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抗美援朝相关将领的时候,粟裕和林总始终是军迷绕不开的两位关键人物。在很多地摊和网络文学中,正是因为两人各自身体原因,未能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才有彭总鸭绿江挂帅,出征抗美援朝的壮举。
因此在很多极端粉丝的眼中,彭总是要弱于前面那两位战神,是我军的第三备选。
我军志愿军司令的三个选择
而关于彭总入朝的原因。
有一部分人很多人知道,那就是林总犹豫拒绝入朝,然后主席亲自点将让彭总挂帅替代其入朝,这也是为何有人强行进行解释说,林总比彭总更强。
但在雨田君来看,
且不说在国内三人的带队能力,从抗美援朝开始后的种种表现,其实彭总比林总和粟裕更适合带领志愿军,为何这么说?
眼神坚定的彭总
就入朝而言,彭总更能独当一面在1935年我军进入陕北后,敌人派遣5个骑兵团一直尾随其后,在这关键时刻的担任第三军团军总指挥的彭总果断请命带队断后,不仅挡住敌人进攻,还歼灭了敌人一个整团。这也是我军在陕北的第一个大胜,随后主席用一首六言诗给彭总写了嘉奖令,其中就有一句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而这简单的一句话也概括了彭总的一生。
确实,彭总性格一直都是刚正耿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彭总,那就“power”。
彭总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
无论什么时候,他浑身上下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从底层出身的他有着国人身上坚忍和铁血的气质。在彭总的身上我们从来都听他诉过苦(这点和邓公非常像), 有困难那就把他吃下。性情刚烈的他对于敌人敢于亮剑,因此著名的军旅作家金一南教授,也将其称为“共和国第一猛将”。
这一点,从他解放战争中带领“羸弱”的西野就能知道。
在西北的三年,彭总从最初仅靠两万人在陕北和胡宗南周璇,并且还奇迹般地打垮了这股精锐的国军集团,将其牵制在西北战场,让其不能支援关内和东北,并且每一次都是以少胜多,都说粟裕打仗都是走钢丝,但彭总在西北这三年,除了49年3月的解放大西北作战,大多数时候兵力都是少于敌人,却总能取得大捷。
而主席之所以将彭总一直放在西北,就是相信他独挡一面的能力。
在西北主主持军政的彭总,源自:《大决战》
这一点对于入朝作战志愿军总司令尤为重要。
要知道志愿军入朝作战,并非简单的一个军事行动,在境外作战如何处理协调和人民军甚至苏联的关系?上百万的志愿军入朝,如何协调这些部队的指挥,做到令行禁止?如何贯彻我军在援朝作战中立场。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司令要有军政双优的能力,以及坚定立场和强大的气场。
代表志愿军签字的彭总
而在这一点上,彭总都要强于粟裕和林总。
相对于粟裕而言,彭总的强项在于军政双优。
粟裕被我军称为战神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更纯粹的军人,所以在建国后他是我军的副总参谋长(总参是聂老总)。粟裕的强项在于指挥作战,而疏于人际协调沟通和建设根据地,当年在新四军时期,这个工作是他的上级陈老总在做。到了解放战争初期,则变成了张鼎丞和邓子恢,这也就是为何这两人是华中军区的司令和政委,而粟裕则是其下属的华中野战军司令的原因。
到了华野时期,在政务和统筹上的事情则重归陈老总,因此我们在解放战争中 ,更多的是看到粟裕以副司令的职务专门带领部队作战,而非一个统筹全局的大军区司令和野战军司令。
粟裕和陈老总,很多时候两人分工明确
因此在志愿军司令这一点上,粟裕过于偏科(主军事)可能会很难协调和邻国的关系,甚至在外交层面处于下风,再加上其在资历上的劣势,很难协调从各野战军抽调过来的这些天之骄子们。这也就是为何在粟裕升任东北边防军司令的时候,面对以四野主力军组成的这些部队,要搭配萧劲光的原因。
粟裕和总前委合影,在资历上要弱上不少
而彭总则是不一样,彭总在红军时期就领导过平江起义,在大部分时间也是军政一把抓,有建设队伍和根据地的经验,也主持过日常事务。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更是以副总指挥的职务,主持各根据地八路军工作。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作为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兼政委,以及西北军区(一级军区)司令员,负责西北的军政事务。
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做到了军纪严明,团结和朝族群众的关系,能让人民军积极配合作战,同时在停战谈判中多次占据主动,和彭总的指导有很重要关系。
入朝作战后获得朝族百姓认可的志愿军
相对于林总,彭总在性格上则是更有优势。
林总的处世风格一直是以小心谨慎,全盘考虑而闻名,打仗喜欢谋而后动,其作战指挥的艺术更像是一个兵棋推演。,在东北时期,虽然是101,但并不算独当一面,在日常政务之上,东北局有高先生、陈云和彭真等人在一旁主持,而到了东野里面也是有罗帅在主持和统筹后勤、募兵和根据地建设。
因此在政务上林总虽然也有涉猎,但并不算广。
在林总和罗帅,两人分工明确
