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中医有什么“精华”吗?

深水聊养护 2024-05-11 07:14:49

中医曾经有过精华,只不过都被中医人自己给“糟蹋”了

17世纪之前,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依然奉汉末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圭臬,就是所谓的“六淫致疫说”(五邪来自人体内部,并不属于传染病)

“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中医认为传染病就是由此引起,分别是:

由寒气引起的伤寒由风邪引起的中风由温热邪气引起温病由暑邪引起的中暑由湿邪引起的湿病由燥邪引起的燥病

这就是典型的糟粕嘛~

但凡张仲景有一台显微镜,他都不会得出所谓的“六淫致疫说”,过去2000年中国也不会成为各种传染病的开“趴体”的大舞台

可往往糟粕的对立面,就是精华

1642年,一名叫吴有性的中医推出了一本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确论述”传染病的书——《瘟疫论》

吴有性

瘟疫论

如果吴有性生活在今天,那他妥必妥一定会是中医粉口中的“中医黑”

因为《瘟疫论》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吴有性将其理论称作“杂气论”,直接就把张仲景的《伤寒论》推翻了,断然否定了“六淫致疫”的可能性

这就好比mr深水今天说《黄帝内经》早已经断续,今天的《黄帝内经》其实是一本伪书一样

完全不知真假的《黄帝内经》

简直就是倒反天罡、数典忘祖、崇洋媚外

那你怎么知道吴有性的“杂气论”不是和张仲景的“六淫致疫说”都属于糟粕呢?

简单来说,吴有性的“杂气论”几乎精准的描述了传染病所具有的一切特征

首先在传染病的分类上,吴有性出了“常疫”和“疠疫”的概念

所谓疠疫就是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传染病,特征是“缓者朝发夕死,急者顷刻而亡

而常疫则可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仅有轻度症状而不会致死

这和今天我们根据传染性、致死率将传染病分为甲乙类的逻辑是一样一样的,人家吴有性早在500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其次吴有性的“杂气论”还精准描述了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方隅有厚薄

区域性传染病,就是传染性有限,只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2、四时有盛衰

季节性传染病,就是不同季节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不同

3、岁运有多寡

就是传染病有周期性,各年的流行范围和程度有差异

这和今天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概念几乎一模一样好吧?

这说明吴有性和喜欢坐而论道的张仲景之流不同

张仲景是自个窝在房子里胡思乱想,然后粗糙归因得出结论

而吴有性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基于观察、统计、分析为手段,通过假设和推理得出临床医学知识的中医第一人

最后,吴有性对传染病的致病机理也做出了非常科学的解释,即:

“其感之深者,中而即发,感之浅者,邪不胜正,未能顿发;其年气来之厉,不论强弱,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他认为人体感受“杂气”之后,是否致病则决定于“杂气”的量、毒力与人体抵抗力

吴有性还是第一个明确“杂气”可以通过口鼻感染人体的历史第一人:

“邪自口鼻而入……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这里的所谓“天受”就是指通过自然界(空气、水份)传播,而在之前人类还从未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过如此精准的定义

1642年,我们的中医对对传染病的认识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而被西方誉为“流行病学之父”的约翰斯诺则要等到200年后才诞生

“流行病学之父”的约翰斯诺

所以17世纪中叶的中医吴有性,堪称我们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中医之光”

按照通常逻辑,我们应该早西方几百年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解开传染病学的神秘面纱,先于西方攻克传染病,将中医发展成为现代医学

但是……显然没有

原因和我之前介绍中医解剖学发展中途夭折一样

我们早在公元 944年就由道士烟萝子绘制了《烟萝图》,但《烟萝图》的诞生完全是个独立事件,它既没有影响五代时期中医的发展,更没有成为一套学术体系被同时代的中医认可并继承和发展

它就好像是个历史片段,在公元900年多年出现了,然后就灰飞烟灭了,没有任何所谓“中医解剖学”

烟萝图

吴有性对传染病的认知和定义也一样

因为“杂气论”从根本上推翻了《伤寒论》的“六淫致疫论”,所以即便其具有同时代的先进性,是我们中医历史上的“精华”,同时代的中医依然选择笃信1500年前的张仲景

所以吴有性的《瘟疫论》“出道即巅峰”,然后迅速的被中医所抛弃所遗忘,和中医解剖学一样被彻底埋没

如今我们又重提《瘟疫论》,不过是在强调中医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时发现了几百年前还有这么一个人这样一本书,其竟然早于西方200年认识到了传染病,这才将其从故纸堆里找出来奉为经典

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元明时期但凡有点名气的中医几乎人人都有传,例如什么戴思恭、熊宗立、王伦、汪机、薛己,以及大名鼎鼎的李时珍

可唯独这个吴有性,迄今为止连他的生卒都没有记载,有1572-1652年、1582-1652年、1592-1672等几种说法,但都没有古籍佐证,吴有性在同时代的中医界里完全就是无名之辈

所以曾经的中医精华拖了百八十年后也变成了“过气网红”,就剩下一大堆糟粕被世人传承

0 阅读:1
评论列表
  • 2024-08-23 00:15

    中医基本就剩糟粕了

深水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