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号称比肩国军五大主力的青年军,真实战力水平如何?

妙之评过去 2024-02-24 21:00:59

在抗日战争中,要说国军最精锐部队则是以74军为首的四大攻击军(当时还没有五大主力这个概念)。其次是老蒋带出来以第1、2、8、54军等为代表的黄埔嫡系部队,接着就是一些旁系如62、63和64等投靠过来中央军旁系以及嫡系延展和扩编的部队。

可即使是王牌部队,依然会有派系之争,陈诚、汤恩伯和胡宗南等人,几乎掌握了国军中央嫡系部队各军。比如王牌18军就深深烙上了土木系的影子,新1和6军,更是有远征军系和土木系在里面内斗。

国军中央系各派系

可以说除了74军以外,多少还是有其他各方势力介入。虽然老蒋擅长的就是分化斗争,但谁知道你陈诚、汤恩伯是否就是真的效忠他蒋家呢?

所以老蒋自然不想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因此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援物资援助到到位后,除了给自己原先的嫡系部队外,老蒋还组建的一支完全效力于他们蒋家的部队——“青年军”。

本期,就请跟雨田君的脚步,一起来看看神秘的蒋家青年军……

大公子和胡琏(后期帮助整顿军务)

青年军和大公子

而说到青年军,就不得不说蒋大公子了。

相对于是功臣们掌握的嫡系部队,老蒋更想将这支部队培养成他们“蒋家”的私军。

因此青年军的指挥官必须是“蒋家人”.对比这几个候选人,老成持稳的大公子无疑是最佳人选。

而对于组建“部队”大公子并不陌生。

早在抗战中期,大公子调任赣南,担任江西省政府委员期间,在大力开展“赣南新政”,其中新政中的一项就是编练新军。

赣南时期的大公子

1938年,在全国抗战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大量的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从沦陷区进入到后方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也选择投笔从戎参军。而本身就是当年学生领袖的大公子,也利用自的威望吸引了一些人才,他在江西搞了“江西地方讲习院”招纳地方才俊和青年。讲习院1期一共收纳学员1200名。

在接手学员后,苏联军事学院毕业的大公子轻车熟路的将其编成军训总队,下设4个营。

1944年1月,当大公子升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的时候,这些人也被其带到重庆。升任教育长的大公子俨然已经成为了后方知识青年的主心骨,此时适逢盟军发反攻,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

但国内战场,却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也让国民政府觉得,仓促组织的壮丁,无论是技战术还是战斗意志在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日军仍有巨大的差距。于是他们将征兵的方向转而向接受过初等教育以上的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而这个动员招兵工作自然就落入了青年领袖大公子的身上。

大公子在青年军里面仰重的贾亦斌等人

当年大公子为了发动青年参军,先后以

“复员免费升学,优先就业,公费出国留学”等优渥条件为基础招收学员……

果然一时间西南和中南大部分青年,在爱国的动员下纷纷参军。很多人都以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个口号是老蒋提出的,但实际上确是大公子最先提出的。

1944年这批进步青年除了进入远征军和其他战区外,更多还是被老蒋留在西南,组建“青年军”,而这也是青年军这个称号的由来。

同年老蒋将这批10万青年编练为9个师,虽然军队还是挂名陈诚为训练中间,但实际上是由升任国军中将的大公子负责编练。

青年军也成为蒋家父子私兵。

检查青年军的老蒋

在青年军成立之后,老蒋可谓花大手笔对其进行训练和建设。

1945年1月1日,青年军正式成军,一共7万人,9个师,番号是201-209师,(其实还有一个210师,只不过该师只有2个团的人数,因此被分散到其他各师去了)。大部分师兵力都是5000-7000人,兵力最多为驻守江西黎川和铅坑的208和209师。

每个师编制均按照轻型美式步兵师的标准建设。按照《大公子回忆录》中的记载

“每师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营,工兵、辎重兵各一个营,搜索连、特务连、卫生队、军乐队、无线电队、军医院等各一个。每团三个步兵营,迫击炮、战防炮各一个连,特务排、卫生队各一个。”

