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省委书记为何痛骂来访的某局长:我以后不想再看见这种人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13 13:02:56

1991年的一天,距离昆明市市中心标志性建筑金马碧鸡坊只有一公里左右的“省委一号院”门口来了一个中年人。

“省委一号院”个闹中取静的院子,是云南省委主要领导的住宅区,当年的“一号院”只是听起来气派,其实也就是个略大点的住宅区,里面倒是有不少房子,但房子之间的条件差别并不大。

这个中年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在其中一幢平房门口探头探脑,如果有熟悉的人路过就会知道,这平房里住着时任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一家人。

普朝柱1929年生,是云南本地的彝族人,此时已经干了快6年的云南省委书记,他在云南踏实做事,大力振兴经济,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声誉也很好。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云南开始转型发展经济,“靠边站”多年的普朝柱得到时任玉溪地委常委、副专员的王云推荐,担任玉溪地委常委、副书记,很快又升任书记,没几年便出任云南省长。

90年代的昆明

之所以普朝柱的仕途如此坦荡,主要是省里和中央的领导认为他思想活络,搞经济有一套,当年在元江蹲点的时候,还开创性地元江的反季节蔬菜卖到上海,一时间传为佳话。

在云南上下还在摸索前行的时候,普朝柱果断吸取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带领大家打开思路,靠群众的积极性创业致富。

一位媒体人在多年前曾经采访过普朝柱,普书记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他说:“云南经济的腾飞在于发展县乡工业,重点在乡镇企业”。

普朝柱在任期间连年花大力气投入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他认为:云南经济发展中有三个比较薄弱的问题,就是流通问题,县域经济单薄问题,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问题。

他对云南轻工业企业的主要头头脑脑们说:“现在西南各省都在开放,就看谁积极一点,干劲大一点,本事高一点,要是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思想不解放,就会失去机遇,没有饭吃!”

普朝柱在基层视察

尽管云南当时很多产业都是白纸一张,从零起步,但全省上下硬是凭着雄心壮志,敢想敢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

当年云南发挥背靠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贸,城乡集体企业把从东南亚进口的原材料就地消化一半以上,很快对东南亚的日用品出口就占到全国出口额的一半左右。

有一组具体的数据为证:普朝柱担任云南省省长前一年的1982年,全省的GDP刚刚破100亿,而此时广东省的GDP已经达到339亿,是云南的3倍多。

1991年时,云南的GDP已经突破500亿,1995年突破1200亿,特别是1990年,云南省以451.67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峰全国第16名。

当时云南前面是北京,后面是广西,如今居云南之上的陕西、江西、重庆还都排在云南后面。

到企业考察

从1985至1995年,是普朝柱担任云南书记的十年,他和同样长期担任省长的和志强同志搭档,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云南原来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5年时全省财政收入285亿元,进入全国前四名,云南由原来每年靠国家财政补贴7亿元,变为净上缴国家140亿元,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自然灾害,但基本上都靠着自力更生挺过来了。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说省委书记,就连镇书记都已经是很难见到的领导了,现在的镇政府大楼房间那么多,一个不会让你随便上去,另一个就算上去了也不知道书记在哪一间办公室。

按道理说,普朝柱这么大的领导,排场架子一定很大,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却由衷地称赞说:“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首长和夫人,平易近人,待人好,很关心我们。”

每次下基层,普朝柱常说自己最爱吃的就是米线,因为米线这东西省事、管饱,而且吃米线就不用上别的菜了,不容易铺张浪费。

下基层时席地而坐,端碗就吃

普朝柱担任云南省长2年,担任云南省委书记13年,堪称门生故吏遍云南,他说一句话几乎每一个字都能算数,却从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家人牟取利益。

普朝柱夫人张瑞华同样是参加革命很早的老同志,她在1952年时就是行政22级的科级干部,直到1987年退休前还是行政19级的一般干部。

这时候,在普朝柱家里值班的工作人员一位叫刘明,一位叫董胜,他们跟了普书记不少年,他们见这个中年人拿着东西在门口欲言又止,便主动出去询问。

不出所料,这个人是来看普朝柱的,他自我介绍说是玉溪市某个局的局长,也是普书记的远房亲戚,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到省城来开会,便顺道来看看普书记,希望能够放行。

刘明、董胜不是不了解普朝柱的脾气,对这样来送礼的,或者托词说来看普朝柱的,一般都是挡驾。

和昆明八中校友合影

但对方却坚持说自己认识普朝柱,让他进去就知道了,二人商量了一下,觉得毕竟普书记的老乡从玉溪大老远来一趟省城也不容易,如果真是普书记的亲戚,不由分说就挡驾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于是二人便放此人进去,本以为老乡见面肯定会叙个旧,可是没过多久就见他灰头土脸地出来了,带的礼物倒是一件没落,如数奉还。

二人心里想:坏了,肯定是放错人了,果然又过了一会,普朝柱脸色铁青地走了出来,他告诉刘明、董胜,这个人竟然厚颜无耻到主动提出让自己对老家的亲戚要给予关照和提拔,普朝柱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就把他轰了出去。

随后他交给刘明、董胜一张纸条,二人展开纸条一看,见写的是:

“小刘、小董注意掌握,我不认识此人,也不知从哪里攀上的亲戚。这种攀亲戚、找靠山、吹嘘自己、伸手要官的品格非常讨厌,当个什么局长就用过了头,今后不准这样的人进我的门,见了就恶心。”

如图

不能否认的是,在当今社会中总有一些无耻之徒希望能够认识某些大领导,攀龙附凤,平步青云,或者向同级别的利欲熏心的干部说自己在上面有人,可以介绍双方认识,作为日后的进身之阶,是为“搭天线”。

甚至有的人压根就不认识什么大领导,却硬是说得有板有眼,借此招摇撞骗,还有不少腐败分子被其欺骗,心甘情愿地送出大量金钱,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跑官要官。

这个前来“看望”普朝柱的“远房亲戚”,自然也是奔着“搭天线”的目的来的,不难想象如果普朝柱假以颜色,等他回到玉溪之后,一定会到处宣传自己认识普书记,可以介绍“业务”,借此大捞好处。

不难想见,这个哥们也够执着的,放着好好的局长不当,偏偏要跑到普朝柱这里碰运气,不仅一无所获,估计后面连局长也当不成了。

这张纸条后来被捐献出来,至今陈列在中共华宁县委、城区区委纪念馆(普朝柱故居)里,作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廉为官、坦荡做人的见证。

1 阅读:495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