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们手持波波沙和DP轻机枪,吹着冲锋号突击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就是志愿军中就是典型的——“苏械师”。
实际上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志愿军也在逐步将之前手中的万国牌武器扔掉,都换装成统一的“苏式装备”。
那么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到底换装了多少苏式装备,换装之后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实力又是如何呢?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来揭秘,志愿军中熟悉又神秘的——“苏械师”。
英雄儿女的中的王成就是典型的苏械志愿军
志愿军换装苏械始末早在抗美援朝之前,我军就曾想过换装苏械装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我们对外政策的调整,也和苏联的关系越来越深,在当时对于海空军一穷二白,同时也想对陆军武器进行标准化建设的我们来说,老大哥的装备无疑是我们借鉴和引进的重要方向。
于是1950年2月17日,在我们和苏联签订友好协议的时候,顺便也和他们签署了武器援助条约,条约中约定苏联向我们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海空武器,以帮助还在襁褓中的我们建立体系化的海空军,同时也为我军即将进行的宝岛战役(后因抗美援朝被搁浅)增加400架飞机和部分军舰的即战力。
可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等爆发,该项援助也因此被暂时搁置。
1950年我们和苏联签署武器贷款合约
1950年11月7日,在志愿军入朝取得第一次战役全面大捷之后,之前一直摇摆不定的苏联也下定决心,对出兵入朝作战保卫半岛的我军提供基于前一次基础上,更大规模和涵盖陆军“苏械师”在内的全面武器援助。
同月在我军代表和苏军的谈判中,根据入朝作战志愿军和美军抗衡作战需求。
我们提出了首批援助清单,即
首批援助36个步兵师轻装备和部分配套重装备……
《我的战争》中主角所在的连队,就是苏械轻武器连
这里面包含了:
14万支步枪(莫辛纳甘马骑枪、部分自动步枪)、2.6万支冲锋枪(主要为波波沙41)、1万支冲锋枪(其中0.7万支轻机枪),以及这些枪械配套的19500万发子弹在内,用以装备我当时入朝作战的9兵团和13兵团,合计约34个师(剩下2个用于援助人民军)。
而除了上面的轻武器之外,为了加强正面部队的突破能力,以及对美军飞机的防空能力,我军也在重武器上提出了要求:
在坦克上需要270辆组建9个团的坦克部队,用以配合步兵军突破作战;在防空火力上需要组建18个高射高兵团和后方高炮学校,在现有高炮的基础上需购入37mm高炮100门,85mm高炮320门。
我军引进的苏式37mm防空炮
在对步兵军最为重要的火炮上,我军代表也提出了补强方案,即建立13个野战炮兵团(我军苏式炮兵团为三三制,一个连三门炮,一个营下辖三个连,一个团下辖三个营),其中76mm野炮团4个,105mm榴弹炮团3个,122mm榴弹炮团2个,155mm或152mm榴弹炮团4个,另外还有喀秋莎火箭炮120门和57mm(57神针)反坦克炮120门,合计624门。
以上火炮为装备按照7个步兵军的标准实行,在后期我军也曾想将按这个标准,再拿3个军的重装备但被拒绝。
我军的苏式152mm重炮
在得知我军列出的一系列清单后,苏联方面一是因为我军打了胜仗,二是因为我军的主要需求为轻武器,因此也慷慨解囊全力配合。
1951年1月(也就是第4和5次战役时期),苏援装备被陆续换装到我前线部队手中。其中在半岛东部担任反登陆任务的9兵团和后来入朝19兵团率先进行了轻武器序列更换(步枪、机枪和冲锋枪 ),仅1月份这两个兵团就全面换装了2万支冲锋枪。
1951年4月,炮兵部队也基本上换装完毕,包括后来入朝的炮兵第2、7师以及第8师都全面换装苏式重炮。高炮部队的4个师也早在3月左右就补充苏火炮,进入鸭绿江等沿岸,拱卫交通线。
我军的防空部队
基于首批36个轻步兵师成功的基础上,我军也开始提出第二批苏武器装备要求。
不同于首批轻武器装备,我军第二批苏械师采购要求为:
60个二战苏军标准化重装师装备。
1951年5月份,为此徐帅还特地到了到莫斯科进行谈判。不过因为涉及到的总装备太多,而且60个师的数量太庞大(我军求购60个师一方面是抗美援朝作战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渡海作战未雨绸缪),因此苏军表示,截止51年他们对中朝联军只能提供19个师的装备,其中16个给志愿军,另外3个给人民军。而我们最终在和苏联进行多次协商之后,也认下了这个标准,即:
51年底给我们提供16个师,截止到 54年底再给我们共提供44个师的装备。
60个苏械师里面,引进最多的无疑是图中的T34/85坦克
可在实际的交付中,苏联的装备压根就很难落实,这一方面是苏联其实也是先欧后亚的决策思想所主导,他们仍需有一部分装备需要提供给东欧各国,因此我军的份额只能缩减;另一方面,在战后苏联的军工体系出现萎缩,轻工业比重在提升,很多兵工厂早就停工和转型了,而库存压根就不能满足我军60个师所需。
即便是到了1952年4月,苏联仅仅给我们提供了4个师的装备,这其中还被我们送了3个给人民军,到了1953年终战的时候一共也才给我们20个师的装备,这其中除了之前送的3个师,之外,剩下的主要在边境布防充当二线反击力量和训练使用。