在其他普通步兵师都还有只有一个迫击炮连或者山炮营(经常配不满)的时候,青年军的炮兵力量早就已经超过国军一个正规军,而且还有大量的后勤配属部队。

接受美式训练的青年军

而老蒋为了满足编制所需武器,在首批美援13个军(36个师)的物资里面,玩了一个偷梁换柱,让这的10个军(除了74、新1和6军)都匀出1个美械师,合计10个美械师以及1946年到位的30个美援师,合计40个师组建第二批美械部队。

而青年军8个师(除了207师)也在这一批美械装备里面。

让人唏嘘的是,强如王牌52军、92等军可是3个师分1个美械师装备,美械率才1/3。

而青年军则是满编一个师装备。

从上述可以看出蒋家父子对于青年军的偏爱。

除了装备好之外,军官们的配置也是相当豪华。

成军之后,为了加强对青年军的训练,老蒋亲自任命陈诚统领(名义上),善于作训的罗卓英担任其总监,黄维等黄埔老资格为副,主抓青年军训练。

老蒋为青年军所配备的土木系三大名将

一般担任青年军军事主官的要么是黄埔出身,由陈诚和胡宗南等嫡系人员推荐,比如胡宗南系出身的二202师罗泽闿。

要么是受过先进教育吃过洋墨和绝对忠于蒋家的,比如戴之奇(解放战争首位自尽的国军高级将领)、钟斌和方先觉等人。而且除了关系硬之外,能力也要强,基本上这些师长大多都是高职低配。能力也都很强,比如衡阳保卫战出来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52军副军长覃异之、71军副军长钟彬,都在青年军中任师长。

除了师长,“团长由嫡系部队中挑选少将级干部担任,团以下干部则由青年军干训团训练考核。”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对青年军的控制,保证青年军所谓的“纯洁”,大公子还在青年军的每个师里面都插入了大量的政工干部。这些政工干部都是大公子的三青团出来嫡系,三青团出身和毕业干部占据了2/3,整个军队政工干部居然达到了1000多人,这在国军队伍里面比重是最高的。

出操的青年军士兵

而在大公子正式接手青年军之后,可谓是“殚精竭力”。为了增强青年军的凝聚力,大公子甚至深入到军营里面,根据严如平先生的《大公子传》记载

“他(大公子)经常光着上身,带领学员跑步,学员随时可以找他谈话,一扫长官遥不可及的传统局面,感动了受训的学员。”

善于笼络人心的大公子,还在军营之中设立康乐营,丰富士兵和军官生活,增强了青年军的凝聚力。

可以说在建设青年军的过程中,大公子完全是按照五大主力的标准,建设忠于蒋家的一支百战和文明之师。

蒋家父子

战力一言难尽

那么花费大量精力建设的这支王牌部队,其真实战力到底如何呢?

其结果可谓是让人一言难尽。

青年军成军之后,在作战中的主要对手已经从最初的日军变成了我军,不过在和我军的作战中,除了少部分给我军造成些许麻烦之外,其他基本上也是一触即溃。解放战争中,国军青年军在前线战力吃紧的情况下,也纷纷加入到各大战场中,不过大部表现并不理想。

201师一直驻守宝岛,唯一一次和我军交锋是在渡海战役的时候,被编入80军,还曾经在大银门作战中参与围攻我3野渡海部队的作战。光战绩而言,反而处于上风,不过这次所谓的胜利倒不是201师有多强,而是岛上的国军太多,再加上涨潮导致三野28军后续部队难以跟上,这次获胜实属偶然。

相反在银门穿着花泳裤集结参战的201师,反而被岛内媒体戏称为去度假的。

在银门战役中的青年军

202师,在解放战争后期被扩编成37军,其和204师(淮海战役后期,从青岛撤退下来),205师(平津战役部分国军被我军改编,但团长以上军官飞回上海重组205师),组成的31军在上海和我军血战。不过和老牌的52军等军不同,在我军的一路追击下,驻守上海的这两个军被基本都是成溃败的态势,虽然在市区战斗中,依旧顽强抵抗但依然没有逃离覆灭的命运。

203师,一直驻守在西南后方,1948年在划给胡宗南之后,也是跟着老胡一起鱼了起来,在西府战役中彭总在劣势的情况下,都还吃掉其一个旅,让其受到重创。

1949年在1野的春季攻势中再次被歼,并最终在1949年末被入川的刘邓歼灭在成都附近。

青年军202师某连

208和209师,组成了最初31军,但随着大量军队的复员潮,兵员大量离队,到了最后两师只能组新208师,并被派往李宗仁的北平行营,在华北的208师打仗不行,惹事最在行,他们曾在北平制造了的震惊中外的七五惨案,彻底让北平和华北群众对国民政府绝望。

