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本质是‘‘体阴用阳"

鸿志康康 2024-02-13 07:45:40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如果结合《内经》上“阳化气,阴成形”的说法,而气又是无形的,所以不妨可以理解为阳(气)是构成一切宇宙运动的动能,而阴(形体)是阳依托其发挥作用的基础,这么理解完全说得通。

“凡物体阴而用阳,阳之用,依赖于阴之体”。

从人体上来说,构成人体的有形的实质性物质,可归属于“阴质”,因此说人体本为阴。而人体的生理活动、情志思维,都要通过无形之气“阳气”来实现,阳主动,阴主静。故人体以阴为体,阳为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之妙用也。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万物负阴而抱阳,五脏亦不例外,阴为其体,阳为其用,体用互存,不得相异,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互制互滋,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

肝体阴用阳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主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

肝之“体阴”指肝居膈下,为阴位,内藏阴血,形质阴柔,且又为脏,脏为阴,可见“肝为至阴之脏”。故肝以血为体,血属阴。

肝之“用阳”指肝的功能以疏泄气机、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为主。肝为将军之官,为刚脏,主升主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发又为阳气升腾之行性,肝具有升发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故肝以气为用,气属阳。

故肝为体阴用阳之脏。叶天士用阴药、静药以补体,用阳药、动药以补用,从遣药组方的角度解释了肝体阴用阳的内涵。

心体阴用阳

吴鞠通创提“心体阴用阳”并言:“心为手少阴,心之体主静,本阴也,其用主动,则阳也”。

心为五脏之一,主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五脏、六腑、九窍、四肢、百骸、皮毛肌腠皆有赖于心血的濡养,其所主血液性质属阴,故心体属阴。

心位于胸腔之内,膈之上,居上焦,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主一身之阳气,心阳有温煦、兴奋、温养全身脏腑器官的作用,心火能行阳气而制阴于下;为五脏六腑之主,属少阴经,主通明(明,照亮、光明之意)。《素问·灵兰密论》说:“主明则下安。”心为火脏,火性光明,光明又属阳,为阳气功用。

因此说心以阳为用,以阴为体。

脾体阴用阳

《医门法律》载:“人身脾胃之地,总名中土,脾之体阴而用则阳,胃之体阳而用则阴”。 叶天士言:“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言明脾为阴土。“脾藏营”,营归阴,脾又属五脏之一,故其体属阴为柔脏。

脾的功能活动包括消化吸收、转输营养物质、生化气血、运化水液、升清、统血等,运化和统血皆为阳气之用,故脾的功能活动属于用阳的范围。

《四圣心源》云:“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 “脾以阴体而抱阳气,阳动则升”,脾体本阴,依赖阳升则健;脾的阳用,又依赖于阴体,脾阴和脾阳通过消长运动,对脾脏之生理功能进行调节。脾阴与脾阳的相对平衡,才能达到气血运行通畅,精微物质输布有常。

因此,脾亦为阴体用阳之脏。

肺体阴用阳

《景岳全书》云:“心肺……体阴而用阳也”,吴鞠通言:“肺为手太阴,主降,本阴也;其用主气,则阳也。”

肺为华盖,肺叶娇嫩,喜润恶燥,《医贯》云“盖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其性轻清、宁静、滋润、肃降,易损难耐,属五脏之一,故肺体为阴。

“肺为气之主”,肺气属阳主升主散,宣发卫气于体表,司腠理肌肤之开合,阳者卫外固;肺气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为“水之上源”;肺气治理调节血脉的营运,助心行血;可见,肺的功能活动与阳的性质相似。

阴者主体而阳者主用,肺亦体阴而用阳。

肾体阴用阳

清代罗美《内经博议》言:“肾在人身为阴中之少阴……其性流行,又体阴而用阳。”

肾为藏精之所,为阴中之阴脏,属少阴经,主生长,发育。肾位居下焦,处阴位,为阴中之阴脏。《素问·水热穴论篇》言:“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内藏元阴,又称之为肾阴、真阴,有滋养、潜降的作用,全身脏腑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故有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故肾之本质为阴。

肾内藏元阳,元阳属火,又称之为肾阳、真阳,具有温煦、化气、升散的功效,五脏的功能得以正常运转都有赖于命门真阳的温养,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故云:“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肾其用为阳。 故有“水为其体,火为其用”之说。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人体体质本为阴,阴得阳气助而体现出生命的各项活动机能,而五脏皆属阴,但其用为阳。它们在体内功能各显其用,皆以阳气为主导作用。如若人死,体质乃在,但其脏腑功能,气血流注及各项生理功能皆失去作用,人体五脏皆体现了“体阴而用阳”。

倘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则有无相生,妙用无穷。

0 阅读:12

鸿志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