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针对一部分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就先后发表了《海瑞骂皇帝》、《海瑞罢官》等文章,提倡学习明代清官海瑞 “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执笔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1966年4月,北京各大报纸也都转载了姚文元写的这篇文章,还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我也就是从那时起,知道了海瑞。
此次到海口市,从在那里工作的朋友的口中得知,海瑞就是海口人,他的墓也在海口市。
第二天,我就独自兴冲冲地去了海口市秀英区的海瑞公园,海瑞的墓地就在这里。
位于海口市的海瑞墓园
海瑞是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人,出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海瑞的祖籍是福建,明代洪武年间举家迁到海南岛。海瑞4岁时,父亲病故,从此,海瑞便和母亲谢氏相依为命。谢氏性格刚强,靠仅有的十多亩祖田维持生活。谢氏对海瑞的要求很严格,在母亲的影响下,海瑞奋发读书,年少有志。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35岁的海瑞中举,其后,海瑞又两次参加会试,尽皆落榜。直到40岁时,海瑞才被任命为福建南平县教谕,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四年后,海瑞出任浙江淳安县知县。淳安山多地少,百姓生活穷困。而且,尽管农民没地和少地,却要负担虚数的土地税役,而大地主占有几百亩良田,却无“分厘之税”,海瑞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就决定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拥有的土地征税、服役,从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为淳安县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海瑞当淳安县知县时,还做了两件令百姓拍手称快的事,一是打击权贵,二是断案精细。
当时海端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胡公子依仗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人们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胡公子带人路过淳安,认为驿站招待过简,便指使仆从吊打驿吏。海瑞一听,当即叫人把胡公子抓起来也痛打一顿,然后修书一封,连同胡公子一起送给胡宗宪,说此人冒充总督公子,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败坏总督的名声。为维护大人的名节,本县已予惩治,现将其押送府上,听凭大人发落。胡宗宪哭笑不得,也不便声张。
海瑞在淳安时,十分重视刑狱,注重调查研究,平反了不少冤案。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50岁的海瑞奉调入京,担任六品的户部主事。当时明王朝已趋于衰落,土地大量被豪强兼并,官吏贪腐成风,百姓苦不堪言,军备不整,俺答(鞑靼族首领)、倭寇不断侵扰。然而,嘉靖皇帝自嘉靖二十年(1541年)以来就不上朝理事,他只是拜方士为师,服食丹药,祈求长生不老。国家兴衰得失,全然不顾。
见到此状,海瑞便于嘉靖四十五年二月(1566年)写下名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折。他在奏折中尖锐地提出,由于皇帝“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因而造成“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使得天下“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海瑞在奏折中还说,“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曰‘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历朝历代,为政之圣,可是他们都没有活过百岁。自汉唐以来,那些求方炼丹的方士,谁也没活到今天!就是给您传授长生之道的陶仲文先生,他自己都已经死了,又怎么能够帮助您长生不老呢?所以,“长生不老”的说法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另外,那些方士,常说有手上有天赐之物,可是,又有哪样东西是上天亲手交给你的呢?所以,海瑞坦言指出:“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他忠言相告嘉靖皇帝,这都是那些方士在欺骗你啊?
综观奏折,海瑞对皇帝是一片赤胆忠心。不过,在封建集权时代,如此直言不讳地指责皇帝,只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果然,嘉靖皇帝看了这道疏文后,大为光火,一把把奏折丢到地上,并立即下诏捉拿海瑞,交由锦衣卫审讯,并定了死罪。
其实,对于上这道奏折,海瑞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把家中僮仆全都遣散,又为自己买了一口棺材,然后将自己仅有的二十两银子送给他的同乡好友王宏诲,委托他办理自己的后事。
海瑞被判死刑后,朝中大臣多对他表示同情,当时的户部司务何以尚,就曾上疏要求宽恕海瑞,嘉靖皇帝却将他关入大狱。当朝首辅大臣徐阶也曾委婉地对嘉靖皇帝说,海瑞罪不致死。其实嘉靖皇帝也明白,虽说海瑞官阶不高,却有清正刚直之名。杀了海瑞,虽可消除自己的一时之气,但也会使自己背上“滥杀清官”的恶名;如果放海瑞一条生路,则可显示自己虚怀纳谏、宽宏大量的气度。因此,嘉靖皇帝权衡再三,便只是把海瑞关在大牢里,没有执行死刑。