真正到抗美援朝作战的也就16军的三个师,但他们入朝作战已经是1953年的事情了。到了抗美援朝后,我们加上后面补足的40个师的装备,一共组建了56个师的苏械部队(从首批36个轻武器师加上第二批60个重装师缩编而成)。
装备苏制高射机枪的志愿军
至此,在两批援助中,苏联一共为我军提供了火炮8900多门、子弹枪弹8.6亿发,炮弹1060万余发,以及70000辆坦克在内的援助。
也帮助了我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以及50年代装备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志愿军的苏械装备不如人民军确实,在苏联武器的加持下,对我军的战斗力提升是肉眼可见的。
一方面,苏式重炮加上坦克的加入,也让我军在作战中也挽回了部分火力贫弱的劣势,增强了作战信心。当时彭总在看到苏式装备陆续到货后,就开心的对旁边人说道
“目前战线稳定(1951年双方僵持阶段),是靠我们争取和打出来的,这其中的原因是我们装备改善了。以前我军一个师的炮还顶不上美军的一个营,现在我们每师有300多门炮了,还有榴弹炮”。
志愿军引进的苏制大口径122mm榴弹炮
举一个例子,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不断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我们,曾经有一天就打出了数万发的炮弹,而志愿军也是以每天2万发的炮弹进行回击,虽然差距依然在,但我军再也不用因为没有炮弹进行战术穿插,而是可以跟他们对轰。
另一方面后勤标准化的建立也减轻了后方的压力,保障了志愿军火力的延续性。
不过虽然苏式装备好用,但苏联援助的这些装备和“真正的苏械师”依然是有差距,甚至连朝鲜人民军的标准都够不上。
那么我们在抗美援朝中装备的苏械师,到底有哪些差距呢?
我军手中的苏械轻武器
首先在武器上,我们用的大部分都是二手老爷货,当时苏军装备的AK47、44或46式班用轻机枪,等先进的轻武器不在贷款名单里面。
当然新式武器不给也就算了,但就以二战的标准来说,这些武器也不够格。
有的枪甚至比我们战士的年龄还长,比如让张桃芳一战成名的水连珠(莫辛纳甘)都是几十年前的产品,而且生产日期都是在30年代甚至是一战时期,比我们手中的中正和三八大盖都老,不仅重枪栓还很难拉,光从实用的角度比不上我们之前日械和国械步枪。
抗美援朝初期我军手中的美械武器,普遍评价比苏械高
步枪如此,在冲锋枪和机枪上也是如此。
冲锋枪是早期的波波沙41,后期的43型直到抗美援朝快结束才陆续到货。轻机枪27年的DP和苏军在卫国战争后期使用的班用轻机枪也是有所差距,重机枪都是上个世纪的俄造马克沁,部分甚至还有在苏德战争中炮弹和子弹击中的痕迹,刷上漆就送给我们。
部分火炮和高射校对镜都裂了,直接影响射击。
图中为换装苏械轻机枪和冲锋枪的我军,大部分是二战的老爷货
其次,除了二手货,在装备标准上也和苏军给人民军装备的相差甚远。
1951年首批36个师的装备,其实就是轻武器,重武器上我军每个军都只能分到一个炮兵团,对比1950年初他们装备人民军的标准差了很远,比如首批我们用以装备志愿军36个师50万人的装备合计才600门重炮(野炮+榴弹炮),苏联给人民军的标准则是13万人装备600门重炮。
分配到师里面,在1951年-1953年我军大部分所谓的苏械师,其实也就只有:
山炮12门(苏式或者我军缴获的日美山炮)、92步兵炮12门、37高炮12门、轻重迫击炮120门,而朝鲜人民军则是60门重炮,240门轻重迫击炮,还有自行火炮(12辆),在炮兵和重武器上完全超过我们。
1954年后全面换装苏械的我军,正式迈进标准化和制式化军队道路
而真正实现能和苏军和人民军一样的则是,后面换装的60个“苏械”师,但到货太晚,直到战争结束,我军才有3个被编入到16军里面入朝作战。
到了战后,当时理我军标准的苏械师:
每个师约1.6万人,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装甲团、1高炮营和1个反坦克炮营。
所以,当时我军的很多苏械师,其实就是轻武器师,在重装火力上苏械只有60%,其他的还是以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缴获的重武器为主。
因此对于网上很多人说我军靠着苏联援助的60个师的装备打赢了抗美援朝,其实是过于片面的,它即否定了苏联之前援助的36个师的轻武器,也过分夸大了快递晚点的这60个师(实际入朝作战为3个师)装备对于我军装备的提升,而否定了我志愿军指战员在劣势环境下保家卫国斗争的决心。
在坑道中依然乐观,保家卫国的可爱志愿军
雨田君说抗美援朝期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时我军和苏联对于抗美援朝对朝鲜人民军都是无条件支持,要人给人,要武器给武器,就连我军刚到手的苏械装备也是第一时间去武装人民军以提升他们的士气。
但当时苏联对我们的36个轻武器还有60个苏械师却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我军当时是贷款买的军火,虽然也是半价的,但依然为此总共欠下了三十亿的火款。可即便是在最困难困难时期,我们依然咬着牙,省吃俭用将其全部还清。
这就是大国的担当。
而到了如今我们已经不需要在被别人卡脖子,从抗美援朝的苏械师,再到如今新式和先进的中械师,我们已经从进口转变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