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其用兵之道也不过如此

阿凡来侃球 2023-11-28 09:18:58

要说起那些有名的军事家,或许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能够做到诸葛亮那种运筹帷幄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之所以会被人们所记得,那是因为他们曾经做出过的一件大事,而这些,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今日,我们要讲的主角,正是一场“一场输”,对诸葛亮、司马懿、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正是他,才让人们铭记于心,他叫马谡。

马谡的计划来得太过突然,执行起来也不太可能。他和诸葛亮筹划了三年之久,这么重要的战略部署,在临出战之前,又岂会告知诸葛亮,若此时告知诸葛亮,是否要让诸葛亮更改策略?又或者,这件事早就商量好了,就等着诸葛亮来验证呢?在以往的战争中,心理战一般都是在敌人还没有达到无法化解的地步,而不会出现“不服久矣”这种事情。举个例子,我们这次用的是心理战争,对付傅作义,怎么会有效果呢?由于傅作义的许多下属都投降了人民解放军,傅作义根本不需要跟在南京奄奄一息的蒋介石一起干下去,因此“攻心”起到了作用。

在“不服久矣”的时候,“攻心”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就拿汉代和匈奴来说,汉成帝虽然用了“攻心”的策略安抚了匈奴,但在后来,他们又一次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一种长期的矛盾,不是靠着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南蛮与蜀国也是如此,你给他们一点仁小义,他们就会投降吗?

事实上,历史记载中也的确是这样,马谡那一套“攻心计”发挥得并不是很好。有没有关于诸葛亮在南方征战的故事?你说的“追奔逐北”是啥意思?原因无他,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些“南蛮”见到诸葛亮的军队,只能落荒而逃,哪里还有什么“攻心计”?简直就是摧枯拉朽!

而且,历史上也表明,诸葛亮在南方征战之后,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的反叛,但却并没有完全地征服这些人的“心”,比如“大军归,南夷反,斩守将。”之类的话。这些年来,他们一直都在记恨着自己,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但自己死了之后,他们就会报复自己,自己的仇人,又能如何?

而在马谡的又一次失败之后,在街亭一役中,更是暴露出了他那低劣的兵法素养。这条街亭原是魏国、蜀国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地势险绝,诸葛亮派他到这里,就是想让他建功立业,增加自己的声望,同时也为自己的故旧谋上一条晋升之路。

但是马谡一到这里,就犯下了一个最基本的战略失误,那就是将营地建在了一座山上。孙子的兵书上有云,高处不宜驻扎,以免被敌人切断了水源,而马谡却坚持要在山上安营扎寨。手下王平一再要求不得在山上安营扎寨,被马谡严厉地否决了。

结果不出他所料,被魏军围困于山巅,而后又截断了他的水源,导致他的军队气势大减,最终被敌军一举拿下,堪称经典,可见马谡的用兵之道也不过如此。其实早就有一些人看出,赵括不过是一个纸老虎而已,而且还在蜀地里做过预测和警示,那就是蜀王刘备。对于马谡,他是如何描述的?在他看来,马谡属于“言过其实”的类型,属于意识形态派,不能带兵打仗。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而是让马谡率军出征,这一战让诸葛亮的远征之路变得极为坎坷,从一开始就以失败告终。而他的对手,司马懿,却是凭借着这一战,获得了极大的声望,并且还获得了魏国的兵权,成为了他日后夺取政权的基石。

马谡这个小人物,用一场不成功的计策,一场失利,却让两位大佬,乃至整个世界的局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被后人记住了。

0 阅读:42

阿凡来侃球

简介: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