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了隶书《石门颂》,老师讲了一个方法变通后,投稿便入展

滨滨谈文化 2024-08-01 19:52:35



很多人在学习隶书时,大都是按照古帖上的字形和点画进行临摹,但到了创作阶段时,书法仍然是写古人的,而没有自己的特点,这样的作品在书法大赛中肯定是入不了展的,因为评委认为这只是临摹,而不是创作。因为书法不仅要有古人,也要有自己的个性。

那么如何去创作书法大赛中所需要的作品?其实,上面的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是由《石门颂》风格而出,但又不完全像是《石门颂》,对了,书法大赛就需要这样的作品,既能有古人的特点和基因,也要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它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作者改变了《石门颂》的点画,把细劲的笔画,变成了较为粗壮一点的笔画,就是这么简单,从而在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

我们知道,《石门颂》是东汉时期的摩崖作品,它的笔画因为石质较硬,当时只能写得细劲,但就是这很细劲的作品,它的点画特点并不失挺拔、弹力和筋力的要求,恰恰相反,这也就形成了《石门颂》飘飘欲仙、隶书中草书的风格,成为后世学习这类书法风格的一个最佳范本。

但是,对于许多隶书爱好者来说,想要学习这类风格的作品,就必须在字形点画上要以细劲的笔画来呈现《石门颂》的风格,如果写得太过粗壮,则会失去其主要风格。而作为书法大赛中的要求,如果和原帖写得太像,就会被认为缺少个性,如果写得太不像,也会被认为脱离原帖太多,所以,书法大赛上的作品要求,就是介于二者之间,才是最为妥当的。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位作者在字形上追求的是《石门颂》的风格,它的每个字一看就是来自《石门颂》,但仔细看,点画并不是《石门颂》的,而是在《石门颂》点画的基础上加粗了一倍,这样一来,就会有自己的个性了,评委一定会发现,这幅作品是学习《石门颂》的,并且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以前,也有很多人在创作《石门颂》之类的作品时,可能采取的方法很多,例如有的人在字形上进行融合创作,把《石门颂》与某些碑帖融合,把隶书与篆书融合,在作品中把字的点画与篆书融合,等等,以期让作品更加高古起来,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多余的,而是一种创作方法。但相对于这幅作品来说,它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把点画的粗细变通了一下,同样也可能获得评委和其他书法爱好者的赞同和认可,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创作方法。

当然,对于书法创作来说,并不是简单地这么去做就被认为是成功的了,书法创作是要建立在深入对古帖的学习和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感受和创作。如果没有坚实的学古基础和用笔方法而去进行所谓的创作,那一定是在做一个没有基础的建筑,肯定也是徒劳的,最终还是要被书法大赛所淘汰的,可见学古

对于上面这幅隶书《石门颂》风格创作的作品,大家觉得他的创新方法是否可以借鉴学习?它还有哪些优缺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1 阅读:125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