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男性心肌梗死,心脏3根血管有问题,从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10-04 22:07:53

今天陈大夫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50岁男性,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9.28日在我院住院,9.29日做的PCI手术。50岁对于心肌梗死来说,其实是比较年轻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的高发年龄男性平均在60岁左右,女性在70岁左右。这个患者差不多是提前了10年。分享这个病例,希望大家能够吸取这个患者的教训,避免踩“坑”。

患者病史介绍

1、患者的患病过程

患者是50岁男性,根据患者回忆,从半年前开始,每当情绪激动或者剧烈活动的时候会感到胸闷,停下来之后几分钟会缓解。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患者的重视,没有去医院就诊。

2周前开始,胸闷症状有加重,有时候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出现胸闷,而且胸闷时间变长,每次发作10分钟左右缓解。患者因为最近比较忙,想要有空的时候去医院看看。

9.28日吃完晚饭后,再次出现胸闷,症状比之前发作的都严重,而且还伴有胸痛。持续了20多分钟后症状才缓解。

这个时候患者心里有点害怕了,当即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查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没有见到ST段抬高。考虑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建议住院治疗。

2、慢性疾病的情况

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到184/110mmHg,平常血压控制情况患者自己也不清楚。因为患者平常不怎么监测血压,降压药也经常忘记吃。

2型糖尿病病史6年,入院后查出糖化血红蛋白8.0%,说明平时血糖控制得也比较差。

3、吸烟史

吸烟40多年,每天吸烟2包左右。

患者PCI手术基本情况

患者9.29日下午进行的PCI术,术中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90%狭窄,第一钝缘支近段90%(钝缘支是回旋支的分支),右冠状动脉远端局限性80%狭窄。

最后,于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分别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各1枚,于第一钝缘支植入药物球囊。(植入可吸收支架以及药物球囊是患者自己的要求。因为患者经济条件还可以,而且买了商业保险。)

左边是狭窄处,右边手术完成时

下面再简单讲一讲心脏的冠状动脉情况,不然大家可能看不懂:

心脏供应自身的动脉,叫做冠状动脉。因为所有的冠状动脉整体看起来像一顶皇冠,而得名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最主要的有三条,分别是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其中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

这个患者是3根冠状动脉都有狭窄,最严重的是前降支近段,就好像一棵树的主干差不多。其他两根第一钝缘支近端和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情况相对前降支要好一些。因为相对前降支近端比较细小,重要性也小一些。

左边是狭窄的地方,右边是术后

什么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可能有些读者注意到了,这个患者的心肌梗死类型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平时讲心肌梗死,讲的比较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讲得这么具体的比较少。

我们平常讲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这个分类是根据患者心电图上ST段是否抬高来决定的。

ST段抬高与不抬高心肌梗死有什么区别?

1、从疾病的凶险程度来看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更加凶险,对生命的威胁程度更大。以目前的医疗技术,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率在5%左右,而非ST段抬高在2%左右。

2、从堵塞的血管来看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整根血管100%的堵塞,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则是血管没有完全堵塞。就好像这个病人一样,前降支堵塞90%。

3、从心肌损伤看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透壁性梗死,就是涉及到的心肌,从内层到外层全部的死亡。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则是涉及到的心脏区域,内皮心肌的死亡。

4、从好发人群看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而且以单根血管有问题较多。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平均年龄更大,以多根血管有问题比较常见,而且基础的慢性疾病相对的更多。

虽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内的凶险程度比不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的死亡率是差不多的。因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问题的冠状动脉更多,而且基础疾病更多。

这个病人有哪些心梗的危险因素

这个患者心梗的年龄是相对年轻的,而且3根冠状动脉都有问题,心梗的类型更是年龄相对比较大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血压控制得比较差

冠心病的发生是因为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高血压患者动脉壁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使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管壁,从而引起冠状动脉斑块形成。

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则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尤其是血压控制得不好,更容易导致斑块的破裂。

2、血糖控制得比较差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全身血管的危害,就比如冠状动脉。糖尿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冠状动脉受累更加复杂,以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为主。

就好像这个患者,才50岁,就冠脉3根病变。

3、吸烟

吸烟是导致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不但促进斑块的形成,而且容易导致斑块不稳定,出现斑块破裂,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研究表明,吸烟的人比正常人发生心梗的年龄,年轻10岁左右。

吸烟可能是这个患者50岁就心梗的原因。

从这个病人身上,能吸取哪些教训?

这个病人从发病到就医的过程,还是能够得到一些经验教训的。他踩过的坑,可能会让其他人得到警醒。总的来说,就是对自身的健康要放在心上。

1、慢性疾病要好好治疗

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不像急性病那样让人痛苦。有些人可能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很多人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偶然发现的。

虽然没有症状,但是不代表没有危害。这些慢性疾病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人畜无害,让患者放松警惕,不去管他,然后悄悄地腐蚀你的身体。

就好像这个病人一样,血压和血糖控制得都比较差。平时也没有去监测血压和血糖。

2、吸烟不好,要戒掉

吸烟的危害确实很多,而且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不要找理由说XX也是吸烟,活到90多岁,这是幸存者偏差。

二战的时候,美国空军研究如何加强飞机的薄弱环节。研究员发现,从战场上回来的飞机,两边机翼上的弹孔最多。因此,得出的结论吃机翼最应该加强防护。

然而一个大学教授,提出的这种结论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机翼受伤后还能飞回来,然而机尾受伤后就坠机飞不回来。这恰恰说明,机翼不需要增加防护。

有些人看到几个吸烟的人活到90岁,就认为吸烟没关系。却不想想,吸烟的人更多得很早就死去了。

3、及时就医

患者半年前活动后胸闷就应该引起重视,去医院就诊,那个时候就把药吃上,可能不会出现后面的心梗。

2周前休息的时候出现症状,疾病已经从稳定型心绞痛进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也就是斑块从稳定斑块进展为不稳定斑块。

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实就是心梗之前的一个预兆。如果当时及时的去医院,及时的进行PCI手术,完全可以避免心梗的发生。

4、心梗发作时及时去医院

这一点患者做得还是可以的,发现情况不对劲,及时地去医院。不像有些患者,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那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非ST段抬高心梗实惠变成ST段抬高的,也就是说原来血管没有完全堵死,变成完全堵死。

总结:

这个患者这次的心梗虽然是相对不那么凶险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是,对心脏的损伤是实实在在的。

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希望可以引以为鉴,珍惜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病要早治,要好好治,要及时地就医。

0 阅读:4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