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刻意》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求求求文化 2024-03-14 00:56:24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在庄子眼里,世人分为五种类型:

一、山谷之士

这类人喜欢通过艰苦的生活方式来锤炼心志,他们尊崇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不合群且与众不同。他们经常抱怨自己有才却不被赏识,同时批评社会的不公。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他们看不起世人,与俗世保持距离。因此,他们选择走进大山,生活在僻静的山洞中,以保持自己的纯洁和自由。他们愿意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念而献身,并以此为傲。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他探访了一群在终南山隐居的隐士,并介绍了中国隐逸文化的历史。当然,这些隐士不一定符合以上对”山谷之士“的描述。

二、平世之士

这类人经常口中念叨着道德、仁义、忠信和廉耻等,用这些来修身养性。他们积极融入社会,以教育他人为己任,游历四方传播知识。他们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安于平淡,开设学堂教育年轻人。

三、朝廷之士

这类人追求建立功绩和名声,他们遵守规则,注重等级制度,忠诚于君主,为国家和君主的利益而奉献。他们对上是绝对服从的,致力于帮助君主巩固疆土,建立更多的功业。

四、江海之士

这类人隐居在湖泽或草野之间,居住在安静且荒芜的地方,他们每天以钓鱼来消磨时间,表现出一种无为自在的态度。他们是那些闲游江湖的人,是逃避世事的人,寻找着心灵的宁静和闲暇。

五、道引之士

通过调息呼吸、吐故纳新,模仿熊倒挂在树上和鸟展翅飞翔,以追求长寿。这是所有从事导气引体和修身养性的人们的目标,如同彭祖一样追求长寿。

庄子认为,这五种人都是刻意而为。山谷之士有意磨炼他的高尚意志;平世之士有意展示他的仁义修养;朝廷之士有意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江海之士有意逃避他的人情世故;道引之士有意助长他的生命尺度。

相反,如果不需要磨砺心志就能高尚,不需要倡导仁义就能修身,不需要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得到治理,不需要隐居江湖而得到闲暇,不需要导气引体而能长寿,那么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得到。淡漠无心之极而一切美好的东西必从之而来,这是天地之大道,圣人的高尚品德。

这一段文字就与禅宗的法义相通,《坛经》中六祖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意思是不向外刻意求取,自性即是本心,本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觉悟至此,一切皆明。

阅读《庄子》和《坛经》时,总会涌现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我超越的道路。

庄子认为,道家的政治思想是“内圣外王”,既要具备圣人的才德,又要能施行王道。因此,他归纳的这五类人都是单方面的“刻意”打造,把一个外在的东西、外在的追求加之于自己身上。而真正的圣人、道人不会刻意追求一个特定的东西。庄子主张无为,不把自己放在一个呆板僵硬的位置上,特别是让自己的心性不被局限在某个地段,而是保持灵活应变。因此强调无为、无相的精神和生活的品位。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讲到:中国哲学认为,一个人若要在理论上和行动上实现这个统一,就是圣人。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其人格被称作“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从其修养的成就来说,“外王”则是从其在社会上的功用来说。按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具备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探讨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

【成语】

离世异俗:意思是超脱世俗。

山谷之士:泛指旧时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

江海之士:隐居不愿出来做官的人。

熊经鸟申: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

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0 阅读:1

求求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