当年年底,嘉靖皇帝因服食丹药中毒而死,提牢主事认为海瑞肯定会恢复官职,便置办酒菜款待海瑞。海瑞起初以为这是“断头饭”,便恣情吃喝。不料,提牢主事却告诉他嘉靖皇帝皇帝已死。海瑞听罢,痛苦万分,把刚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哭倒在地。这段故事,《明史》中也有记载:“(海瑞)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这说明,海瑞对嘉靖还是抱有莫大希望的。只可惜,皇上死了……没过几天,海瑞果然被释放,并出任户部云南司主事,随后又先后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大理寺寺丞。1569年,海瑞又被任命为巡抚应天十府。
在巡抚任上,是海瑞最风光的时刻。当地官员都知道海瑞严峻刚直,连皇帝都敢駡,一些劣迹斑斑的官员干脆辞职躲避;有的官员也连忙减少车马仆从。海瑞兴利除弊,整顿吏治,平反冤狱,以工代赈,疏浚吴淞江、白茆河,并勒令乡官退田。
当时,朝廷首辅徐阶归隐家乡华亭,正属海瑞管辖之地。徐阶和他的弟弟徐陟,利用职权,大量兼并土地;他的儿子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为当地百姓所痛恨。
当初,海瑞因上疏冒犯了皇帝,被下大狱等死,是徐阶设法营救。嘉靖皇帝死后,又是徐阶一手操持了海瑞的复出、升职。按说,徐阶对海瑞有救命大恩,海瑞如果循私,完全可以不追究徐家。但海瑞却是个十分较真的人,他丝毫不为个人恩情所左右,照样下令逼徐阶退田,并遣散徐府家奴,判处徐阶的儿子徐潘、徐琨充军,三儿子徐瑛革职为民。
正由于海瑞的铁面无私,因而也就遭到权贵们的群起而攻之。虽然海瑞也曾对攻讦他的不实之词逐条反驳,但最终海瑞还是被罢免了巡抚之职。应天府所属各县的百姓听到海瑞被解职的消息,都哭泣于道,不忍他离去。为此,家家还都绘制了海瑞之像,焚香祭拜,以感其恩。
海瑞被免职后,告病隐退,回到自己海南岛的琼山老家。
由于没有俸金,海瑞在琼山的生活只有靠他出仕前的十几亩祖业田,其在海瑞手里没有增加过半亩田地。
在琼山闲居16年后的万历十三年(1585年),海瑞再次被明神宗起用,出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署吏部尚书。这时的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年纪虽大,但他的清正廉洁却丝毫不减当年。他一再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有的官员挟妓宴饮,海瑞得知后也要按法规给予杖刑。
万历十五年(1587年),75岁的海瑞病死在南京任上。据说,海瑞临死前三日,吏部送来的薪俸中,多给了七钱银子,海瑞即刻让人给退了回去。又据说,海瑞去世后,因没有儿子,所以佥都御史王用汲受命主持海瑞的丧事。当他看到海瑞只有8两存银,且住处破旧的帏帐和家具,禁不住悲泣不已,便和同僚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
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的百姓纷纷夹道送殡。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白衣戴白帽的人站满了江边,祭奠哭拜的人绵延数里。
海瑞的一生,是为官清廉的一生。他在任期间,清丈田亩,改革赋税,兴修水利,所有这些,对发展生产是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的。他的许多事迹,直到今天还在民间广泛流传。他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精神,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海瑞墓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的。据说,当海瑞灵柩运至现墓地时,抬灵柩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海瑞自选取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
海瑞墓建筑庄重古朴,正门青灰色石牌坊上横刻“粤东正气”4个红色大字。一条宽阔的麻石甬道从牌坊下直通墓地,甬道两旁,坚立着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
海瑞墓高2.6米,圆顶,墓前石碑上刻着“明皇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三十个大字。
海瑞墓室后,有“扬廉轩”,其亭柱上有海瑞写的两副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如今的海瑞墓只是一座空坟。在十年动乱中,海瑞的尸骨被无知的人们挖出,游街示众后,在海口市中心广场焚烧。
1982年,当地重修海瑞墓园。
海瑞为官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勤政爱民,两袖清风,被誉为“南包公”、“海青天”。伟人毛主席也曾说:“海南岛出了一个海瑞,比包文正(包拯)不知要高明多少。我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海瑞……
严格地说,海瑞也未必有多么伟大,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履行了一个封建官僚的职守――食国家俸禄则忠君爱民,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实践了一个人的良知――是非分明,严于律己。
但海瑞又的确是伟大的。知善不难,但要始终一贯地行善却不易。这一是因为社会中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物欲,良心会时时受到利益的冲击打压;二式因为世界上善恶并存,行善往往伴随着与恶的争斗,要斗就会有牺牲。海瑞的伟大之处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海瑞能做到知行合一,是因为他胸中有一股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文天祥的《正气歌》)解释了一切。知易行难,要坚守做人的道德高地,与出家人的苦修其实并无二致。
因为养成正气和坚守正气的不易,于是我们欣赏海瑞,佩服海瑞。欣赏和佩服的存在,说明我们良知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