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几种疼痛是骨质疏松的信号,要警惕并预防!

涵阳说健康 2024-06-07 09:04:28

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也是一个“寂静的杀手”。开始往往没什么症状,大多是在发生骨折或者做其他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这是因为骨骼的变化肉眼不可见,但骨量却在慢慢地流失,可导致出现全身疼痛、骨骼变形,甚至是脆性骨折。

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约1.3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达6000万~8000万,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绝经期后妇女,每年约有70万例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是指骨骼在显微镜下呈蜂窝状,与正常健康骨骼相比,骨质孔隙大,骨骼密度和骨量出现下降,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通常很难发现,却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注重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

4种疼痛提示骨质疏松

1.半夜痛

骨质疏松常伴有骨骼系统畸形,会引发疼痛,常发生于后半夜或凌晨,难以确定具体位置。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全身痛,临床常建议进行骨密度相关检查。

2.腰背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结构会发生明显病变,即使是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损伤,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腰背部、活动较多的肩颈部,是患者经常疼痛的部位,活动时会加重。

3.翻身痛

骨质“松散”后,骨骼形状可发生细微改变,周围肌肉难免会受影响,引发疼痛。这种痛多与体位相关,比如翻身、起坐时疼痛或某种体位下静息痛。

4.急性痛

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时,相应部位会出现急性重度疼痛,比如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引发胸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在翻身时加重,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适当补充钙元素

摄入足够量的钙剂,能够帮助构建强健骨骼,保持日后骨骼健康。当绿色蔬菜和其他食物含钙量较少时,应在一日三餐中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鱼(特别是海鱼)、动物骨、芝麻酱、豆类及其制品、蛋类等。

2.适当补充维生素D

机体要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才能很好地吸收钙。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比如鸡蛋黄、肝脏、强化奶以及鲭鱼、大马哈鱼、金枪鱼之类的鱼脂肪;在做好防晒的同时,让皮肤多接触阳光,这样可使机体自动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

3.注意其他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

均衡的饮食离不开益于健康的水果和蔬菜。超高含量的蛋白质、盐(钠)或咖啡因会引发体骨流失。

4.加强锻炼,科学运动

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

不同年龄段,各有“养骨重点”

骨健康贯穿了人的一生,骨骼会随着年龄悄悄发生变化,每个年龄段的养护各有侧重点。

1.20岁前——避免不良姿势

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脊柱侧弯是最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可表现出明显的脊柱、体态变形。

此阶段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营养和积极的体育锻炼,学习期间注意杜绝不良姿势。

2.20~40岁——减少骨量流失

这一阶段,骨骼生长发育达到顶峰期,要警惕由不良习惯导致的颈肩、腰椎类疾病。晒太阳、适度运动、注意补钙,是保持骨骼健康、减少骨量流失的关键。

3.40~60岁——重视定期筛查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开始逐渐丢失,骨骼也慢慢“变脆”,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

除了继续注意骨骼的保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外,还需重视骨质疏松的筛查,定期体检。

4.60岁后——注意预防跌倒

由于骨骼的退行性变化,跌倒成为老年人“头号杀手”。因此,老年人要预防跌倒,避免高冲击(高处跳跃、碰撞)、过度旋转(转腰)、仰卧起坐等动作,运动中若有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终止并就医。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268

涵阳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