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终究是为活得久的人准备的

胖胖说他不胖 2024-09-14 18:41:17

hi,我是胖胖。

昨天的留言区大多数是关于颐养天年时间调整的讨论,胖胖看了不少评论,结果都被和谐掉了,而且都是看上去非常正常的留言也没逃过,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实话这种情况挺少见的。

那胖胖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在谈论这个话题。

胖胖随便看了几篇文章,发现只有那些有“背书”的媒体能发出来。

我呢,既没有任何背书,也没有什么体量,所以为了成功发布,只能婉转一下跟大家聊一聊。

那这个调整预案其实已经公布了,暂定延长3到5年。

表面上看,三年似乎不算长,但关键在于,这只是“暂定”,未来还怎么调整,谁都说不准。

现在的问题是,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那普通人根本无力改变。

你再怎么讨论、吐槽都无济于事,事情就摆在这儿了。

不可逆趋势之下,个体应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不可逆的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那与其纠结,不如想想实际点的:

既然已经这样了,那我们自己能怎么办?

不如提前做好准备,那毕竟现实是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有所改变。

那胖胖就分享一下自己内心的一些看法。

既然已经循序渐进展开了,其实最大的焦点不在于晚几年领,而在于缴纳年限的延长。

你从原来的最低缴满15年,现在逐步延长到20年,这5年的跨度可不是个小数目。

你想想,一般人的职业生涯有多长?

干满20年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那这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负担。

你再想想看,按照目前的就业趋势,即使研究生毕业,25岁开始工作,35岁已经是个分水岭了,面临被优化、失业的风险。

45岁又是一个坎,能保证从25岁到45岁不失业、不换工作吗?

说实话,除了体制内的,普通人真的很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缴纳基数不断在提升。

对于体制内的员工来说,影响相对较小,无非可能就是晚几年领而已,但对体制外的民营企业员工和灵活就业者来说,就不一样了。

他们需要考虑继续的话是否划算——缴了这么多,究竟是在做小蜜蜂无偿贡献呢,还是说将来自己真能有机会有老有所依?

这里面存在前面提到的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的趋势和不稳定因素综合来看,这会不会打击普通人缴纳的积极性?

我猜想大多数的答案恐怕是肯定。

毕竟,大家不是说在做善事,谁都希望老了以后有份保障。

而对于那些民营企业员工和灵活就业者来说,如果缴纳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就会选择断缴,直接放弃了。特别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干脆不缴了,觉得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收入增长却跟不上生活成本的上涨,尤其是住房、教育、医疗这几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房贷、生活开销、意外支出,哪一样不是需要现钱来应对?

相比之下,这笔钱好像成了一笔“不知道能不能看得见回报”的投资。

交是为了安心,但不交可能才是当下眼前的现实之选。

那与其每个月都交钱去“买个心安”,他们可能倒宁愿豁出去,自己存点钱,老了再看情况。

其实如果有工作,还是要看个人的自身条件和工作性质来决定的,一系列条件衡量允许的情况下,能缴肯定是要缴。

比如要是你快到指定年龄了,肯定是要交的,就看你的综合条件。

特别是那些单位代缴的朋友,只要综合条件允许,能交的还是要交。

因为从长期看,尽管压力大,它依然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像我这样灵活就业的人,我个人会偏向于不如把这笔钱自己存起来,如果有合适投资渠道的话让这些钱为创造更高的价值,或者就自己存起来也行。

那这也是越来越多人的想法和趋势,尤其是对没有单位代缴的人来说,这笔钱是很大一部分支出,很多人开始选择不交,因为觉得未必能看到回报。

这时候个人的选择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能确保这些钱通过其他方式能有更好的投资回报,选择不交也并不是无法理解的,我甚至觉得这是可以赞同的决定。

很多事情其实都要看情况,特别是看你的职业性质和是不是单位代扣代缴,这些都影响你要不要交。

这东西有点像什么?

就像我们买保险一样,那些买了理财型保险的人都知道,保险公司的条款经常会调整。

他们会根据这几年理赔的数据,来算出合适的费用,调整保费标准和理赔细则。

每次调整都给你留点缓冲时间,等你逐渐适应,再进一步延长或者改动。

同理,这个调整也是一样,今天你有个缓冲空间,延个几年,过两年有可能又延,你以为三年是极限,结果可能还会变得更久。

那所以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在你习惯和接受的过程中一步步发生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开头,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更大的变化呢?

