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帮孩子找出过敏元凶!

我是佑佑 2024-04-17 02:49:17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全球约有30%-40%的人曾经或正在罹患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个体遗传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大概有以下三种:

01

IgE介导

以特异性IgE增高为特征,分为早期致敏和后期过敏阶段,参与临床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做IgE检测明确诊断。

02

非IgE介导

与T淋巴细胞、补体激活导致过敏炎症因子释放有关,主要参与临床迟发过敏反应。常规的IgE检测为阴性,诊断高度依赖病史,斑贴试验、激发试验可帮助诊断。

03

IgE/非IgE混合介导

以上两种机制皆有。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典型过敏病例,如:

01

举例一

宝宝进食牛奶后迅速出现全身瘙痒性皮疹,眼睛、口唇红肿,呕吐、哭闹,过敏原检测牛奶IgE3级,可以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速发过敏。

02

举例二

小婴儿,严重特应性皮炎,特异性IgE检测阴性,提示可能非IgE介导过敏。鉴于我国小婴儿牛奶、鸡蛋过敏发生率高,建议回避普通牛奶,改为氨基酸奶粉喂养2-6周,皮肤症状明显缓解,再引入普通奶粉激发症状复现,明确诊断牛奶蛋白过敏。

所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过敏病史+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激发试验,过敏症状及体征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过敏原检测协助诊断。

由于不同的过敏过程涉及的免疫机制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

01特异性IgE检测(sIgE)

检测血液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浓度水平,用于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诊断;

检测结果不受口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影响,且检测过程无过敏发生风险。

02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

应用点刺针将特定的过敏原刺入皮肤,根据皮肤反应来确定体内是否存在特异性IgE;

易受近期口服抗组胺或外涂激素类药物影响,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检测过程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03斑贴试验

用于检测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可靠方法和金标准。

04过敏原激发试验

包括支气管激发、鼻粘膜激发、食物激发试验等,是确定过敏原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但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IgE介导的过敏原检测(包括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解读的常见问题:

1.“做过敏原检测就可以直接诊断过敏吗?”

不可以!

过敏的判断还需要结合过敏病史,不能仅靠过敏原结果认定某种过敏原过敏。

2.“有必要健康体检时常规查一下过敏原吗?”

不必要!

不推荐常规做过敏原检测,如果有临床过敏表现则可以做该项检查。

3.“过敏原阳性级别越高,过敏越严重?”

不是!

过敏原阳性等级与过敏发生的可能性呈正相关,但不代表过敏的严重度。

4.“过敏原检测阳性但无过敏症状,如何解释?”

检测结果阳性说明已经致敏,但是否出现过敏表现还与机体免疫状态或辅助因素有关,如小麦依赖运动诱发过敏,是指一些对小麦过敏的人,只有在食入小麦数小时内运动,才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可能存在交叉致敏。

不同过敏原诱发过敏表现的阈值不同。

5.“过敏原检测阴性但存在过敏表现,如何解释?”

原因可能是:

过敏原检测种类过少,未覆盖到实际过敏原;

不是IgE介导的过敏;

小婴儿特异性IgE水平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敏感度不够,不能被检出。

目前过敏原检测的方法有限,过敏的诊断需结合过敏的临床表现、累及的系统,可能涉及的机制,采用过敏原检测、饮食回避及食物激发等手段由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来诊治。

0 阅读:39

我是佑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