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明朝命运的“土木堡之变”,讲述“土木堡之变”前因后果

哒哒哒过去 2024-03-13 02:39:14

土木堡之变,是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北征瓦剌,结果被俘虏,明朝的国运就此转变。

一、不一样的太监

在永乐末年,朝廷曾下过一道旨意:凡是各地教育系统的官员 ,如果表现不好,可以调往京师,净身入宫教习女官。对于这道旨意,一般正常人及时不做官,也不会选择净身入宫,但既然朝廷有旨意那一定就有人会选择入宫的。

王振,明初蔚州人,本来是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中举,任教官,娶妻生子。因犯错误,自愿净身入宫教习宫内人。入宫后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宣宗朱瞻基喜爱,被授予东宫局朗,服侍太子朱祁镇。深得朱祁镇信任,称其为王大伴。

在朱祁镇即位后,王振被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从此王振开始谋取权利。但当时有二座大山阻挡着王振掌权。第一,是以四朝元老“三杨”即杨荣、杨士奇、杨溥为首的内阁,三杨在仁宗朱高炽与朱高煦的斗争中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在朝堂上的威信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 ;第二,是宣宗的母亲张太皇太后,王振经常被太皇太后叫去敲打。所以当时王振也只敢私下培植党羽,面对三杨和太皇太后时,还是很规矩的。

直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病逝,而且杨荣已经去世,三杨剩下的两位也是年老多病,在朝堂上也是有心无力了。此时压在王振头上的两座大山已经不复存在,从此王振正朝中广结党羽,排除异己。利用杨士奇儿子犯错的事情,排挤杨士奇,同时对于朝中其他对抗自己的如户部尚书刘中、祭酒李时勉等人赶出京城。同时朱元璋曾在宫中立有“内臣不得干预朝政”碑文,王振掌权后觉得碍眼,直接让人给移走了。

明朝疆域图

二、生意做起来

“土木堡之变”的另一方是蒙古瓦剌部。自从北元退守蒙古草原后,在明朝几代皇帝的军事打击下,黄金家族的鞑靼部实力大减,处在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顺势崛起。瓦剌部马哈木击败鞑靼部阿鲁台,取得对蒙古草原的统治权,但因不是黄金家族后裔,一直封成吉思汗后裔为大汉。之后马哈木被明成祖击败,明军撤退后,阿鲁台在此袭击马哈木,瓦剌部落败走。直至马哈木孙子也先继承瓦剌大汗,立愿昭宗孙子脱脱不花为蒙古大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但也先志向可仅于此。

蒙古各部落与明朝打了好几年,再加上内部的互相倾轧,蒙古各部落在与明朝对抗中往往占不到便宜。同时经过连年征战,对明朝国力影响也不小。这时候大家转变思路,与其互相大战,不如互取所需,所以双方做起生意了。 明朝有蒙古各部落需要的手工业品,明朝可以购买蒙古各部落的牛羊等牲畜,同时还能让边境免于兵祸。

其实明朝掉进了蒙古部落的 贸易陷阱。明朝手工业虽然发达,但是需要成本的。而牛羊等牲畜对于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来说,成本是很低的。也先时期,更是将一年一朝贡增加为一年数次朝贡,手工业在发达,那也是需要过程的,时间一长明朝也撑不住啊。

因为蒙古各部落换取受工业品只能和明朝进行贸易往来,而且定价权在明朝手里,所以明朝在双方贸易(朝贡)过程中,很容易维持着贸易顺差的关系,但是也先这么以增加次数,同时也先在实际贸易过程中,更是一次充好,用劣等马换取高价,这样一来,明朝就有点坐不住了。

进行贸易调查的是王振,调查的由头就是瓦剌使团人数造假,当时瓦剌实际人数二千多人,但虚报三千多人,让明朝赏赐,王振不予,同时减掉原来马价的五分之四。

三、双方开战,御驾亲征

马价一压减瓦剌受不了,也先不干了立即兵分四路,西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进攻辽东,西路派将进攻甘州,中路也先和阿剌知院分别率军进攻大同和宣府。听到也先发兵的消息,明朝朝堂上气氛骤然紧张,群臣为了如何御敌吵得不可开交。就在群臣争吵的时候,王振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

