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否可以做一个伟大的人物,往往多细微之处看到

阿凡来侃球 2023-12-07 10:17:50

一提到“背起年”,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说出“唐、宋、元、明、清”。因此,许多人都以为,明后有清,其实明、清之间,其实是一个非常乱的时期,也有过几个短暂的朝代。只是因为时间太短,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而已。比如李自成,他率领满洲满八旗,率领五十万军队,打败大明,创建大顺。不过,这个国家也被摧毁得很快。事实上,大顺已经有了覆灭的迹象,我们从李自成对大顺尸体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他的这种行为是很困难的。要知道,这可是明末的末代君王啊,虽说明王朝最终在他手里覆灭,可是从整个过程来看,这并非他个人的原因。要知道,到了明末,起义军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光凭崇祯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扭转局势。这主要是由于明代的政治体制是非常腐朽的。特别是在晚期,官僚集团内部互相勾连,权力交叉,贪婪横行。文臣群体贪婪,武将无能,无力压制燥乱。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这种政局,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想要平息叛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但崇祯终究是一国之君,所以他必须负起自己的职责。一方面是女真在边疆不断的给崇祯君王制造麻烦,不给他任何休息的机会。再加上北方的叛乱势力,崇祯君王可谓是腹背受敌,永无宁日。

在他在位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他可谓是“去了东墙补西墙”,可惜最后都没能把两边都修好。在他在位的这段时间里,大臣们贪婪,武将们无能,要么被砍掉脑袋,要么被砍掉脑袋,这一连串的坏消息,让崇祯君王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发愁了。当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入京城的那一刻,崇祯君王就已经明白,他的死期已经不远了。所以,她才会毫不留情的一刀杀死自己的爱妾,甚至还伤害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以免皇族受到李自成的侮辱。崇祯也是以一条三丈长的白色绸带,自缢而死。

崇祯君王在自尽前,曾说过:“任君发落,莫害吾民。”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李自成,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但千万别伤及了无辜的人。由此可见,崇祯君王对自己的百姓,是多么的关心。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无法挽救一个帝国的覆灭。总而言之,李自成杀到这里,看到的只有崇祯的尸体,他会怎么处理?事实上,李自成自己也知道,大明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并非因为崇祯。崇祯君王以身殉国,这让他很是感动。所以李自成立刻说要给崇祯君王一个妥善的处理。

而满朝文武也都表示赞同,若是李自成想要妥善处理崇祯,还能让他们对李自成死心塌地。总的来说,两家算是达成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协议,只是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李自成的立场,按照史家的说法,没有任何错误,或者说,他是这样做的。但,李自成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却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首先,李自成嘴上说着要给他办丧事,实际上却是分文未取。崇祯君王的丧事,到底是由什么人出的?按照历史上的说法,这场丧事,是当地的官府集资二百两白银。这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知道,在万历年间,光是举行一场大婚,就花了两千万。无奈之下,官员们只好掘地三尺,将崇祯君王和她合葬在了一起。看得出来,这场葬礼很是简陋。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已经有了灭亡的迹象。由于李自成一开头就摆出了很好的姿态。崇祯君王是他的敌人,不过他还是很尊敬这个人的,所以才会让他将这个人下葬。因此,在很多明代的官吏看来,李自成是一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是值得去投奔的。只是没有料到,李自成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正所谓唇齿相依,眼见着昔日忠心的皇上如此待遇,这些大明大臣当然不会再信任李自成。

可是李自成自己却不知道,反而更加疯狂的用军事手段打压那些文臣。这让那些原本就对李自成颇有意见的官员越发的气愤,最后两家人也是彻底翻了脸。满朝文武宁可接纳满门,也不肯跟李自成做朋友。唐太宗曾说过:“有情之人,必有之。”这句话,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李自成以出色的指挥才能赢得了民众的支持,而李自成对崇祯的处置,却是让他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如此看来,大顺的灭亡,也不是什么难事。从李自成对崇祯的处置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是否可以做一个伟大的人物,往往可以从很多细微之处看到他的作为。李自成虽是为他所杀之人收尸,却也不敢妄动。但如果处理不好,他就会被民众抛弃,最终失去权力。

0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3-12-07 22:48

    小编小学都没毕业吗?写的什么玩意

阿凡来侃球

简介: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