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身插钢棒通电,被赤身吊在房梁,一代抗日女英雄慷慨就义

公孙利剑出鞘 2024-10-05 09:38:40

在山东省安丘县东南16公里处,巍峨地矗立着一座高18米的烈士纪念碑,碑身呈四棱柱形,像一条高高擎起的手臂,这一“象形”的结构,叫做“意志体”。整座纪念碑造型独特,庄严雄伟,如黄钟大吕,激荡人心。

这座独具匠心建造的硕大纪念碑,是为了深切缅怀气壮河山﹑视死如归的一代著名女英雄张尔芳烈士而修建的,寓意着她16岁参加革命,18岁壮烈牺牲的伟大壮举。

1928年6月,一代女英雄张尔芳出生在安丘县西韩吉村的一个贫苦之家。虽然张尔芳出身寒微,但她却知书达理,性格豪爽,聪慧过人,同时在她波澜壮阔的胸怀中,又蕴藏着深深的爱国情怀。

嫉恶如仇的张尔芳醍醐灌顶地参悟透了这悲凄的世道竟如此得不公允--为什么命如

蝼蚁﹑穷困潦倒的老百姓,虽然拼尽全力,却依然饥不果腹、穷困潦倒?而豪横﹑贪婪的地主恶霸和雄踞一方的军阀割据势力,却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肆意地荼毒百姓?这一未结的心结,一直如影随形地困扰在张尔芳的心中,使她久久不能释怀。

1944年,16岁的张尔芳出落得亭亭玉立,已长成了一个心智成熟﹑聪慧过人的大姑娘了。张尔芳的大哥和二哥相继参加了革命,在哥哥的正确引导之下,张尔芳如梦方醒,她这才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于是,家国情怀满满的张尔芳一心希望打破命运的枷锁,她便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

张尔芳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断地奔走呼吁,深入周边的村镇一一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1945年,年仅17岁的张尔芳便成为了庵上村的妇救会主任。后来,忠贞不渝的张尔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并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殷切信任。

张尔芳在血与火的激烈战斗中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她不仅光荣地加入进了中国青年团,而且还担任了官庄区妇女干事,她意气风发地带领着群众和灭绝人性的日寇做最坚决的斗争。

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在穷兵黩武﹑恶贯满盈的日寇投降之后,在举国欢庆之时,国民党却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协议,并肆无忌惮地向解放区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随后,内战开始全面爆发。

面对当时异常严峻的斗争环境,斗志昂扬的张尔芳不顾自身安危,积极地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支援前线。

张尔芳在当地组织成立了“农救会”,使许多贫雇农提高了思想觉悟,他们纷纷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地加入进了革命斗争。做事果决﹑有勇有谋的张尔芳,被当地淳朴﹑善良的百姓誉为“英雄之花”。

1946年4月30凌晨,一群穷凶极恶的还乡团悍匪根据“线报”,秘密地包围了官庄区政府,张尔芳在与敌军的激烈交战中,为了掩护同志们撤退,不幸腿部中弹落于敌手,她被临时关押在安丘城一间低小﹑阴暗的牢房里。

张尔芳不幸被捕后,始终坚贞不渝,拒不“招供”,她被泯灭人性的匪徒,扒光衣服,赤身裸体地绑在了“老虎凳”上。丧尽天良的悍匪用辣椒水强行灌入进张尔芳的下身,并用烧红的铁钳紧紧地夹住她的乳头,剧烈的疼痛让张尔芳数度昏厥了过去。

面对“顽固不化”的张尔芳,丧尽天良的匪徒又岂能这样善罢甘休,无功而返,他们随即又对宁死不屈的张尔芳展开了新一轮更为残忍的迫害与蹂躏。

在张尔芳被捕的第3天,恼羞成怒的匪徒费尽心机地非要从她的铁齿钢牙中撬出重要情报,但视死如归﹑宁折不弯的女英雄,却守口如瓶,甚至面对惨无人道的悍匪这般非人的折磨,她始终三缄其口。

于是,黔驴技穷﹑恼羞成怒的匪徒,为了发泄内心中的“无名之火”,灭绝人性地将张尔芳的下身插上钢棒通电,她胸口的肉亦被锋利的剔骨刀,给一片片残忍地割下来,喷薄而出的鲜血,瞬间将蔼蔼的幕色,悲壮地染成了满天的杜鹃红。

同年5月,灭绝人性的悍匪将张尔芳等12位宁死不屈的革命志士押解到了安丘城西门外的刑场上。

彼时,阴霾的天空顿时飞沙走砾,下起了倾盆大雨,张尔芳等12革命者高喊着“革命必胜”的悲壮口号,被匪徒强行推倒在了5米深的大坑中残忍地活埋了,张尔芳壮烈牺牲时,年仅18岁。

一代革命先烈张尔芳,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悲壮地书写了一首不朽的革命赞歌,留给后人以无尽的哀思和怀念。

张尔芳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直到70多年之后,她的战友终于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隔空见到了先烈--为烈士画像。这不仅是对烈士后人的慰藉,更是对烈士的尊重和缅怀,从他们身上汲取永不枯竭的伟大力量,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张尔芳为被封建奴役的中国妇女争取人权,带领广大的工、农、妇女发动革命运动,与日本军帝国主义、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斗争,是中国共产团员的优秀典范。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张尔芳等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宁死不屈,用宝贵的生命,精彩纷呈地书写了一幅幅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而震撼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0 阅读:0

公孙利剑出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