而且相对于政务,林总身有一个很大的性格缺陷——沉默寡言,关键时刻会举棋不定。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了解,在辽沈战役时期,面对兵力比2:1,根据地91%:9%,人口比86%:14%的巨大优势之下,在战役开始初期,打法过于保守,先打长春再打锦州的作战部署,差点放跑了东北国军。
林总的小心谨慎在解放战争中并无坏事,但到了入朝作战时期将会对我军造成很大的被动,从后期入朝作战,我军采取运动战大踏步进攻和撤退,以及穿插作战,哪一次都是在极限走钢丝,以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和三所里战役来看,几乎每一次行军都达到了人类的极限,才有我们出乎意料歼灭美军大胜,而如果让谨慎的的林总入朝作战,可能会摒弃这个战法。
犹豫的林总
林总不争和沉默寡言的性格,也不利于沟通人民军和苏联盟军,甚至于在一些决策中处于被主导地位。而且对于内部其他非四野的部队在指挥上都会有一些葬障碍,毕竟三野和二野的部队和林总并没有多少交集。
而彭总恰恰相反,他天生气场就很强势和坚持。
当年志愿军入朝时候,金一代想要抢过我志愿军的指挥权,没想到彭总却直接拍案而起,言辞拒绝,搞的金一代面色铁青,后面也再没提过。在第四次战役期间,苏联看到我军占领汉城后,横插一脚,干预我军指挥命令我军越过三七线不断朝南进攻的套路,想要以牺牲志愿军换取统一半岛,但彭总深知第四次战役已经是志愿军的极限,果断拒绝,马上转为防御,事后也证明彭总的决策非常正确。
彭总和金一代
很多熟悉彭总的人都喜欢将其说成“性格暴躁,爱发脾气”,甚至有的人将其说成“犟老头”。但正是这种和林总相反的性格,以及敢于反对和坚定的毅力,也为我军在抗美援朝联盟中取得绝对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正是彭总在这里面的强势,也让我军能主导作战,不至于被人当炮灰。
参加会议的朱老总和彭总,我军的总和副司令员
在指挥部队上,彭总更为合适首先,在部队的统一指挥上,正如雨田君刚才说的那样,粟裕和林总因为番号序列的原因,可能在指挥其他野战军过来的志愿军中,存在一些障碍,但对于彭总来说,这个接近于无。
彭总和我军五大野战军多少都有过接触和名义上的指挥。
以129师组成的二野,115师大部组成的四野,120师和115师部分组成的一野和华北野战军都是八路军系统里面的,还有三野山东部分也是115师系统。这些部队彭总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都调动和指挥过,这一点要比林总和粟裕更全面。
协助彭总入朝作战的领导班子
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期间的我志愿军为例。
13兵团的38、39、40和42军中,38军115师组建而来,38军军长梁兴初是八路军的主力悍将,曾得到彭总的多次表扬,大名鼎鼎的1纵1师(38军112师)就是以彭总最开始带领的红三军团平江起义部队发展而来。39军是黄克诚带到的东北队伍,黄克诚和军长吴信泉都出身红三军团。40军和42军都是老八路军的底子。第9兵团的20、26和27军就是山东八路军部队,名义上也归彭总指挥。
39军军长吴信泉出自三军团
至于其他的部队,如陈赓大将的3兵团,陈赓本人就在红三军团待过,抗战时期他的386旅更是彭总手中的王牌,后来入朝的机械化 16军就是平江起义团的底子组建起来的。第1军是彭总西野的部队。志愿军第三任司令员杨勇是彭总的老部下。
因此基于协调指挥上,来说跟各野战军都有渊源的彭总无疑要比粟裕和林总更有说服力。
再者,就是作战的战术战法。
很多人说林总不入朝作战是怕美军,其实这个说法虽然片面,但也反应了林总对于打美军信心不太足,就连一向善于打神仙仗的粟裕在入朝作战的看法上,也不太肯定。而唯独彭总是豁出去了,在最开始讨论出兵的时候,性情刚烈的彭总就直接在会上说道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可不是谁都能下的。
坚决支持出兵的彭总
在入朝作战的问题上,彭总是敢打、敢干,这无疑为入朝作战的部队注入了敢打必胜的决心和血性,也为后续志愿军在朝创造的一系列耀眼战绩提供了精神力。
而彭总的必胜决心,以及敢以弱打强的气魄,都是建立在他的一生作战都是在“下克上”的基础上。纵观他的指挥生涯,我们很难看到彭总打过什么富裕仗,正是在这种搏命的环境下,培养出了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指挥艺术。
所以从指挥上看,有协调和统筹志愿军的能力,同时经历过的艰苦斗争环境的彭总,更适合在绝境和逆境中带兵作战的思路。
彭总带领志愿军和金一代的人民军高层合影
雨田君说趋利避害,因势而变是彭总的为将之道。
在指挥中他没有林总和刘帅那样儒雅和艺术,他有的时候更像一个老农,平稳却又善于临机决断,能很好和统筹全局,而这也是彭总成功的原因。
很多网络文学将彭总说成是林总和粟裕的替代品,是对于这三个我军名将的片面认知,从后面抗美援朝的结果证明,没有人比主席更有识人之明。
总之,一句话——彭总和80年前那支部队真的太契合了……
你算说对了,彭总的胆识和魄力,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陈赓,邓华,韩先楚,洪学智,三杨,王建安等都是解放军最能打仗的那批,打仗不太行的想去都去不了的。宋时轮王近都是比较能打的,稍不留神,都出现了失误
最主要的原因,彭老总身体是最好的,其他的几个司令员打完解放战争都快丢了半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