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万强,这位从河南辗转来到新疆打工的农民大哥,这个实际年龄只有42岁的男人,乍一看上去,却像一个60多岁的邋遢老头。
这个眼中满含着滚滚热泪,却依然还在倔强地笑着的男人;这个为了春节能够回家,在火车上疲惫不堪地连续站了40多个小时的男人;这个穿着一身破旧的迷彩服,弓着腰,背着两个蛇皮袋的沧桑男人;
这个在口袋里装满了带给孩子吃的零食,却怎么也不愿意花钱为自己在大冷天买一份热乎饭菜的男人;
这个几个月都没有吃过鸡腿,却含泪说:“回家比吃肉还要香”的朴实男人;这个对着采访镜头,对社会没有任何一句怨言的男人,他孤独而又忧伤地活在这个廖鼐的世界,用他那些“拙朴”的生活点滴,无声但却极其震撼地感动着14亿人民。
邢万强是万千普通打工者中最为弱小的一员,普通到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任何可圈可点的鲜明人物特征。
但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却为我们深情地演绎了当下最为真实﹑最为感动的生活画面。
邢万强说话不多,但很朴实,也很接地气。在整个采访过程,他脸上始终都荡漾着厚重的笑,即便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这个皮肤黝黑﹑腼腆内向的河南汉子,究竟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邢万强这个吃苦耐劳、努力打拼、任劳任怨,且又满怀感恩的性情中人,他的生活虽然很简单,很枯燥,也很艰辛,但却非常得真实与感人--
“没事,反正晚上不干活的时候,吃不吃饭都可以。”这句悲抑的话,戳中了亿万网民的泪点。
可以想象,平时从事巨大体力劳动的邢万强,曾不止一次地为了节衣缩食,而在漫漫长夜中忍饥挨饿,这是他对于自己的苛责,也是他对于潦倒生活的万般无奈。
邢万强在谈及孩子的时候,他满含热泪地感慨道:“经常不和孩子联系,他们光知道这是爸爸了,都几乎没有什么感情了。”
刑万强在翻看手机里孩子的照片时,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以一抹温馨的微笑。马上就要回到家中看见孩子了,在邢万强的心里有着不可抑制的“狂乱”与激动。
邢万强表示为了能够回家过年,他已经在绿皮火车上硬站了40多个小时,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
后来,刑万强来到中转站候车室时,他知道离家只需要8个小时的车程了。他激动地说道:“到了家,比吃肉都香;没喝糖水,但心里都是甜的”。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国农民这种祖祖辈辈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这一代被忽然而至的“打工潮”摧毁殆尽。
面对逐渐减少的有效耕地,日益严峻的城乡差距,种粮﹑种菜无法安身立命,农民们不得不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去未知冷暖的外地打工谋生,邢万强便是这些农民中最为朴素的一员。
泪光中的邢万强,虽然强颜欢笑,但却隐藏不住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万般艰辛,掩饰不住他内心的些许无奈。他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生存状态能够切切实实地予以改变。
与其说我们为邢万强默默地落泪,不如说我们同样也为自己而潸然泪下。邢万强只是亿万流动打工族的一面最为朴素的缩影而已,我们同样能够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任正非富有深意地慨然长叹道:“活下去。”,然后决绝地带着满腔激情的悲壮情怀,殚精竭虑地投入到了一场场兵不血刃的“逆战”之中。
如此顽强,有韧性的卓越企业都喊出了“要把寒气传递到每位员工身上”,可见,当下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超乎寻常得严峻。
生命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之分,生命只是“活着”的一种最原始形态,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有一句非常“狗血”的哲学--活着,像狗一样地活着,只要活着就有一切,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是怎么样。
我们这些忙忙碌碌地穿行于尘寰中的凡人,恐怕都曾在人生的某一瞬间,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拷问过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要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追求人生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但在我们真正地“读懂”了邢万强以后,便会豁然开朗,或许他便是我们苦苦寻求的“活着”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