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趋势已经如此明显,Waymo已经变成real business的当下。居然还有高阶专家在力推所谓的车路云,还要为此破费近万亿,是否值得
文/智物
一周前,《智物》团队的老东家发文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车路云和单车智能的路线之争。最让人好奇的是,关乎数千亿投资方向的技术路线,过去半年当中,居然没有太多人进来参与讨论。
就像当年的5G,是否值得投资,也好像没有人讨论过。只有该刊非常可观、中性地提到了车路云技术路线的支持者的声音,但是,也提到了几个疑问,为什么地方政府如此热衷烧钱铺车联网路?
但是,市场无人喝彩。一是,商业模式不明,如何赚钱?二是,车企无人敢用,车企主要还是在追踪特斯拉的端到端。最终的灵魂之问是,政府烧钱为何车企不买单?
一系列的疑问背后,可能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投资部门、机构,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所谓的院士学者们,会感兴趣、花重金在一个企业不喜欢的技术上?
该刊最新的文章当中,引述了几个事实:
——几个月前的超长期国债,已经将所谓的“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列入支持名单。
——车路云20城应用试点启动一个月,目前公布的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到年底,央、地对这一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到2026年,将会催生一个10万亿的巨大市场。
单车智能即将实现的当下,居然还要为车路云买单数千亿
其实,关于为什么某些部门、机构会对这个项目如此热衷,数月之前,《智物》曾经略有耳闻,这与国内独特的公路投资体制,收费机制有独特的关系,谣传似乎无法宣之于口。
26日,财新网发布的这篇长文当中,有一个小节题目是“铺路烧钱何其贵”,其中,提到北京亦庄的投资案例,300多个路口、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双向10公里高速路建设,政府投入超过20亿元。
具体负责这一项目的北京车网公司总经理孙宁,提到了试点改造的成效,在整体交通流量增加19.7%的情况下,全域平均车速下降1.15%,拥堵指数下降0.58%。工商资料数据可见,这家公司的股东是亦庄政府下属投资公司。
财新网的文章当中,引述了另外一个行业从业企业的话来证实,这一模式有待全国推广。这家公司从几个巨大的互联网公司拿到了巨额融资。
巧合的是,数年前,《智物》曾经有幸拜访过这家公司,聆听过这家公司的模式介绍,以及在南北几地的试验计划,和政府的支持情况。
更为巧合的是,更早之前,这一模式《智物》曾经目睹过:如果一家技术公司,既有所谓的网络建设业务,又有所谓的运营业务,更不妙的是,还有海外的运营、建设业务。
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机构,要万分小心。《智物》年老昏聩,当场曾经直言,这是最应该避免的智能车联网模式,也是某会发审委最应该留心、注意的现象。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下当年电信网络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经历。
买方信贷的关键判断标准有两个,一,网络是否有持续运营能力,成为其未来还款来源。二,网络建设价格的定价,究竟是什么人,如何避免自己为自己定价?避免最恶劣,最幼稚的关联交易。
财新网的作者极为冷静,客观地提到了车路云技术路线支持者们的乐观的观点。其中提到一节,车路云将会带到真正自动驾驶的实现,带来车路云商业模式的落地。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国内汽车领域的院士以及学者们,花了太多时间在商业模式的思考上,而不是真正的技术路线,这些专家们非常努力在缝合单车智能路线和车路云协同路线之间巨大的观点差距。
就在最近几天,Waymo公司的CEO刚刚宣布了一则信息,Waymo现在每周的订单超过10万单。几个月之前,一向对自动驾驶出言谨慎的《财富》杂志也开始谈到,Waymo的自动驾驶业务,正在开始变成真正的生意。
汽车领域两个特别容易产生分歧的观点是:一,车路协同是否还有机会?二,自动驾驶当中,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是否还有价值?
几个月前,《智物》和某位二级市场的呼风唤雨的新财富分析师坐在一起,冲突将要瞬间发生的时候,幸好有一位华为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在座,及时出面,以技术路线和趋势以及反面的可能性,终结了讨论。
当然,无法解释的是,外界都知道的,华为也是车路云方案的参与者之一。生意终归是生意,院士们、部门代表们或许也做此想,做此相。
公开信息可见,华为的一位最高领袖在5年前,以及最近一年内都曾经有公开、清晰地发言,未来自动驾驶是要靠车,而不是靠5G网络。谁能怀疑徐直军的眼光和判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