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回避型人格?父母需要明白的原因

开济说育儿 2023-10-22 13:50:01

在人们一般的观念中,可以看出,害怕失败,似乎只属于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孩子。其实,回避失败,是每一个孩子都强烈需要的。当应试教育依然在教育过程中占主要地位时,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既有竞争,就必然有人为设置的输赢与成败。怎么看待输赢,怎么面对成败,这是成长中的孩子都必须学习、完成的课题。

能够正确面对失败挫折,固然是走向成功的必经阶梯。而能够正确看待成功、承载成功,更是避免失败,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较长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帮助孩子端正考试态度,客观分析成绩好坏的原因,并借助这一过程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特别是帮助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能够持续、稳定地处于心身发展的良好状态,适时完成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并以此为支点,达到培养孩子真实正确的自我概念,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目的,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阿瑜是城区中学初一的学生。学期末,她考了全年级前三名。这对于她来讲,以往各门功课都不错,但考这么好尚属首次。就在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在热烈探讨考试成功的原因、总结考试成功的经验时,她却喜忧参半,表现出一系列的不平静的心理活动,她在和我的沟通中说出了这样的思虑。

考这么好的成绩是她没有料到的。她好像没有这么聪明,可老师、同学都对她另眼相看,好像一夜之间她从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而且照老师、家长、同学的口气,今后她必须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了。谁都知道,夺冠容易卫冕难。要是早知道这第一名的奖赏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对手,她一定急流勇退,甘拜下风。

阿瑜到底还是一个初一的孩子,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强项与弱处都还不很了解。她认为自己没那么聪明,因而不该考取那样的成绩,这是她以往学习成绩归因的方式,即成功等于聪明。按照这单一的归因方式,她在不太自信的情况下解释当前的结果,因而显出困惑与惶然。她不仅体验了考前三名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考前三名的压力。她已在不自觉地防御失败了。怎样变压力为动力?这是我帮助阿瑜要学会的第一项能力。

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考试成绩除了与聪明有关外,还与她对这次考试十分重视有关。她在沟通中谈到,“这是升入初中的首次考试,很希望给同学、老师留个好印象。”在这样的动机驱动下,考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很讲究复习策略,把功夫下在平时,临考前几天,遵循小考小玩,大考大玩的原则,尽可能使自己不陷入过度紧张的状态。

动机、态度、策略,这都表明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她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可以说,她得了前三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之无愧的。学习这样分析问题,这是我帮助阿瑜要学会的第二项能力。

但是,她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她虽然排在前三名,但在20名以内,3门功课总分在名次与名次之间的分数差距仅为4分。大家的实力势均力敌,也就是说,前三名并非她莫属的。所以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在这里不光是一个大道理,还是一个现实的要求。自然,老师、同学、家长若能以平常心对平常事来看待这个前三名,实际上正是她内心深处期待的。

同理,还有一个失败也不放弃,这就像是运动员在比赛。如果赛程原本是10000米,5000米以内是不可能分出胜负的,自然也不必为5000米以内的暂时的谁在先谁在后多有挂虑,多背包袱。况且对于有潜力的运动员来说,暂时地落后何尝不是意味着一种超前地积蓄呢?因为从整个竞赛过程看,从终点的角度看,5000米的阶段性胜利也好,失败也罢,都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瞄准更高更远的目标,从身心各个方面调整、准备自己,才可能是既勇又智的胜者,而具备能延迟满足的心理品质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自我评价,自我定位都应该依据更高水平的标准,及时调整成功的参照系,以取得新的成绩,这是我帮助阿瑜要学会的第三项能力。

机会与风险并存,失败与成功相伴。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后,她不仅可以充满信心地继续争取名列前茅,而且明白自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培养良好的认知,发展健康的人格。客观、正确地看待别人,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才可能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最终达到所期待的目标。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同时收获的将是一个孩子应该尝试、品味的一切。

1 阅读:210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