驳一驳“转家”“夹头粉”的诡辩

另外一点我想说一点,现在短视频开始刷到很多“砖家”喜欢拿人类寿命延长来为这事辩护,说什么咱们的“颐养天年”比其他地方早一点,该往后调一调。

这话看着有理,其实背后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是什么?

你得看不同人群从事的岗位和工作性质,特别是那些工人岗,那这些对身体的损伤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是你说寿命长了,就该推迟,这得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群体差异。

比如说,你不能忽视工人们的身体透支。

50岁在某些职业看来可能还很年轻,但对很多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身体已经被工作耗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工厂的工作环境、医疗保障、福利兜底、食品安不安全这些因素,条件综合起来,这都是综合性条件。

所以啊,胖胖一直在很多文章也骂过很多次,这些“砖家”包括一些“夹头粉”用一系列比烂逻辑来论证是非常无耻,极端无耻的行为!

为啥不比比那些更全面的综合性条件呢?

你总拿烂的地方来比,合理吗?

正常的逻辑不应该是这样的比法的,好的要比比,烂的要比比,像上面各种积累成综合性因素的小条件也要比比。

你这样一整个流程下来,老百姓看问题也会更加客观,不能只听你这些“砖家”“夹头粉”说什么‘别的地方都这样’,别人变烂不是自我道德滑坡的理由,你得把综合性条件摆出来,才能够客观看待问题。

你不能现在光为了时间调整为自己找理由说我们应该这个时间调整向其他地方靠拢,那闹半天,就你只想要对你有利的做出改变,不想要对你不利的调整,这不就是变相耍流氓吗?

而且,这个调整分好几步走,主要影响的其实是70后、80后这批人。

90后、00后呢?

他们的未来如何调整还不一定。

我估摸接下来这段时间啊,按照我对互联网惯例分析,媒体肯定会有一波不同的报道涌现,毕竟现在媒体为了流量,什么话都敢乱说。

可能很快你就会看到一些荒诞的视频和文章,说什么“调整时间颐养天年有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甚至来个“62岁坚持工作不光身体硬朗还喜提三胎”胖胖这个说法啊虽然离谱,但非常符合我了解到现在一些互联网自媒体一贯的尿性,现在这风向,你不觉得自媒体们会往这方向靠吗?

我真是得为年轻人说几句公道话

我们从小面对的就是激烈的竞争,各种卷,对吧?

那现在35岁被“优化”已经成了职场常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历贬值得厉害,房价还一飞冲天。

那些财富快速积累、下海暴富的好机会都没赶上,能怎么办?

大部分年轻人就是靠打工谋生,这还没到中年呢,天选打工人、天选韭菜王中王,就已经摆在那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普通家庭、普通收入的年轻人该怎么办?

你说你要不是体制内的,没有稳定的工作,难道还能指望天降奇迹吗?

我是觉得啊,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努力赚钱,存钱,不要为了面子去买那些不必要的、昂贵的务虚消费品。

打肿脸充胖子只会让你负担更重,没必要。

至于孩子的教育,也别费大笔钱投入培训班了,别再去“鸡娃”了,别把孩子托得太高。

如果孩子本来就是那块料,稍微引导一下就能成材;

如果不是,报再多的补习班也没用。

这时候与其把钱砸进无底洞,不如存点风险缓冲金,或者也给自己老了准备点生活保障。

作为普通人,尤其是没有大城市房子、也不在体制内的年轻人,未来应该想的不止是怎么一步步往上爬,我觉得还要给自己准备一个最下下策的兜底方案。

比如说,像胖胖一样,等到有一天写不动了,实在没收入了,那就回老家种水果蔬菜,跟我爷爷奶奶一样,那想卖就卖,自己吃也行,生活自在,空气又好。

很多东西,胖胖打个比方啊,就是我之前提到过自媒体割韭菜的套路是一样,你得擦亮眼睛,别轻易上当。

他们卖的这些课,其实就是把你一步步引导进局,一课接一课,你学完一门,还要买下一门,不然就各种的“知识不连贯”。

你一旦入了局,就成了他们的“被设计者”,最终只能是输家。

而庄家从来不会输,每个细节都设计得很巧妙,一环扣一环,击鼓传花的游戏玩到最后,不入局的人才是赢家。

你不入局,就不会输,那如果有可能输,至少也是少输,那也是保全自己的好办法。

想清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万一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自己还能怎么办。

回归哪里,落在哪里,心里得有个底。

0 阅读:1

胖胖说他不胖

简介: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