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1400年后,有一大将用5万人命解开谜题

弘一石 2024-02-11 13:49:53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刘备的遗志,多次出兵北伐曹魏,试图收复中原,匡扶汉室。

然而,由于蜀汉国力弱小,地形险要,粮草困难,北伐之路并不顺遂。在诸葛亮的北伐军中,有一位名将魏延,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即从子午谷突袭长安,打破曹魏的防线,一举夺取关中。

这个计划被称为子午谷奇谋,也是三国史上最具争议的战略之一。

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一直是历史学者和军事爱好者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战略,如果实施成功,就能改变三国的格局,为蜀汉开辟一条生机。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实施失败,就会给蜀汉带来灭顶之灾。

诸葛亮本人也对这个计划持谨慎态度,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稳健的平取陇右之策。

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可行吗?1400年后,有一位明朝的大将,他用5万人的性命来验证了这个谜题,他的经历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一、子午谷的奇谋:历史之决断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的建议在军议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场北伐对蜀汉而言,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军事行动,而魏延的观点在军议上提出,也显示了他对战局的深刻洞察与果敢决断。

魏延站在军事会议上,表情坚定,声音铿锵。他首先对夏侯楙的军略提出质疑,认为夏侯楙缺乏谋略,举措胆怯。这种对敌将的不屑一顾,显示了他对敌军的深入研究,对夏侯楙的弱点洞若观火。魏延指出,长安的守将夏侯楙一定会在面对强大蜀军的时候丧失斗志,最终选择弃城而逃,为蜀军直取长安提供了良机。

然后,魏延表示愿意自请带领精兵五千,通过子午谷直取长安。

子午谷,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南北两侧是连绵的秦岭山脉,谷内有一条名为子午河的小溪。

魏延认为,子午谷是一条隐秘而又直通长安的道路,如果能够率领精锐的骑兵从这里突进,就可以在曹魏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攻占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从而打乱曹魏的战略部署,为蜀汉的北伐创造有利的局面。

诸葛亮虽然赞赏魏延的胆识和智谋,但是他也清楚地看到了子午谷奇谋的风险和难度。首先,子午谷的道路十分险峻,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行进,而且容易遭到曹魏的埋伏和阻击。其次,子午谷的方向与诸葛亮的主攻方向不一致,如果魏延从这里出发,就会削弱诸葛亮的主力,而且可能导致两军失去联系和配合。

最后,子午谷的目标是长安,而不是曹魏的根本,即洛阳。即使魏延能够攻占长安,也无法摧毁曹魏的国力,反而可能引起曹魏的反扑和围剿。

因此,诸葛亮决定不采纳魏延的计划,而是选择了平取陇右之策,即沿着汉水向东进攻,试图夺取曹魏的西北地区,从而为蜀汉的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的决断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和谋略。他不仅考虑了战争的胜负,还考虑了战争的目的和后果。他不被魏延的奇谋所诱惑,也不为曹魏的挑衅所动摇,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战略方针,即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逐步削弱曹魏的国力,为蜀汉的北伐创造有利的条件。

虽然诸葛亮的北伐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但是他的决断也为蜀汉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使得蜀汉能够在三国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直到他的逝世。

二、明朝的试探:奇谋的启动

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当真没有成功的可能行吗?其实,在1400年之后,就有一大将用5万人命解开了谜题,这名大将就是高迎祥。

高迎祥,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自称闯王,曾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联合抗击明朝。他曾经攻占过凤阳,毁掉了明朝太祖朱元璋的祖坟,惊动了崇祯帝。

他也曾经转战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声势浩大,但也遭到了明军的围剿和打击。在明军的优势兵力追杀下,他决定采用三国时期魏延曾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即从陕西的子午谷突袭长安,打破明朝的防御,一举夺取关中。

当年,高迎祥率领五万大军,冒着雨水和敌军的风险,进入了子午谷。

子午谷虽然隐秘而又直通长安,但也十分险峻,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行进,而且容易遭到明军的埋伏和阻击。

高迎祥的军队在山谷中艰难前行了数日,才走了一半,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而明军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早已得知了他的行踪,于是在子午谷的出口设下了重兵。当高迎祥的军队疲惫地走出山谷时,遭到了明军的突然袭击,顿时陷入了混乱和恐慌。即便他奋力抵抗,也只是无济于事,最终被明军俘虏,送往北京凌迟处死。

高迎祥的失败,是子午谷奇谋的一次惨痛的实践,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一次重大的挫折。它说明了子午谷奇谋并不是一条可行的战略,而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它也说明了农民起义军在军事上的弱点,即缺乏足够的情报、物资和指挥,无法与明军正面对抗。

它还说明了历史的复杂性,即不能简单地套用过去的经验,而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变化,灵活地制定和调整策略。

当然了,历史上试图通过子午谷突破敌人战略计划的不只有高迎祥一人,早在魏延去世后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内,司马勋也践行了这一“奇谋”。

司马勋是晋朝宗室,司马懿弟弟的玄孙。他曾经被汉国将领刘曜俘虏,后来逃回东晋,因为勇敢善战,受到桓温的重用,任梁州刺史,镇守漢中。

公元354年,他提出了从子午谷北伐的计划,如果能够率领精锐的骑兵从子午谷突进长安,就可以在前秦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攻占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从而打乱前秦的战略部署,为东晋的北伐创造有利的局面。

于是,司马勋率领步骑三万,冒着雨水和敌军的风险,进入了子午谷。不过司马勋遇到了和高迎祥一样的困境,前秦的丞相苻雄早已得知了他的行踪,于是在子午谷的出口设下了重兵。当司马勋的军队疲惫地走出山谷时,遭到了前秦军的突然袭击,顿时陷入了混乱和恐慌。司马勋落魄而逃。

总的来说,从高迎祥和司马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午谷虽然直通长安,但是一路上等同于是孤军深入,极易遭到敌人埋伏,就算不埋伏,这部分的部队过了子午谷也会面临来缺量缺援军的困境,所以诸葛亮驳回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是有道理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0 阅读:0

弘一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