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兵器大观:前苏联的五代机,MiG-1.42/44MFI

扶摇寰宇杂谈 2022-03-17 15:01:39

(MIG-1.42/44MFI战斗机)

发展的历史和必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叫做冷战的新时代。二战期间在美国的经济和物资支持下打仗的苏联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美国空中力量的潜力。冷战期间苏联空军一直在考虑研制新型飞机以防御从美国战略轰炸机投下的核弹。然而与美国在空战领域的无可匹敌优势相比,苏联的空中力量是远远的落后。所以当美国推出新飞机时,苏联也只能努力研制生产能够与之对抗的新型飞机。

((左)米格-15, (右) 米格-17)

当时苏联共有五家飞机制造商在研制不同类型的飞机。米高扬设计局主要生产战斗机,苏霍伊设计局生产攻击机,安东诺夫设计局生产战术运输机,伊留申设计局生产大型运输机,图波列夫设计局生产轰炸机。因此苏联的战斗机设计和制造当然由米高扬设计局领导。

((左)米格-19, (右) 米格-21)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来自美国情报网络的情报表明,美国将要实施一项名为F-X的战斗机设计计划,作为替代F-4幻影II的后续项目。美国空军对后来被正式命名为 F-15 的新飞机所要求的性能对当时的苏联空军来说是巨大的冲击。

((左)米格-23, (右) 米格-25)

在航电设备甚至在飞机的基本性能上落后的危机感席卷了苏联空军。因此苏联空军要求米高扬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并生产新型战机。1972年,苏霍伊设计局以T-10原型机为基础设计了苏-27,米高扬设计局根据LFI(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制造了米格-29。

((左)MIG-29,(右)MIG-31)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冷战接近尾声时,美国里根政府设想了一种下一代战斗机,可以在 21 世纪与苏联的地区冲突中以压倒性优势夺取制空权,该计划被命名为先进战术战斗机 (ATF) 计划,旨在压倒苏联的苏-27系列战斗机,并开发高性能的战斗机,以取代美国空军的F-15C,最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YF-22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YF-23进入了最终的竞争。

((左)洛克希德马丁的YF-22和(右)YF-23的原型飞行场景。美国空军采用了在近战性能上占优势的YF-22,排除了隐身性能比YF-22更占优势的YF-23。)

美国人的这一信息自然通过对美情报网传达给苏联情报部门,苏联空军不禁对美国空军所要求的性能以及即将诞生的新飞机的预期性能感到惊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与采用隐身技术的ATF的未来空战中,以目前的空中力量很难对抗,因此苏联空军要求米高扬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开发新机型。

(米高扬·古列维奇的米格-1.42/44MFI原型机于1998年3月进行飞行测试。)

米高扬同时开展了两个项目,其中一个专注于重型多角色设计,命名为MFI(多功能前线战斗机),另一个名为LFI(轻型前线战斗机)的轻型战术战斗机。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两种设计都共享尽可能多的组件。

然而随着两个项目的研发进展,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苏联政府于1983年制定了"联合任务计划",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并开发用于所有类别飞机的技术,米高扬成为该计划的主要承包商,其重要性通过将其纳入苏联五年经济计划而得到说明。设计局很快为新战斗机制定了初步规格,LFI计划被搁置,而以MFI为主,这就是这就是米格-1.42/44MFI。

米格-1.42/44MFI 的特点

MiG-1.42/44MFI 的尺寸与现有的米高扬设计局生产的 米格 系列飞机不同,其尺寸与Su-27系列战斗机相似。而且这架飞机的形状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ATF计划的最初原型非常相似。

(图为(左)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ATF原型机和(右)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的米格-1.42/44 MFI。)

米高扬设计局启动了多功能前线战斗机(MFI)计划。苏联空军对第五代隐身战机的核心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米高扬设计局使用加力燃烧室,集成航电系统和传感器融合能力,以及大幅提高起降能力减小飞机的雷达截面积,提高隐身性。

(米格-1.42/44MFI的正面。)

从1983年的设计开始,米格-1.42/44 MFI似乎大多采用美国的 ATF 概念,以赶上美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不过不同的是YF-22放弃了鸭翼以降低RCS(雷达截面积),而苏联则照原样采用。

(由于AL-41发动机(左)的开发延迟,试验飞行配备了AL-31发动机(右)。)

三角翼的驱动角度估计在40°至45°之间。驾驶舱和挡风玻璃让人联想到米格-29系列,但整体上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ATF原型非常相似。根据俄罗斯的一份报告,该飞机使用的材料据报道由 30% 的复合材料、35% 的铝锂合金材料和 30% 的钢合金材料组成。

米高扬最初计划通过采用 AL-41F 发动机来确保 174KN 的动力输出。米高扬设计局还计划通过将发动机喷嘴上下移动 15° 来提供机动性。同时基于强大的发动机动力输出能够以 2.24 马赫的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然而由于发动机的开发被推迟,最终在原型机中只安装了AL-31发动机。

(米格-1.42/44MFI的后视图。其特点是采用两台发动机)

米格-1.42/44MFI的续航距离为4500公里,作战半径为1500公里。此外为了提高隐身性能,该机采用了内置弹仓,大量使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料,并将进气口设计成S型进气道。搭载的雷达采用了当时性能最高的N014PESA雷达,能够同时攻击6个目标,同时探测420公里,同时跟踪20个目标。

(图为1998年3月在俄罗斯国防展上展示内置弹仓的米格-1.42/44MF。)

米格-1.42/44MFI能够搭载苏联空军当时现役的各种空对空、空对舰武器,内部武器舱有12个挂点,外部有8个挂点。比当时的竞争机型YF-22的挂点多,在火力上占据优势。换句话说,米格-1.42/44MFI是一架应用了 90 年代所有尖端技术的飞机,每架飞机的成本不可避免地高于 SU-27 系列战斗机。

后续发展

米格-1.42/44MFI是米高扬设计局雄心勃勃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原型机,它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苏联解体了。

苏联解体后,米格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不再继续发展。

(米高扬设计局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试图继续发展米格1.44)

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没有能力运营一支规模庞大、技术含量高的部队。紧盯当时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的苏霍伊设计局向俄罗斯空军提出了Su-27的升级版Su-35,并被采纳为俄罗斯空军的新一代战斗机。相反,米高扬设计局的野心之作米格-1.42/44MFI是90年代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每架飞机的制造和维护费用对于初创的俄罗斯空军来说已经无法承受,因此俄罗斯政府在1994年进行了短暂的测试后,全面搁置了MFI计划,并于1997年干脆取消了该计划。

然而米高扬设计局不能接受俄罗斯政府的决定,为了挽回被苏霍伊设计局夺走的面子,并打通海外销售渠道,2004年不顾俄罗斯政府下令取消该项目,米格-1.42/44MFI原型机生产并进行了试飞。

(米格-I.42/44MFI原型机在俄罗斯航空博物馆展出。)

然而试飞时再次暴露出许多问题,随后不久克里姆林宫发布了一项总统令,米高扬、苏霍伊、安东诺夫、图波列夫和伊留申设计局并入一家名为UAC(联合飞机公司)的国有企业,米高扬并入UAC的子设计局,米高扬设计局的MIG-1.42/44MFI在原型机完成试飞后,最终宣告失败。

克里姆林宫合并航空公司的决定导致MiG-1.42/44MFI 被判死刑,但后来影响了苏霍伊的PAK-FA 计划、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计划以及T-50的部分设计。

(左)俄罗斯的米格-1.42/44MFI和(右)我国的J-20。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