,红1师都是大部队的开路先锋,除乌江战役、强渡大渡河外,在四渡赤水等其它战斗中,都有英勇表现。
所以,1983年当《四渡赤水》上映,而没有对红1师师长的任何刻画时,杨得志才会有些不满的说:“我的老师长,怎么没有一个镜头?”
是谁让北方传统炒面,成为志愿军打胜仗的第一功臣?在抗日战争中,李聚奎也有着不凡的贡献。
电视剧《亮剑》,李云龙所在的386旅旅长,是比“天王老子”还大的人物,而他的原型是陈赓。
真实的历史中,李聚奎是386旅的参谋长,也是陈赓的得力助手。
1938 年 3 月,师长刘伯承、旅长陈赓和参谋长李聚奎,准备打一场强势缩节、“以卵击石”的典型战例。
李聚奎提出,将设伏地点定在山西神头岭一带,以一个营的兵力作钳制部队,奇袭日军的重要补给线——邯(郸)长(治)大道上兵站集结地黎城,吸引潞城日军越黎城、潞城间的神头岭前来支援。
同时,他们以三个团的兵力作主攻部队,在神头岭三面设伏,对援敌形成较大数量优势。
而其中一个营埋伏在废弃工事内,距敌行进道路只有25米,攻击距离之近出乎想像(缩节)。
日寇并不清楚我军的真实想法,以为八路军是在“送命”。
结果,八路军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歼灭了日军第 108 师团、16 师团各一部共 1500 人。
战后,日军将这种“以卵击石”战法,称为:中国第一流游击战术。
解放战争中,李聚奎又远赴东北,在四野麾下参加了辽沈战役,并跟随大部队一路往南。
抗美援朝开始后,李聚奎虽然并未率部出征,却担任着志愿军的“粮草官”。
把炒面当志愿军军粮,就是李聚奎提出的。
归国以后,李聚奎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直到1981年因身体原因,退出一线领导岗位,担任中央军委顾问。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在北京逝世。
参考文献:
[1]苏振兰,夏明星.功高德厚的上将李聚奎[J].党史博采(纪实),2007,(0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