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

是禅牛呀 2024-09-18 08:32:38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海拔300的一座山,完全算不上雄伟,可它却是长沙城乃至湖南省最著名的山之一。

岳麓山之闻名四海,就因其山中人文景观众多,而且每一个都大有来头。你说,有“千年学府”名头的岳麓书院,名气大不大?你说,“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名气大不大?你说,湖湘第一道场古麓山寺,名气大不大?而且,岳麓山上还有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诸多近代名人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长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众多潇湘志士都曾在那个力求扭转乾坤的年代勇立潮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岳麓山上,有七十余位辛亥英烈长眠于此。此外,岳麓山上还有无数抗日英烈安息于此。岁岁月月,除了山林陪护,我们也应不时走近他们,向他们献上一束鲜花,向他们点燃三柱清香,向他们鞠躬致哀,表达我们的缅怀之心。

所以,上岳麓山,除了游览岳麓书院,除了游览爱晚亭,除了看岣嵝碑,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山上四处寻访拜谒英烈的墓葬。

在岳麓山,黄兴墓当属为最。

岳麓山黄兴墓

黄兴(1874—1916),湖南长沙人,字克强,宋代文豪黄庭坚的后裔。黄兴早年曾就读于岳麓书院,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后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与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黄兴是个文人,却一马当先,组织参与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广西钦州起义、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暴动、关系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汉阳保卫战、讨袁战争等军事行动,虽屡战屡败,无一胜利,却毫不灰心,“猛志固常在”,雄心不已,直至1916年10月31日,42岁的黄兴病故于日本。

黄兴墓位置接近岳麓山顶,也是岳麓山辛亥烈士墓中位置最高的。墓碑为一块四棱形米白色岩石琢成,高约10米,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碑上刻有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四周有各省主政者的颂文。由于墓园地势高敞,可眺望山下长沙城,看湘水北去,青山葱翠。遥想当年硝烟滚滚,金戈铁马,不由感慨万分。

从黄兴墓往坡下走不远,便是民国初年讨袁将领蔡锷墓。

岳麓山蔡锷墓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97年入湖南时务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南宁讲武堂总办、新军协统;武昌起义胜利后,蔡锷出任云南都督;1915年被袁世凯软禁,后逃回云南;同年12月发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军起义。

1916年11月8日,33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1917年4月,自日本归葬于岳麓山。

蔡锷墓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有记载说,蔡锷病故后,以黎元洪为首的北京政府要求各地“下半旗”、“停止嫁娶”、“停演戏剧”、“停止宴会”,以“国葬”之礼待之。1917年4月12日蔡锷出殡之时,大雨滂沱。出殡队伍中各省代表、学生、民众数千人,于哀乐阵阵中,缓步进入墓园。

蔡锷的墓冢、墓碑皆以花岗石铺砌,墓碑为方形尖顶,高约五米,正面紫铜碑心上有“蔡公松坡之墓”六个楷书大字。墓冢四周二十四块护栏石板上分别刻有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省长、督军所献的挽词。

蔡锷安葬三天后,长沙民众又为黄兴出殡,形式与蔡锷相同,只是雨停转阴。送葬者“自学院街出发……船上行绕水陆洲后,再进小河下行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上岸,计渡河送葬者达六千人以上”。灵柩运抵岳麓山墓园,“谭延闿主祭,各部、各省及外国来宾陪祭”,场面悲壮。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岳麓山,还安葬着蒋翊武、焦达峰、陈作新、禹之谟、陈天华、姚宏业、刘道一、彭遂良、彭昭等多位辛亥英烈。

岳麓山陈天华、姚宏业双人墓

在岳麓山麓山寺左后的山坡上,有一座颇为罕见的石棺式分冢共莹墓,墓里安葬着陈天华、姚宏业两位辛亥志士。

陈天华(1875年-1905年),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杂志,并辅佐孙中山,起草《革命方略》。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禁止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愤而在日本东京海湾投海殉国,时年31岁。

姚宏业(1881—1906),湖南益阳人。1904年赴日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5年因与陈天华共同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禁止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陈天华蹈海后,姚宏业在上海与秋瑾、于右任共同创办中国公学。因遭官府阻扼,加上诽谤流言,姚宏业于1906年3月27日悲而投黄浦江自殁。

陈天华、姚宏业二人的殉国之举在湖南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时任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的禹之谟、覃振等人决定将陈天华、姚宏业公葬于岳麓山。

1906年5月23日,陈天华、姚宏业的灵柩运抵长沙。5月29日,两人的葬礼举行。当天,长沙全城学生出动,送葬人数多达数万人,绵亘十余里。“送葬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观之,全山为之缟素”。

陈天华、姚宏业虽然没有参与辛亥革命运动,但他们的爱国忧民之心同样感召了一代湖湘子弟。陈天华所写的《猛回头》、《警世钟》等文章,以血泪之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风行于世。

岳麓山禹之谟墓

禹之谟(1866—1907),湖南湘乡人;1894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同盟会湖南分会首任会长。陈天华、姚宏业罹难后,他力主在长沙举行公祭,却遭到地方官府的反对,他便组织万余学生游行送葬,于当年8月被当局逮捕。1907年1月5日遇难于怀化,时年41岁。有记载说,禹之谟刑前曾高呼:“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