到了最后,直接将其打散编入华北各部队中。

206和207这两个师还算是颇有战斗力的队伍,其中207师被编入廖耀湘的新6军中,虽然一度被全军精英新22师的远征军老兵称其为“烂白菜”。但其战斗力并非是真的鱼,全军死守沈阳也让我军都对其颇为敬佩。至于206师在洛阳战役中给我军造成的麻烦更大,在师长邱行湘的带领下一直负隅顽抗,给进攻的陈赓四纵造成了不小伤亡…

在廖耀湘旗下的青年军

可以说,青年军每次遇到我军都会拼命抵抗,比一般的国军都要强硬不少,而且还处于“很有气节”的那种,即使弹尽粮绝也不会战场起义投诚我军,但实际战斗力除206和207师之外,其实也就是普通的杂牌军水平。

那为何蒋家父子花在重金打造的“大内侍卫军”会在我军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呢?

而关于青年军战力让人一言难尽,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就是青年军,建军思路错误,发展到后期已经是军不成军。

虽然一直身先士卒,为全军做表率,但大公子是一个政工人才,让其指挥军事自然与陈诚等军方大佬闹得不愉快,而且大公子亲信的上台也导致一些如覃异之等的不满,这些人光知道斗争对于军事指挥压根不懂,甚至为了争夺青年军,大公子还和陈诚、罗卓英等老资历发生过冲突,以至于陈诚在老蒋面前哭诉“要以干校取代黄埔”,“要太子不要门生”。

青年军的才俊们,可惜后期被一些二代排斥

其二,则是青年军内部腐烂,充斥着大量滥竽充数之人。

老蒋和大公子办青年军,主要就是为了提升战斗力笼络人心。这也让很多国军的达官贵人么你纷纷将自己儿子和亲戚送往里面任职,以至于青年军成为了“二代军”。顾祝同、张群等人的儿子都充斥到青年军里面去,而这些人进入后和自己老父亲一样拉帮结派,将军营搞得乌烟瘴气,有的军官甚至要请示他们的意见行事。

除了带来歪风邪气,这些人还搞“副业”为自己谋利,倒卖军资,公然走私已经成为常态,1948年驻守在宝岛的37军军长刘某某公然贪墨。207师在驻沈阳期间还发生多起强抢民女事件,气的让一直想要整顿东北的陈诚到老蒋面前告御状。

试问这样的军队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在华北准备撤的青年军,毫无军纪可言

第三点,1948年以后的青年军已经不是最初的青年军。

在1947年初的时候,青年军迎来了第一批复员潮,不过随着国军在前线实力,后方实权又掌握在四大家族手里,因此大公子之前承诺的保留学籍,优先安排工作和出国留学,大部分都没能实现,而即使出现了名额也是归那些来镀金的二代所有。而真正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反而受到冷落。这些人一闹,反而让抗战时期知识青年都想挤进去的香饽饽不再那么抢手。

1947年的7月,老蒋再次扩编青年军后,入伍的人虽然还是“青年”,但多半是一些失业人群、甚至地痞流氓,知识和文化水平都远不如第一批。大公子在给老蒋的信中说:

“青年军之数量虽日在扩充中,但在素质上则有退而无进。目前必须设法提高素质,使质、量两方皆有进步。”

在1948年初,在后方到处滋事的青年军被民众称为“五害”。

在解放战争后期的青年军,无论是从觉悟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和首批相提并论,自然在我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早期军纪严明的青年军

雨田君说

青年军的出现实际上是蒋家父子对于黄埔系不信任的产物,在老蒋的构想中,青年军需要承担的是蒋家父子私军的作用。但哪怕是重金打造和装备豪华,但依然没能阻挡我军的步伐。

由此得知,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衰败,并非单纯的军事因素影响……

10 阅读:4977
评论列表
  • 2024-08-15 12:56

    207沈阳化整为零到南京……青年师其实就是新兵。经验不足。溃败几次就懂了。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