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教育理念

幸福孕孕 2022-08-30 20:11:59

一句经典而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多少辅导班视为宝,也被多少家长奉为教育孩子的座右铭。这句话能给社会上为孩子开办的各种兴趣班带来较好的生源,这句话能让家长义无反顾地去做明知是拔苗助长也在所不惜。

家长毫不怀疑都认为只要这样做了,孩子才会有远大前程。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生有起跑线没错,但他也只是人生这场马拉松的起点,能不能跑完全程的因素还有很多,起点只不过是诸多构成要素里面的一点而已。

起跑线只是人生起步的一个点,不代表人生的全部。起点重要,但到终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起点重要只是相对于人生每一步都要走好而言。我们家长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即使某一时段做得非常突出,未来怎么样?仍是一个未知数,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1、“慢养育”让孩子赢在终点

教育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顺应孩子成长,该走哪一步就走哪一步,适时教育就可以。有一句话叫作“欲速则不达”,这说的是一种生活哲理:凡事不能操之过急,顺其自然、顺应规律、等待时机,这往往是事情成功的最佳途径。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直线最短,但直线走不通,任何事情都是曲线前进的。教育上也是相同的道理。

在启蒙期,孩子为何不能过早学知识?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一位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才能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过早集中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方式,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从而制约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其可塑性大大降低,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将来也容易厌学。

教育应该是逐渐加速的:幼儿园不必太急于学习专门的知识,而应教会一些基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是玩得开心。小学时在学校里学习该学的一般知识,养成好习惯。到了中学再进入跑步通道,依然还是慢跑。到了大学对自己学习的东西产生浓厚兴趣时,再进入快跑通道,会更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这时竞争也加剧了,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及优势。

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十几年的拉锯战,很容易在中途就精疲力竭、动力不强、后劲不足。目前在中国,小学就厌学的孩子不在少数,还有很多是中学学不下去的。这都和早期教育过度有关。在一些国家,超前教育是被禁止的。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让孩子提前学习,违背孩子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点,不符合学习的规律。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长需要时间。一个人过早地被剥夺了童年,这将是终身无法挽回的缺憾。从小没有玩够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快乐。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是长跑,长跑靠的是毅力和耐力,而不是速度。因此,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精明的商家想出来的一句广告语,不是教育理念。教育不能操之过急,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错过了时机就会造成孩子日后甚至成年后的人格缺陷,留下终身遗憾。

2、在家早教就很好,让孩子在玩中学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太多的中国父母不知不觉患上了“育儿焦虑症”。一位宝宝才三四个月大的妈妈给我打电话问:“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孩子上早教课?”我说:“早教其实是给父母上的,车马劳顿地把这么小的孩子折腾过去没必要,你买几本专业的书,上网多了解了解,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她在电话那头忧虑地说:“可是别人的孩子都去,我怕输在起跑线上啊!”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才的。在不知怎样做才能帮到孩子的时候,为了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从众”就成了很多父母的选择。所以,尽管早教课程价格不菲,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宝宝开始接受早教,甚至刚满月的孩子就躺在妈妈怀里去上课了。然而,超前一步,领先一步,真的能胜人一筹吗?

我觉得3岁以内孩子的早教在家做就很好,用心的父母完全可以胜任。早教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灵的滋养、智慧的启迪。宽松自由、充满安全感的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游戏和玩耍就是教育内容。孩子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能力。3岁后进入幼儿园,学会如何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其实,只要孩子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他们耳濡目染就能接受到最好的启蒙教育。

3、养孩子是“慢工细活儿”

有专家指出,“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他们自我成长的力量就开始分散,而成功带来的盲目自大、失败带来的焦虑沮丧会更多地伤害和消耗孩子的精力……如果孩子的童年总处于斤斤计较和互相攀比中,那他的大格局从何而来呢?

教育孩子不是生产一个工业产品,也不是父母设计好路线、抓紧时间教育就行的;父母更不能把自己对待工作的劲头用在孩子身上,强调效率、强调先机、强调竞争,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教育更像农业,孩子像一颗种子,它自有发芽成长和成熟的时间,而且基因已经决定了它会长成什么作物。教育就是“慢工出细活儿”,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养孩子是绝对需要耐心的事情:孩子的发展,不管是身体上的发育,还是语言、认知、心态、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父母必须学会等待而不是拔苗助长。爱孩子,父母就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成长;爱孩子,父母就要放慢脚步,跟着孩子的节奏,不要让孩子生活在催促声里。

耐心对于今天想做好父母的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品质。耐心里包括了人类许多宝贵的东西:爱、尊重、责任、信念、智慧、毅力、忍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父母不能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能以孩子当下的表现妄下断语——相信和等待,这是父母永恒的主题。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只有父母学会相信和等待,孩子才能走稳成长的每一步。父母不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才有可能将来赢在终点!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0 阅读:2

幸福孕孕

简介: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有爱有思考的育儿达人和教育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