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一位大将其下场着实使人扼腕叹息

阿凡来侃球 2023-11-30 09:46:28

梁山英雄的传说是中国人尽皆知的,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是艺高人胆大,以“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为旗帜,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又一出的“侠肝义胆”。事实上,宋江之乱是有历史记载的,但是与《水浒传》中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宋江并非自愿投诚,反而败于张叔夜之手。所以,这个张叔夜到底是谁?张叔夜,字嵇仲,是北宋晚期开封人,他的曾祖是真宗和仁宗两代的宰相,他的爷爷张利一是雄州军团长,他的父亲张宗望是尚书,他的哥哥张近官是显墨阁的大学士,他的父亲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张叔夜从小就有雄心壮志,最爱说的就是军事,他总是以清除宇宙内部,致君尧舜为自己的使命,所以他一直在努力的修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张叔夜在考取进士之后,并没有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是仗着父亲的关系,被派到了兰州的兵部尚书,开始了一条以战功立下赫赫战功的生涯。张叔夜在任职时,曾率领大军攻伐宋夏边境的天都,请求朝廷在这里设立西安州(位于宁夏回族海原县以西二十余里),以有效地阻止了夏、羌两国对陕北的侵略。这件事情之后,张叔夜在军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很快就得到了上面的重视。张叔夜因镇守西夏,又得河北转运司蒋之奇等诸将相助,仕途步步高升,先后做过知州,做过开封令,做过中书舍人,做过给事中,做过司农丞,做过礼部侍郎。其间,张叔夜被派往辽国,以“宴射之冠”,震惊了辽国君臣。

张叔夜出使回来之后,将辽国的山水、城池、服饰、礼仪等五种材料,交给宋徽宗,作为后来宋朝北伐辽,夺取幽云之都的一项重要参照。张叔夜虽然才华卓绝,政绩斐然,深得宋徽宗赏识,但此人生性刚正,疾恶如仇,从不阿与富贵,又在朝中力主废除“空黄”等弊端,惹得蔡京嫉恨排挤,数年之后,被逐出京城,以徽徽阁侍郎的身份,重新出任海州知州(海州,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也就是张叔夜在海州覆灭了宋江的军队,被称为“终结者”的水泊梁山。宋江之乱,与一般的义军类似,也是以反朝政暴敛为导火线。宋徽宗所领导的宫廷,为了筹措与辽、夏的战争所需的经费,以及为了维护国家的运转,同时也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经济拮据的时候,只好采用了“掠夺”的手段。

其中就有将梁山周围八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水域都纳入国家管辖,如果有人想要在湖泊之中捕鱼,采摘莲藕,需要交纳高额的赋税,而任何非法捕捞或者捕捞的人,都会被视为强盗。梁山附近的人,都是靠着湖泊生存的,每天都要靠着辛勤的劳动,才能维持生计,现在却被官府切断了所有的经济来源,可想而知他们心中的愤怒和绝望。宣和元年(1119)的11月,梁山附近的贫苦农民和渔民,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聚集在“运”的恶霸“宋江”身边,仗着地利之便,明目张胆地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根据史籍,宋江义的军队中,一共有36个核心人物,但其姓名却是未知的。宋代龚开曾所著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所列举的36个名字和绰号,大致和《水浒传》中的人物基本一致,这也许就成了施耐庵最初写作的“蓝本”。龚开所说虽然没有历史资料作为依据,只是一家之言,但是36人的队伍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强大实力,令大宋损失惨重。

宋江在梁山泊举了反旗之后,并非真正的立足,反而在击败了朝廷的“讨伐大军”之后,就远遁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辗转于各地。因为大宋太平已久,朝廷又不擅打仗,因此起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所到之处,都能击溃河南和山东的宋军(宋江出河朔镇,横扫十郡,官兵无一人能及。),足见他的军事实力之强。而长时间的机动战斗,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没有稳定的基地,很难保证足够的粮草和士兵的供给,若是不能将其它军队整合起来,掠夺到更多的财富,宋江的军队,最终只能是一天比一天的消耗,最终的结果,就是战败。宋江起义“滑铁卢”的地方,就是海州,当时张叔夜还在任知州。宋江率领大军攻入海州,先是在海边劫掠了十多条大船,将劫掠的财物全部装了进去,又命人把守,以备万一情况不妙,立即开拔,另谋出路。张叔夜遣人探听到义军动向,一面张贴告示,说要缉拿宋江等人,另一面则招募一千多名死士,在海边埋伏。

