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近三年的抗美援朝作战中,我志愿军先后出兵240万人,有6个兵团以及27个整建制的军进入朝作战。在将领上也有彭总这样的元帅级人物担当志愿军的指挥。并且在之后的作战中,接替彭总的邓华、杨勇和杨得志都很好的履行了志愿军司令的职责。
不过很多人在复盘抗美援朝战役的时候,对于彭总回国后,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的任命上,却有一个小的争议,那就是作为彭总之下,十大将中唯一一个带兵入朝作战的军事主官—— 陈赓大将为何没能长期担任司令员,反而是后面排在其身后的邓华等几位上将能指挥志愿军。
关于这个问题,在雨田君来说之所以陈赓当时未能成为志愿军司令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一是自身条件,二是有更重要的任务。
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陈赓,来源:赵政委在《跨过鸭绿江》中扮演过陈赓
陈赓大将的抗美援朝在了解陈赓大将错失志愿军司令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在抗美援朝时期都干了什么?
有一说一,陈赓大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在我军内部还是国军黄埔师生里面,天性乐观和幽默豁达的他都受到大家的喜爱尊重,毕竟李云龙这种刺头在他手下也只能服服帖帖。陈赓在我军可谓是一个万金油的角色,先后在红一和四方面军都待过,指挥作战,有理论能实战,出身名校但又不教条刻板。
在前线指挥过作战,也在后方从事过情报,担任部队指挥官也当过军校校长。
青年时期的陈赓大将
在抗战时期,陈赓的386旅一直是彭总打正面作战的主力,因此两人彼此都很熟悉。所以当彭总担任志愿军司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军委要陈赓去担任副司令。
当时彭总说道:
“谁也不要,就要陈赓!”
而当时的陈赓在哪?解放中南之后,他就率领顾问团进入北越的丛林中,指挥和帮助越南人民抵抗法军作战,取得了边界战役胜利。当得知彭总亲自点将的时候,陈赓由衷的开心,他也是想迫不及待的回到那个他尊敬的领导身边,再续胜利前缘。
彭总和陈赓大将(剧照)
他在1950年11月5日的日记里写道,
闻悉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我甚兴奋,昨晚为之失眠总是考虑着朝鲜战事。即便是工作是艰苦与残酷的,我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在经过短暂的对半岛地形进行考察之后,陈赓于1951年3月,以第二批入朝的3兵团(二野)司令兼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的身份,正式入朝作战。
入朝之后的陈赓和他的3兵团,虽然没能赶上第5次战役的尾声,但在接下来的阵地战中大放异彩。彭总指出:
在大规模运动中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的可能性减少了,志愿军必须准备持久作战,要学会阵地攻坚与阵地防御这种阵地战的作战形式。
陈赓主持的上甘岭前线
而当时负责轮战正面防御的正是陈赓的三兵团,在研究了对法军和国军的战斗经验,以及之前志愿军对美军的作战了解,陈赓联想起了在围攻黄维兵团时我军采取的坑道战术,于是在半岛的崇山峻岭中三兵团进行了的浩浩荡荡的坑道建设,阳依托于坑道的纵深坚守阵地。
比如大名鼎鼎的上甘岭战役就是陈赓的三兵团12军和15军打的,他们在作战中粉碎了敌军以施放毒气、喷火、爆破、挖顶、堵口等手段破坏坑道的企图。并且利用坑道的机动性,放弃地面阵地,机动防御并配合后续部队进行反攻。在半岛狭长的山体里面,陈赓的三兵团挖出了一条延绵250公里的地下移动长城。
并且陈赓还在志愿军会议上,亲身示范坑道作战体系, 并提出补足和改进方法。
我军坑道战术的领头人——陈赓大奖
当然,除了担任3兵团司令在前线指挥之外他还是志愿军副司令。
其在军中的地位要强于邓华、韩先楚和洪学智等人,仅次于彭总。
到了1952年很多时候彭总都是坐镇后方,实际上前线作战指挥都是陈赓和邓华来制定和执行,比如1952年春季反击战和夏季攻势战,志愿军在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胜利,这和陈赓的战略谋划以及指挥决策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志愿军的很多作战会议都是陈赓在负责,可以说在1951-1952年段,陈赓一直是以彭总副手身份在主持志愿军的日常事务,比如总结抗美援朝的战争的经验。
陈赓和彭总一起与人民军高层合影
在1952年4月彭总回国之后,也是第一时间推荐陈赓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全权负责入朝作战我军之事务。本来如果按照这样下去,陈赓将不出意外出任第二任志愿军司令员。
但1952年7月,也就是在担任志愿军司令员不到3个月,陈赓居将将工作交给代司令员邓华,选择会到国内。
那么为何功勋卓著的陈赓(金一代授予其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会在短暂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后仓促回国呢?
