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不传之秘在于量的说法”,为什么剂量对中药这么重要?

深水聊养护 2024-02-07 03:35:39

即便白纸黑字传给你也没用,因为中医古代剂量学就是一门玄学

首先汉朝有所谓的“权衡器”,就是用来标定度量衡的标准器

“权衡器”材质可谓五花八门,什么铜、铁、石、玉等。而且很多“权衡器”上都没有标准刻度的铭文,即便知道了计量单位,也不知道最小单位到底是多少

汉代玉质衡器,就是今天的秤砣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象牙戥秤

其次是药用植物的一致性差

同样是大黄,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其中蒽棍衍生物(大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含量从1.2%到5%之间不等,含量相差近4倍

即便古人告诉你药材剂量, 你也不知道它用的药材的产地和药用部位,一样抓瞎

最后也是最麻烦的,古代和现代的剂量标标准到今天也没有搞清楚

例如“斤”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东汉的一斤等于今天的222.73g,一两等于今天的13.92g;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东汉时期的一斤等于250g,一两则等于15.6g

目前咱们的官方认可的是一两约等于今天的15.625g,这是对日本回流回来的“安政版”《伤寒论》考证的结果

但可笑的是大部分民间中医界对此并不认可,很多民间中医依然遵循民国学者吴承洛所制的《 中药大辞典》、 《 中医名辞术语解释》中的换算标准,就是一两等于13g

总之就是一锅粥

吴承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崇古奉经的中医界到现在也搞不清楚,古代先贤制定的度量衡在今天该如何换算

所以剂量不剂量已经无所谓是不是“不传之秘”了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 2024-08-17 15:25

    一剂药算少点,5味。每味取少、中、多三种重量,5种药配比就是3的5次方,3^(5)=243,请问中医是如何在这243种配比方案中“辨证”出一种的,这还是最简单的模型了,不要说什么不传之秘,那就是胡扯。

深水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