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社交障碍,父母做对了吗?

开济说育儿 2024-03-07 21:40:54

19 岁的艺术生阿雯她的气质优雅,身材修长均匀,精力充沛,明亮动人的她应该有足够的资本自信。实际情况却是,她情绪低落,非常自卑,生活得并不如意。她的父母都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对阿雯物质上的需求也是有求必应,但是阿雯生活得一点也不幸福。阿雯的父母控制非常强烈。无论大事小事,都得由父母说了算,阿雯活得一点也不自在。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子女好。如果阿雯稍有反抗,父母非打即骂。

因为阿雯吃饭时无意中顶了句嘴,就惹怒了父母,两人将阿雯按在地上狠狠地用棍子打了一顿,更让阿雯受不了的是,都这么大了,妈妈还要扒开裤子暴打她的身体,让她感到万分耻辱。阿雯说:“父亲脾气暴躁,打骂孩子是他的家常便饭。”年幼时,有一次父母大吵一架。阿雯看不惯父亲对待母亲的态度,就对他吼了几句。没想到,父亲居然拿起一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吓得她身体出现了问题。此外,父亲性格急躁,在辅导作业时缺乏耐心,频繁地扭动她的耳朵并骂她笨,使得阿雯变得非常胆怯,始终不敢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做事畏手畏脚。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早期与父母形成的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孩子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构成了孩子对别人的期待,这种期待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这种早期的亲子互动经验,就是她们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根基,能够深刻地影响孩子们的友谊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有些青少年的负面行为也能追溯到这个阶段。

在父母长期的打压下,阿雯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她在感情上较为脆弱,总是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阿雯说,她特别羡慕那些人格直接、有话就说的同学,就是因为她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内心。同学都觉得阿雯很虚伪,不愿意和她交往,她在学校几乎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连老师也非常讨厌她,生活很是压抑痛苦。即将踏入新的校园生活,自卑的阿雯对未来的校园生活一点也不乐观。

像阿雯父母一样持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育儿观念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种养育行为的本质就是一种身体伤害,这种伤害会严重损害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面对施加于身体伤害的父母,孩子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去信任和依赖一个常常会给他们身体带来痛苦和伤痕的成年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适应一个充满了突如其来的危险和伤害的生活环境,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爱,去信任他人。

21岁的阿雪,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伤痛和困惑。和阿雯一样,阿雪也有一个暴躁、爱打骂人的父亲,只不过她的父亲还是一个没文化、对女生不够尊重的男人。自阿雪一出生,就饱受父亲的白眼,打骂更是家常便饭。父亲让阿雪帮忙拿东西,找不到东西要打。作业写不好要打,家务活没做完要打。

记忆深刻的一次,阿雪在商店买东西时,偷偷给自己买了个喜欢的玩具,多花了几块钱。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打她一顿,而且下手特别狠,把阿雪全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害得那几天阿雪在学校都不敢上厕所,担心同学会发现自己的伤痕。直到现在阿雪一回想起当时被打的场景,仍会难过得伤心落泪。

在这种粗暴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阿雪,不仅优柔寡断、胆小怯懦,而且还不敢与人交往。令阿雪感到痛苦的是,随着年岁渐增,日益苍老的父亲内心也渐渐变得柔弱起来,生活上也开始越来越关心阿雪,经常打电话或者前来看望独自在县城生活的阿雪,仿佛想要去补偿女儿童年时缺失的爱。阿雪却痛苦地意识到,尽管她明白父亲的爱是真心实意的,但她从小经历的那种病理性记忆却在她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伤在身上,痛在心里。因此,她内心深处非常排斥和反感父亲的接近,也想试着去爱父亲,却怎么也爱不起来,有时甚至想远远地逃离家庭。阿雪之所以缺乏爱的能力,是因为她从小经历了太多来自父亲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导致了病理性记忆。

孩子是乐观向上、脆弱且不成熟的、依赖性强的。所以,孩子在幼年时期需要得到父母持续的呵护以及关爱,提升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一名成熟且身心健康的成年人。那种持有“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小树不修不直”等负面教养观念的父母,在严厉指责和修正孩子行为举止时,却很少关心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也许父母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对孩子好,却不能抹去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造成的事实上的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何时何地,家长的爱都是默默地陪伴、温柔地守护和坚定地支持,而并非打骂和责备。无论孩子在哪里,只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遇到困境和磨难时,她才能信心满满地应对和跨越,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顺畅快乐。

2 阅读:163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