禹之谟遇难后,被运回家乡双峰县青树坪暂厝。1912年,民国政府追赠其为“陆军左将军”,并归葬于岳麓山东麓麓山寺北侧,与陈天华、姚宏业等一起,“生为同道,死也同眠”,长眠于岳麓山。

岳麓山焦达峰墓

焦达峰(1887—1911),湖南浏阳人,参加过1906年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在武汉、长沙设立共进会机关,宣传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焦达峰在长沙发动起义响应,被推举为湖南军政府都督,后被叛军杀害,年仅24岁。焦达峰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东侧。

岳麓山陈作新墓

陈作新(1885—1911),湖南浏阳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胜利后,他与焦达峰共同在长沙发动起义,并出任湖南军政府副都督;10月,在新军的兵变中被害。陈作新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

岳麓山刘道一墓

刘道一(1884—1906),湖南湘潭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他联络会党、新军,组织和发动了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因机密泄露被捕,后罹难,年仅22岁。刘道一是湖南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而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1922年,他与妻子曹庄移葬于岳麓山青枫峡。

岳麓山蒋翊武墓

蒋翊武(1885—1913),湖南澧县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入湖北新军,并加入进步军人团体“振武学社”。武昌起义胜利后,蒋翊武出任武昌军政府军事顾问,后代替黄兴担任新军总司令。在“二次革命”中任鄂、豫招抚使,失败后被捕罹难。蒋翊武墓位于岳麓山半山亭上方。

岳麓山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

从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左侧前行,穿登高路,行百米,缓坡上,是“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墓园内,16座坟冢,整齐排列。他们是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6年护国运动中,湖南兵援湖北和参加讨袁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11 年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后,湖南革命党人率先响应,成立革命军政府。当清廷进攻汉阳,武昌革命政权形势危急时,湖南军政府派遣湘军独立第一协(旅)5 个营出湘援鄂,其后,湖南军政府又先后派湘军独立第四协(旅)和第二协(旅)增援汉阳。在汉阳前线,援鄂湘军和鄂省革命军并肩作战,护卫了岌岌可危的武昌。据记载,在汉阳保卫战中,援鄂湘军死伤千余人。后来,人们便在岳麓山为死难烈士建墓立碑。

由于不少烈士捐躯后,未留下姓名,故而多方墓碑上仅刻“烈士”二字。

   再前行,在后山,还有一处墓园。这里安葬的,也是援鄂牺牲的湘军烈士,18座坟墓,亦有多位无名英雄。

两处公墓外观简陋,但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了英烈曾经的义无反顾,曾经的坚毅刚强。风雨斑驳了它们的容颜,但岁月更丰厚了历史。

长沙保卫战第四军阵亡将士墓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曾有过一支在北伐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铁军”,那就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先后为辛亥革命元老李济深和名将张发奎。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曾担任过军参谋长,叶挺第4军是独立团团长。

1927年7月底,第4军中的共产党员率领部分部队参加了8月1日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等率领部分起义部队又发动了湘南起义。其后,又于1928年4月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合并,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由于部队中多数军官来自国民革命军第4军,于是,便将这支部队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第4军调入湖南后,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英勇,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殊死搏斗,多次击退日军,固守住了阵地。在第四次长沙会战时,第四军担负长沙守卫重任,因指挥失当,仅三天即溃败城破。

抗战胜利后,原第四军军长吴奇伟与副军长欧震下令在岳麓山穿石坡一处僻静山坡上修建了“第四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这座墓简朴低调,没有方尖碑也没有牌坊。由于隐于密林中,虽其旁有小路通过,但仍少有人知。

“第4军抗敌阵亡将士公墓”墓前有一方“光荣万世”碑栏,墓碑由三块条石组成,中间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的字样。墓冢由三合土覆盖,墓围青砖堆砌。岁月绵长,这座抗日烈士墓就静静地的隐于山林之间。

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赫石坡旁,是岳麓山抗战文化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中,忠烈祠、七十三军墓、七十七师墓罗列其间。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建于1946年。在“长沙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73军暂编第5师、第15师、77师、193师数万官兵,英勇抗战,壮烈殉国,安葬于此。公墓墓碑为方柱形,高10余米,正面有“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楷书,墓后忠义观为存放阵亡将士的骨灰处。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墓。抗战时期的第七十三军,为湖湘子弟组成的地方部队,被称为“杂牌军”,但作战十分英勇,其中七十七师又是七十三军中最为骁勇的劲旅。墓地依傍坡而建,恢宏大气,彰显昔日抗战将士为赴国难,凛然捐躯的豪气。

岳麓山,集青山神秀,纳山河磅礴,聚人文荟萃,融英烈壮美,以一山接纳忠魂。正是这些英烈墓葬,使得这座不高峻的山峰,在国人心中无比高大。

岳麓山如书,每座墓,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历史。来到墓前,就尤如翻看历史的某一个章节。岳麓忠魂,不能一一道尽,但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来岳麓山,我更认知了:为国尽忠,抵御外侮而抛头颅洒热血献终身者,皆英烈也;面对外敌,屈膝献媚、出卖国家利益、诋毁国家者,皆汉奸也!

0 阅读:0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