一切就绪后,张叔夜派了一队士兵去海岸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并在海岸边设下了一支精锐部队。宋江中了他的圈套,带着大军离开了大部队,登上了海岸,但是很快,他的船上就被人给烧了,他们的退路也被切断了,这让叛军很是忌惮。张叔夜看到海边火光冲天,心知埋伏已成,便率领大军与死士一起向义军发起进攻,将他们团团围住。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叛军伤亡甚多,连副将也被俘,宋江眼见形势不妙,只得降张叔夜。于是,宋江之乱,以其失败而结束。(宋江)道:“快到了,叔夜派人窥看,被抢了十多艘巨船,带着猎物。”于是他召集了一千名死士,在附近布下埋伏,然后派出轻骑兵,隔着大海,引诱敌人上钩。先是躲在壮军之侧,待敌军汇合,再用火焰烧了他的船。贼人听而不战,遂设埋伏,捉其辅匪,遂使之投降。上述引述。因为宋江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中原,而且还多次击败了不少的军队,成为了宋朝的“心腹之患”,必须要尽快解决掉。

所以,宋江兵败归顺的事情传到开封之后,宋徽宗更是龙颜大悦,直接将张叔夜提升到了济南府尹的位置,同时还给了他一个官职,让他成为了昭文馆的大学士。张叔夜在担任济南知府的时候,因为剿灭了几千名盗匪,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年之后,就被提拔为龙图阁直学士,青州知府。靖康元年,金兵入侵,张叔夜上书,要求拨出一支铁骑,与众将合力阻敌,但宋钦宗却不允。后来张叔夜被贬为邓州知州,没过多久,他就担任了南道指挥使,指挥大军抗辽。张叔夜在金兵攻入开封之后,宋钦宗亲自下令,率领三万大军,与金人在开封城外激战四日,杀死了金人大将金环和贵将军,士气大振。金兵虽在张叔夜手下大败,但其主要兵力仍在,开封之危犹在。正因为如此,张叔夜向宋钦宗提议,让他暂居襄阳,皇上答应了,最后还是因为听信了奸臣李邦彦等人的“京师可保”之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张叔夜留在开封,以资政殿大学士兼枢密院尚书的职位,主持京城的防御工作,可是敌人势弱,外援尽失,他已是回天乏术了。

靖康元年(1126年),镇守京城的“妖道士”郭京,在大军溃不成军的情况下,选择了逃跑,但是并没有关门,所以开封很快就沦陷了。金兵占领开封之后,抢掠了所有的私人财物,又掳掠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儿子,还有后宫的妃嫔和皇亲国戚,还有许多大臣、工匠和妇女,被掳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4月的“靖康之变”。这就是北宋的覆灭。张叔夜就是被押送到北方的一批官员之一,他因为激烈地反对金国册封外族皇帝,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张叔夜在前往北方的路上就开始了禁食,而且一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张叔夜在白沟与宋朝交界的地方停了下来,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到中原,成为异乡的孤魂野鬼,悲愤交加之下,仰天长啸,当天晚上就上吊自杀了,时年六十三岁。一位大将,竟然会有这样的下场,着实让人扼腕叹息。然后将张叔夜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宋高宗赵构于开封失陷后,于应天城即位,开创了南宋王朝的盛世。宋高宗即位以后,考虑到张叔夜在京师作战,又在徽钦二帝的带领下,立下了“功劳”,被封为观文大学士,兼醴泉观的观礼官。

当张叔夜自尽的消息传来时,宋高宗非常伤心,下了一道圣旨,加封他为“开府三司”,谥曰:“忠文馆”。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两国签订了和约,使张叔夜的遗体能够返祖归根,葬于鄱阳湖。

1 阅读:445

阿凡来侃球

简介: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