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论语》,几乎是一句一成语。孔子他老人家这是怎么了?

愚鲁说文化 2024-07-18 02:05:12

其三,难道是孔子有意识在制造成语吗?情之所至,思之所及,当然还有那份惊世的天才——以融铸彼情彼理为“情理合一”,成语自然来。是以出口自能成章,即席自由挥毫——一说一写,皆不待倚马而自成其足可观者。

儿子的暑假任务之一是“背成语”——之所以是“背”而不是“学”,大约因为他开学即有可能被委派一系列的成语竞赛。妻子比较挠头,这……这怎么个背法呢?硬背吗?商量来商量去,结论还是不能硬背——这就太糟蹋中文里的精华了,有悖于学习的真正意义。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完完全全的徐徐从之吧?于是打算找几篇经典文献——个个都是“成语大全”,以读经典并尽可能地理解经典为“纲”,捎带着记诵一些经典中文的细目。妻子找到了《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没问题,都是货真价实的成语大全。我呢,我该找一些什么好呢?

——稍一想,怎就不能是眼下正在自习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以此,则读经典、学成语的两个目的均能轻易实现。

既已是《论语》,其“读经典”、“致良知”的一项自不必说;那,《卫灵公》一篇里真的有足够多的成语吗?只道是,不论成语的数量还是质量,此皆不输于王子安与范文正公的那两篇千古鸿文加总在一起——“千万古第一”,诚如斯文。此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5.2);无为而治(15.5)、卷而怀之(15.7)、志士仁人、杀身成仁(15.9);以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成语委实是太多,也太密集了。此外,越是到《卫灵公第十五》一篇的末几章,则极重要的、人皆须知的成语便越密集。

——此如“忧道不忧贫”(15.32)、当仁不让(15.36)、有教无类(15.39)、“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至此,妻子完全放心了,就它们“老三位”了——先是《论语》的这一篇,再而《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三篇经典,两大目的,两个月时间。儿子也很满意,这样天大的麻烦事,总算有眉目了……少顷,两个人却几乎同时问道:“怎么这一篇《论语》里的成语就格外多呢?孔子他老人家这是怎么了?”——唉,真正的麻烦原来在这里呢,遂勉为其难答之曰:其一,总体上,《论语》并非唯以时间顺序编排,此第十五篇之前的各篇即惯见得到孔子临终时怎样怎样。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对应道,孔子到这第十五篇才忽然开悟了大道……

——至于全书究竟按什么编排,历来争议很大,不必太过细究。其也按时间编排,也按记述者编排,也按主题编排……

其二,其他各篇的成语就少吗?你们想想……《学而第一》里有“学而时习之”,《为政第二》里有“君子不器”,《八佾第三》里有“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不是非得找一篇成语大全才找到了《卫灵公第十五》吗?以此,其三,难道是孔子有意识在制造成语吗?情之所至,思之所及,当然还有那份惊世的天才——以融铸彼情彼理为“情理合一”,成语自然来。是以出口自能成章,即席自由挥毫——一说一写,皆不待倚马而自成其足可观者。爸爸妈妈不要你硬背成语,而是要你读经典,尽可能理解经典,正就是想你先有所知,先有所思,再而为文……

——《卫灵公》里不还有一句“辞达而已矣”吗?辞随事而达。无事空说,说也无益。所谓成语,成而后语,语由成成……

【说明】原对话太长,取其要点。

写于北京家中

2024年7月15日星期一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