虽然大臣不愿意皇帝冒险,同时结合明朝与蒙古诸部历史交锋来看,明朝可谓是完胜,而且明朝军队装备精良,当然王振掌握着权利,大家也就顺从了。但是王振和朱祁镇明显都不是打仗的料,仅仅用了五天就出发了。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五天集结了军队,但是后勤补给明显没有准备好,或者说压根没有准备。

就这样,王振带着皇帝朱祁镇、一干文武大臣以及二十万大军晃晃荡荡的杀向了也先攻打的大同。一路上波澜未惊,安安全全的到达了大同城。可是到达后,听说前期由宋瑛率领的五万大军在同也先战斗中全军覆没,主帅宋瑛战死,监军太监侥幸留下一条命。听到敌军异常凶猛,王振打起了退堂鼓,于是宣布立即撤军。

土木堡之变行军图

四、土木堡之变

撤军时,王振为了能在自己家乡父老面前炫耀,所以就让大军走蔚州,过紫荆关,然后返回。可是当大军出发后,王振又突然命令,为了避免大军踩踏蔚州良田,又让大军改到走宣府,过居庸关,再返回京城。

王振抛妻弃子,入宫当太监,肯定是受了很多人的指责。如今大权在握想要衣锦还乡,无可厚非。至于他说的改到是为了保护百姓良田,其实为了让炫耀的效果更加突出,二十万大军加上皇帝及一干文武大臣,还不是他一句话让改到就改到的。

其实走紫荆关是最佳选择。明朝北京附近长城,有内外之分的。外城是大同到宣府一线,内长城是紫荆关到居庸关一线。如果走蔚州,过紫荆关这一线路,即便给也先胆量,他也不敢孤军深入,因为太靠近明朝腹地,弄不好可能就出不去了。但是明军沿着外长城走宣府,在边境上瞎溜达,瓦剌人的目光就彻底盯住明军。

期初,瓦剌摸不清楚明军实际状况,所以也就是尾随。到达宣府后,瓦剌大军追袭而来,英宗派遣吴克忠、吴克勤率兵断后,大军随即撤退。结果他们二人战死沙场,英宗有急忙派遣朱勇率领三万骑兵前去阻挡瓦剌军队,朱勇和三万骑兵在鹞儿岭被瓦剌军伏击身亡,但朱勇也为大军争取了时间。

在朱勇率军抵挡瓦剌时,大军行至距离军事重镇怀来仅有二十里的土木堡,但这时候王振以自己的一千多辆车未到,害怕自己搜刮的财产损失,阻止大军前行。

第二天,瓦剌大军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水源均被瓦剌占领,明军打井二丈多没有见到一滴水,同时加上前期后勤准备不足,军队不停改变路线,此时的明军可谓是饥渴难耐,军心逐步涣散。就在此时,也先派遣使节家装谈判,麻痹王振,王振对于也先提的条件一口答应。

同时瓦剌军队假装撤退,同时暗地里做好埋伏,王振一见瓦剌军队撤退,也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就命令大军赶紧撤退,明军走了有两三里就被也先追上,由于此时明饥渴难耐,军心涣散,见到瓦剌军队时,互相溃败而逃毫无章法,可谓是任由瓦剌屠杀

将军樊忠,见到如此景象,想到此一切皆是由王振而起,于是举刀杀了王振。最终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大臣曹鼐、张益等五十多位文武大臣牺牲,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最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

五、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

第一,文武集团精英损失严重,造成了明朝人才断档。

第二,明朝精锐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损失殆尽,足以威慑周边的强大军事力量不复存在,即便后期重现组建,但也不是历经成祖与宣宗,通过多年征战锻炼出来的部队了。

第三,此次战败,周边其他部落尤其是辽东地区对于明朝态度明显转变。之前,明朝对蒙古各部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对蒙古各部的碾压的态势,辽东的女真以及朝鲜均俸明朝为天朝上国。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同时在英宗被俘虏 过程中,脱脱不花和兀良哈也攻击了辽东,辽东地区也损失严重。作为宗主国,不仅没能保护好藩属国,而且宗主国的皇帝还被人俘虏了,从此女真及朝鲜对待明朝的态度显得轻视、怠慢。

此一战明朝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人才严重断层,对周边的威慑力严重下降。若不是在危机关头,于谦力挽狂澜,可能明朝又要重蹈北宋“靖康之耻”。此后强大的明朝由盛转衰。

0 阅读:2

哒哒哒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