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秋游“滦河大狭谷”

雾灵说文化 2024-10-20 03:28:45

文·陈国洲

甲辰年“重阳节”的第二天,我与妻子远离城市里的喧嚣,回到乡下老家小住几日。在乡下期间,每天除了与亲戚朋友们喝酒聊天外,一有闲瑕的时光,我便走出室外,驾车四处观光,贪婪的享受着与城市里不同的乡村气息和秋天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季节变换带来的无穷魅力。

金秋九月,在北方地区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放眼望去,呈现在眼前的世界,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各种植物以不同的颜色展现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姿。山上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虽经霜露的抚摸,但依然顽强的与大自然抗争,倔犟的保持着墨绿色的颜色,似乎告诉过往的行人,尽管有阵阵寒气袭来,又怎能奈何于我。路边一片一片的白杨树,却最先捕捉到了秋天寒冷的信息,早早地脱下了春天燕子缝制的绿色“外套”,换上了秋天大雁送来的金黄色的“新装”,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赏心悦目,黄的让人陶醉,黄的让人心动,黄的让人不由自主地拾在手上把玩一番。

微风吹来,树上的黄叶便随风起舞,有的扭动身躯上下抖动,就像一个即将断乳的孩子,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恋恋不舍地挂在树枝上不愿意离开;有的则像勇敢出征的勇士,毅然地飞舞在空中,或者默默的飘落在树下,为大地涂抹上一片片新的颜色。

抬头看去,那些还挂在树上的黄叶,数量越来越少,却极像寺庙里房檐下的铜铃,拌随着风儿,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听起来十分悦耳动听;落在地上的黄叶,一片连着一片,一层堆着一层,恰如天然铺设成的黄金地毡,踩上去软绵绵的,让人顿生爱惜怜悯之情。然而,最夺人眼目的、颜色最漂亮的、最让人产生精气神的植物,当属路边崖壁上的“爬山虎”,真的是远见一道景,近看一道墙,通体上下都焕发着醉人的红色,那红色红的纯正,红的亮眼,红的炙热,红的可爱,让人由衷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大片大片成熟的庄稼和农民忙碌秋收的身影,昭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来临。

真的难以想象,上半年持续几个月的干旱,居然又因为下半年的多雨,拯救了奄奄一息的秧苗,成就了大旱之年却又喜获丰收的美景,这大自然的脾气简直是让人不可预知,不可思议。一路上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阳台上、房顶上,堆积如山的黄橙橙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以及路边菜地里生长的绿油油的蔬菜,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悦一下子涌上心头,真的为乡亲们的一年辛苦,一年期盼,一年收获而庆幸而高兴。

行走在山水之间,景物在不断的变换着,可以说一山一景,一弯一色,各种植物适应着季节的变换,展现着各自不同颜色,美仑美奂,美不胜收。我想,此时此刻,还有谁像我一样徜徉在深山里,大河边,丛林中,正在得意忘形地欣赏着秋天的美景呢?农民伯伯大概无此“雅性”,因为他们正在起早贪黑的忙着秋收;工人兄弟大概无此“雅性”,因为他们正在工厂里面为资本家们创造着“剩余价值”;学生们也肯定无此“雅性”,因为他们正深陷在“书山题海”之中,为着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而努力拼搏着。真正能够有此“雅性”的人,大概也只有我们这些退了休的“闲人”,或者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才能做出在别人看来似颠似狂的举动来。

当然,我也想到,由于个人的年龄大小不同,个人的学历经历磨难不同,个人的性格修养爱好不同,因此人们对秋天的感受也就自然不同,喜爱不喜爱秋天,赞美还是讨厌秋天,完全是个人的感受,也完全是个人的自由。由此,我又想起了“自古文人好悲秋”的典故。为什么一样的秋天,在文人的眼里却大不相同呢?比如:汉未建安文坛领袖、魏文帝曹丕,在《燕歌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描画出一幅萧瑟秋天的画面,一付思念朋友肝肠寸断的百结愁肠,不仅让人顿感秋天的寒意,又不由地牵动了人们思念远方亲人的那根根情丝。又如:世称“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在他垂暮之年的一个秋天,写下了一首《登高》悲秋的古诗,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同为秋天,却道尽人生的凄苦和悲凉。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柳永,曾经与他的恋人一起,在“都门”外的街头上,悱恻缠绵,含悲写下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常离别,更哪堪,冷落秋风节。”诗人满心的思绪,满腹的愁肠,对恋人依依不舍的悲情,全部倾诉于笔端,却唯独辜负了如诗如画的秋色。

