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全军裁撤11万女兵,廖汉生找到彭总:别人都能走,她必须留下

文史江湖 2024-01-21 14:22:44

1953年12月,当时负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在中南海聚仁堂举行了一次“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讨论54年裁员百万的精简方案。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军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成了我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都深知这一点,所以对于这次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精简基本都是赞同的,唯一有所争议的,是将我军的女同志全部复员转业这一项。

1952年的时候,我军已经提出要陆续裁减掉10万女军人,经过53年的部署,这项工作结束了,我军只剩下了1万多名女同志。而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又更进一步提出:除了在医院工作的女同志外,女同志一律离开军队。

这个方案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红色娘子军”是我军革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党我军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具体体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有无数的妇女参加革命军队,她们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诞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经过52年的裁减,剩下的1万多女同志中,很多人是和军队一起成长起来的,无论是资历、能力、德行都是军队中的佼佼者,现在叫她们也离开,无怪她们难以接受。

当时在我军中,职务最高的是防空军干部部部长李贞同志,对于她的去留问题,大家争议最大,一些人认为李贞也应该服从大局,从军队中复员,但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把李贞留下来,哪怕全军的女同志都走了,也要为她破这个例。

李贞当年是童养媳,因为不满旧社会的压迫,19岁参加游击队,同年入党,之后曾任妇女团政委,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为人精干,能力出众,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李贞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二方面军长征,期间从未掉队,而且贡献突出。

到抗战时期,李贞在120师担任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西北野战军直属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期间,李贞又出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回国后担任防空军干部部部长。

回看李贞的一生,从19岁参加游击队到1953年,期间她一直在军队工作,资格之老,很多男同志都比不过。她是在军队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军旅生活已经成了她人生的一部分,难道她也要离开吗?

时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廖汉生出身二方面军,对于李贞的经历和贡献他是非常了解的,思想前后,他决定亲自去找彭老总,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的意见反映给他。

廖汉生对彭总说:“李贞一辈子都在军队,也做了一辈子的政治工作,她这样的老资格都要离开军队,一来实在可惜,二来不合人情,三来大家都不同意,我决定还是应该把她保留下来。”

对于李贞,彭德怀也是非常熟悉,在西北战场和抗美援朝战场,李贞都是彭德怀的下属。对李贞的能力,彭德怀也是非常认可的。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和彭老总的支持下,李贞最终继续留在了军队工作,并出任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一职。

李贞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成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而李贞的丈夫甘泗淇将军,而在这次授衔中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这样的夫妻“双子将军”,放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见的,也成了我军历史上的一段难得的佳话。

除了李贞以外,我军还有很多令人钦佩的巾帼英雄,比如陈琮英,蹇先佛姐妹,马忆湘,王泉媛等。出身四方面军的张琴秋更是曾出任过妇女独立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西北局委员、纺织工业部副组长等重要职务。

在红一方面军,曾有32位女同志从瑞金出发走完长征,其中有曾担任女子义勇军队长,因为英勇善战被称为“女司令”的康克清,也有擅长使用双枪的“双枪女将”贺子珍等等。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赵一曼。也有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郭俊卿,被称为中国的南丁格尔的女医疗队长李兰丁,被称为“军中穆桂英”的吴朝祥。

她们高唱着:“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跟上队伍打江山。”把自己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谱写了自己的“现代花木兰”的故事。

她们的精神在我军中流转传承,如今,在我们的人民军队中,无论空中、海上、陆地、太空都活跃着女兵的身影,她们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强军使命,为铸成国家“钢铁长城”展现着她们的巾帼力量。

0 阅读:15

文史江湖

简介:历史中存在太多迷局,静静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