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搜神记:天帝之都昆仑山,外绝弱水烈火炎,火浣袈裟西域传

路人甲文化 2024-03-25 03:55:03

火浣布:天帝之都昆仑山,外绝弱水烈火炎,草木鸟兽居期间

昆仑山,号称地表最高的山脉。有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山实际上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所以在昆仑山外有深深的弱水阻隔,昆仑山上有炎炎的烈火燃烧。昆仑山上的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皆在烈火之中孕育而生。一种名为火浣布的昆仑山特产也因此而生。火浣布既可以由花草树木的表皮纤维织成,也可以用飞禽走兽的皮毛制作。汉朝时候,西域曾经向朝廷进献过火浣布,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火浣布的进贡就断绝了。

到了曹魏初年,人们开始怀疑这种布是否真的存在。魏文帝曹丕认为火焰属性酷烈,不可能孕育生灵。魏文帝特意将这个观点写进了自己的著作《典论》之中,用以昭告世人,火浣布根本不可能存在,聪明的人就不要听信谣言了。等到魏明帝曹叡继位,下诏对三公说:“先帝当年编著的《典论》,字字句句皆是不朽之言。应该将典论雕刻在太庙和太学大门口的石碑上,和石经并列,对世人进行科普。”就在石碑刻成后不久,西域派人向朝廷进献了火浣布制成的袈裟。惨被打脸的魏明帝不得不删除了《典论》里关于火浣布的观点。天下间,有不少人因为此事暗中嘲笑魏明帝父子无知无畏。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路人说:本文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借着火浣布的传说,一连黑了曹魏的两位皇帝,即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关于火浣布的描述,很有些山海经的感觉。在喜马拉雅山被发现之前,古人一般认为昆仑山是人间最高的山峰,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因此,在古人的想象中,天帝如果莅临人间,一般都是先在昆仑山落脚。因此,天帝在昆仑山建一座都城或行宫,是件很自然的事。为了隔绝人类的踪迹,昆仑山除了四周用弱水隔绝之外,山上四处都是烈火炎炎。这点和火焰山很像,不同之处在于,火焰山环境恶劣,动植物难以生存,而昆仑山里,则生存着大量的火属性生灵。这些生灵的皮毛,做成的布,就是火浣布。

对于火浣布的存在,曹丕、曹叡父子是持否认态度的,直到西域派人向曹魏朝廷进献火浣布,才证明传说非虚。曹丕父子也因为见识的浅薄,被天下人暗中耻笑。站在后人的角度看,这当然是是在胡说八道,不说地理环境之类的常识问题,单是火浣布和曹丕父子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搜神记》毕竟成书于晋朝,晋朝篡夺的又是曹魏的江山,为了证明本朝的合法性,在晋朝的书中黑一下曹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裂,无含生之气,著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着《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是,西域使人献火浣布袈裟,于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公元336年)创作的小说,就创作年代来说,距今也有将近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个不断演化和补全的过程,记述的角色形象和现今的主流形象难免会有所偏差。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搜神记原文做的读书笔记,以原文翻译加脑洞补足为主。由于个人知识水平有限,部分词汇的翻译难免不够准确,另外对于文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在《搜神记》以外的记载,了解的也不是太全面,叙述的时候难免有所疏漏,错误之处,请多包涵。

0 阅读:0

路人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