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既没有能力也没有魄力

阿凡来侃球 2023-12-01 12:15:24

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光绪帝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慈禧太后去世的日子,中国四十七年的传奇人物,终于走到了尽头。慈禧皇后去世三年后,大清王朝灭亡,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从此中国步入了新的社会。慈禧太后去世三年,满清就已经覆灭了,到底是她亲手毁掉了大清,还是她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一直都在帮助满清,这一点,宋安之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清王朝的衰败,对其政权根基造成极大冲击的,就是清末的“太平天国”了,这场起义不是慈禧皇后在位时期,而是慈禧的老公咸丰帝继位之后,就开始了,持续了十多年,直到1864年,才终于平息下来。简而言之,咸丰皇帝在压制太平天国的时候,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权利都被分散到了各地,因此,太平天国被压制之后,各地的势力也变得更加庞大,总督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还被准许组建了军队,曾国藩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太后凭借着高超的手腕,将湘军分割开来,维持着各省总督和朝廷之间的联系,尽管慈禧的势力越来越小,但她也凭借着自己的一套手腕,维持着自己的政权,没有让自己的部下因为自己的势力而分裂,从而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若是像是同治帝和光绪帝这样的政坛老手,在压制了太平天国之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恢复元气,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汹涌,绝对不可能像慈禧太后那样,做得更好,搞不好还会引起湘军的叛乱,让朝堂失去威望,失去权力,最后变成一个没有实权的君王,也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从这一点上来看,慈禧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能够在短短四十七年的时间里,将皇室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她还活着,为清王朝续命。

当然,从主观上讲,慈禧在临终前的一己私利,也是促使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因素之一。慈禧太后为她的“待遇”,就像是当年的摄政王一样,剥夺了他所有的爵位,盗掘了他的坟墓,将他的“待遇”,改成了三岁的溥仪,成为了皇帝,而实权则交给了溥仪的父亲载沣,由他来管理国家,再加上他的外甥女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是对慈禧皇后死心塌地,但是却没有什么治国之才,两个人都是庸碌之辈,没有什么治国之才,最终导致大清灭亡。

但总体而言,慈禧太后并没有一己之力覆灭大清,反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大清在某种意义上活了下来,否则的话,如果同治帝和光绪帝真的执政,在太平天国被压制之后,大清王朝早就崩溃了,根本撑不到1912年。就拿同治帝、光绪帝、清末皇帝溥仪来说,这三位皇帝都没有留下后代,慈禧在去世前,大清皇室中又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就算她不立摄政王王载沣、隆裕太后,换一个人当皇帝,也很难有她那样的手腕,压制不了局势,大清依旧要灭亡。

最终,纵观整个历史,慈禧只是在一个贪婪和闭塞的环境下,维持着自己的王朝,而不是和隔壁的日本一样,经过了一系列的变革,才得以跻身大国之列。慈禧太后在慈禧的帮助下,在戊戌变法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那些变革都是建立在不损害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当戊戌变法触犯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尤其是“围园杀后”的时候,慈禧终于按捺不住,站了出来,宣布戊戌变法无效,将他的所有权利都给废掉了。

慈禧太后从来没有想过要进行什么变革,她只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比如“八国联军入侵”之后的晚清新政,这些都不是什么实质性的变革,最后只是在贪婪的框架下玩了一些小把戏,将自己的生命限制在了一个有限的限度内,这样虽然延长了大清的寿命,但也限制了它的发展。

事实上,慈禧是一个阻碍了社会发展的国家,但是那个时候也是有限制的,慈禧这种从旧体制中走出来的人,想要进行变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开始,比如明治维新,就是靠着德川幕府的力量,让皇帝掌握了权力,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统治方式,而慈禧却没有这种能力和魄力。

1 阅读:41

阿凡来侃球

简介: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