给志愿军作报告的陈赓
陈赓为何离任志愿军司令员关于陈赓离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原因,正如雨田君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一个是自身原因,另一个就是更重要的任务。
先说第一个,很简单那就是陈赓自身身体有伤。
早年在1937年陈庚在作战中就受过一次严重的腿伤,而且在不幸被敌人俘虏之后陈赓吃了不少苦头,虽然老蒋也想保他但奈何也盯不住有人对他用私刑,以至于也加重了这下陈赓的腿伤势。以至于在长征后期以后陈赓大将两只脚走路都不算很顺畅,甚至还要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到了抗战时期因为经常要进行战略战役,长途跋涉的作战对脚伤也是一个极重的负担。到了解放战争期间,陈赓也时常受到伤病的折磨。好不容易等到了全国解放,可又得去援越抗法,还被彭总点将入朝作战。
红军时期陈赓很消瘦
实际上入朝期间,陈赓就因为腿伤要经常往返国内治病和疗养,比如在上甘岭反击战期间,陈赓就因为足疾复发在国内养病,部队交由王近山带队。回到北京才发现自己的伤残的腿踝关节肿得无法行动。
再加上半岛的山地地形以及严寒的天气,更是对于浑身是老伤的陈赓是一种折磨。
所以基于身体因素,陈赓也只能离开他心爱的前线作战岗。
陈赓和其夫人,陈赓大将的伤病她一直记忆尤深
第二个,那就是更重要的任务,其实也是决定陈赓离开半岛的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也逐渐提入日程,很多军事院校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其中刘帅在南京成立了高级指挥学院,《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就以军长的职务和学院身份到里面去深造。同样当时担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大将,也想在哈尔滨筹办一个以指挥和军事工程为主的学院——哈工程学院。
而当时粟裕大将在决定校长人选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想到了和自己接触时间不长,但印象和能深刻的陈赓大将。
粟裕大将和陈赓
而之所以粟裕点将陈赓,主要为两点。
一方面是, 陈赓本社那就是出身黄埔军校,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熟悉军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当年在红军时期陈赓就是红军干部团团长,同时还是红军学校校长,其无论是理论水平还实战经验都很突出,是一个“多面手”,这类人最适合于办学。
另一个方面还在于,陈赓在解放真正中曾多次配合二野、三野和四野作战,这些从各野战军进入军校的学子都能服从其命令。而且我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已经意识到我军在装备和战法上都和世界有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将入朝作战的经验和心得放在课堂上进行推广。
陈赓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干部团团长和红军学校校长
陈赓在作为志愿军副司令期间就和自己的学弟宋时轮上将研究美军的战法,两人一起主持编写了一套《抗美援朝对美军作战的几个战术回题》,里面包含了:敌情研究、美军在进攻、防御、战斗保证等部分,合计40多万字。该册子也是我军首次全面、系统的战术总结。在彭总批复后,被派发到志愿军各师以及后方军事院校中学习,时至今日仍将是我军的重要参考教材。
因此从经历和对美军的了解上来说,陈赓都是哈工程学院的校长的最佳人选,这一点在粟裕点将报给主席之后,就立马得到主席的批准就能看出一二。
担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的陈赓
可能很多人在问,筹建军校的工作固然重要,然而这种事怎么能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相比呢?当时陈赓可是负责上百万的志愿军。
其实这个并不矛盾,陈赓之所以被调回国,还在于志愿军司令员位置上的可替代性,从1952年开始之后,抗美援朝的作战态势基本上都维持在三八线附近,双方已经没有前两年那样的兵团级以上决战了,更多是时候是以军和师为单位交锋。
志愿军司令的担子也有所放松,而志愿军当时的第一副司令邓华上将,是最早陪彭总入朝作战,在指挥作战和协调与人民军关系上是有最够的经验。指挥水平也不输陈赓。比如当陈赓得知自己要调回国内的时候,也是调侃了邓华一下:
我这个代理司令员只干了两个月,就要“下台”喽,接下来看你的啦
从这里就能看出陈赓是完全信任邓华的,从后面的态势来看,邓华也有能力带领志愿军。
陈赓和邓华子在东北三军演习后一起慰问战士们
雨田君说陈赓大将作为我军中一位极具人文色彩的大将,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上级的信任。从他在短暂担任志愿军代司令会回国可以看出,当时军委对其的爱护,将其从冰天雪地的半岛中调回,同时让其担任军校的校长,其实也是赋予了他更光荣的任务。
因此陈赓大将之所以未能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原因,除了伤病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当时的情势使然,在国内有更迫切的岗位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