自古以来,秋天、秋季、秋景、秋色,触动了无数士子文人多愁善感的心灵,那“悲秋悲吟悲歌悲怨”便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常见主题,以“秋”起兴遂成为抒情言志的惯用手法。的确,秋天与生机盎然的春天、草木迸发的夏季相比,似乎真的不可同日而语。秋天来了,百卉俱凋,草本枯黄,落叶纷飞,寒风阵阵,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容易激发人们內心的凄凉与哀愁。秋天既给人以萧索冷清的印象,又喻示着更加残酷的未来。所以,文人常常以自然之秋的意象为中介,寄兴咏叹人生之秋,间接含蓄地抒发人生无常、落寞失意的情思。尽管文人悲秋者居多,但是在我看来也不尽其然。与那些悲天悯人的诗人相比,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心境和诗情就比较敞亮,比较高雅。

他在自己失宠于朝廷,失宠于皇帝,罢官免职,处于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却能够写出巜秋词》那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来,他在诗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令人赞叹的,一个人身处在人生的低谷之时,却没有因为官场的厄运所击倒,还能够写出如此靓丽清新超凡脱俗的诗句来,一扫秋天带来的阴冷、苦寒及悲秋之气,尽情的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赞美,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今吟之,也让人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刘禹锡的秋诗写得虽好,但是,纵观古今中外的秋诗,其上佳之作,还当属于毛诗。毛主席创作的《采桑子.重阳》诗,通俗易懂,大气滂沱,一扫前代诗人养成的那种生拉硬套,无病呻吟,扭昵作态,诘屈聱牙的陋习,以如椽之笔,写下了“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样的佳词名句。尽情的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有景,景中有情,意境深远,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实为千年诗坛之佳作。

从乡下返承的路上,我临时决定不走滦平通向市里的南线,而走多年未走的北线,以便欣赏一下北线上的靓丽风光。北线出滦平镇,过张百湾,经周台子、周营子、蓝旗粱、滦河、双塔山,到达市里,距离与南线相比,并不遥远。可是,谁成想已经过了三叉口,才知道北线全程正在扩修公路,道路多处断交,只好绕道前行。到达周台子时,前方道路设有路障,无奈停车问路。经询问得知,前方蓝旗梁隧道正在整修,去市里必须绕道五道岭,经宫后村,才能到达滦河镇。

对于我来说,这的确是一条全新的线路,过去不知道,现在也不知道,更甭说曾经走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虽然沿途道路崎岖难行,我还是决心一探究竟。到达周营子村东的叉路口,我毅然转向上左侧公路,向五道岭方向驶去。沿着滦河右岸向东北方向行驶,道路越走越窄,左盘右转之后,车辆驶入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听人说过的“大狭谷”。

“大狭谷”西起滦旗梁脚下的河东村,然后沿着“九曲十八弯”的滦河水道,一路向东北延伸,当到达小河南村时,河道掉头流向东南,在滦河镇北侧与北来的伊逊河交汇,全程大约有20多公里,沿途散落着十五六个村庄。“大狭谷”内,山峦高耸,石壁如削,奇峰异景,曲径通幽。目测狭窄之处,宽度不足百米。“大狭谷”的东面是滦河盆地,“大狭谷”的西面是周台子盒地,两边的山地海拔不高,多为丘陵之地,地形比较开阔,而“大狭谷”就像一根弯弯曲曲的丝线,将两个盆地串连起来,真的具有不能言表的奇特之美。

我甚至揣测,这段狭窄并且有如刀切斧劈的河道,是天然形成的吗?是不是古代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呢?面前这么狭窄的河道,如果遭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那湍急奔腾的滦河之水,在进入“大狭谷”之后,由于受河道宽度的限制,那汹涌澎湃的涛天巨浪,那横扫一切,势不可挡的滂沱气势,一定会让见到它的人触目惊心。

行走在“大狭谷”的路上,我曾经对妻子感慨的说:“真的想不到,在承德附近还有这样一处奇妙奇绝奇美的地方”。这里绝对是个旅游度假垂钓摄影的上佳之地,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的神秘天堂。我想,也许大多数承德人还不知道,在他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奇特壮观的所在,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探幽。我敢肯定的说,您如果有兴致前往“大狭谷”一游,一定会找到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和乐趣。

二十多公里的“大狭谷”,让我尽情的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饱偿了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秋日景色,让我嗅到了野外空气的清新和植物的芳香,让我的身心彻彻底底的得到一次解放。虽然,车辆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可谓提心吊胆步步惊心,但是,能够意外发现一个世间少有的独特的“大狭谷”,还是让我了随心愿,深深感到不虚此行。

0 阅读:5

雾灵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