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发展遭遇周期性困境,部分乳企陆续探寻新出路。
近年来,首农集团、认养一头牛、澳亚,以及蒙牛、伊利两大巨鳄等愈来愈多乳企选择了进军肉牛养殖业,积极探索更适合乳企的经营方式,其中,乳肉兼用牛成为不少企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值得思考的是,乳企布局肉牛产业背后的思量是什么?这对乳制品行业未来大势是否会有影响呢?乳企走向肉牛养殖业这一创新目前走向如何呢?
01
行业大环境下的“应对之策”?
“奶业,正度过艰难时分,面临消费疲软、奶价下行、成本上升压力。刻下,国内规模以上乳企已从815家减至587家。”今年7月,奶业大会上,有分析人士曾对奶业现状如此论述。
乳企业绩表现上,2023年上半年,A+H股共有29家上市乳企,剔除阿尔法企业未公布外,其他28家上市乳企中11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13家乳企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关于业绩受挫原因,成本上涨和原奶价格的低位运行成为乳企业绩报表中不可规避的原因。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明,健康趋势下,乳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不可否认乳企正在遭受周期性困境。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曾分析,中国乳业当前应用的品种主体是荷斯坦,其在国内乳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绝不能否认,但是目前荷斯坦正逐渐表现出诸多弱势:一、不耐粗饲料,伙食费高;二、容易得病,兽医费用高,一旦得病吃药,就要倒奶,损失很大;三、服务周期太短。因此,靠荷斯坦单一品种很不经济,应该在品种培优上下新功夫。
事实上,不止于近些年,或是基于前瞻性布局,不少乳业早已贯彻“多赛道”发展,陆续实践肉牛业务。
根据统计,国内乳业肉牛业务跨界,主要品种包括荷斯坦奶牛犊、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如首农集团早年间已规划布局3万头肉牛场,品类涉及安格斯等;认养一头牛曾在2022年透露,其养殖两类肉牛,一类定位荷斯坦肉用公牛、安格斯肉牛,未来3-5年计划年育肥超10万头;另一类为超高档和牛(纯血和牛),未来5年计划年出栏超5000头等。此外,蒙牛乳业于2019年布局该业务;温氏系企业肉牛养殖项目于2019年11月份启动……目前,越来越多乳企开始加入“肉牛”这一市场中。
02
跨界成效待验证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面对市场压力,“乳业+牧业”双产业协同,会是乳企的出路吗?
政策方面,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牛羊肉自给率应保持在85%左右,或为乳企进军肉牛产业提供信心。
从肉牛供需消费市场来看,我国是世界牛肉生产第三大国和消费第二大国。2021年肉牛存栏9817万头,出栏4707万头,牛肉产量约698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1.8%,消费量93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7.5%。业内人士曾预计,我国的肉牛消费和生产缺口正在逐渐拉大,预计将达到300万吨以上。
如此,乳企跨界肉牛赛道,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业绩压力。但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对乳企来说更多的是考验。
首农集团旗下企业,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绿曾表示,相较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的农业资源仍然存在短板,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每头牛的生产效率,育种是最经济的。而种业对畜禽生产效率的提升,呈几何级数。
从业内实践来看,新型乳肉兼用牛,或成为当下发力方向之一。刘成果表示,新型乳肉兼用牛具有综合效益高的优势,既产奶又产肉,既抗病又耐粗饲料,既能降本又能增效。刘成果称,以伙食费为例,荷斯坦奶牛一天估计在75元左右,新型乳肉兼用牛只需要50元就够了,这能从成本上降低1/3。
但不得回避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乳企在肉牛板块取得非常成功的案例。乳业此次跨界肉牛产业,试错、交学费无可厚非。如何通过科学的思考和规划少走弯路,走通“乳业+牧业”的创新发展路,将是踏足乳肉兼肉牛赛道企业的共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