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候接受鸡娃,长大却难以适应

飞翔小钰 2024-06-21 18:26:15

小学以及幼儿园之所以鸡娃效果立竿见影,在于设置的学习强度,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其初衷培养孩子思维习惯与学习兴趣,而不是形成区分度,但过于追求起跑家长,往往喜欢利用更多时间,额外提升孩子学习强度,达到抢跑成绩优势。

但单纯追求提升成绩与学习进度,刻意增加强度,学习效率有所降低,这在小学学习强度较小,提升强度仍然有足够空间,而随着学习时间逐渐增加,可提升强度空间越来越小,直至无法提升。

在学习内容上,小学知识点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勤能补拙,鸡娃在成绩提升上形成学习动力正反馈,可以掩盖非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抗性,而随着思维能力区分度逐渐体现,学习动力正反馈消失,学习抗性逐渐体现。

比较典型的就是初二现象,很多小学成绩优异听话的孩子,不仅不再接受幼儿园小学的鸡娃强度,甚至连基本的学习投入度也达不到,而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或电子产品等。就在于难度和知识量提升情况下,依靠更长时间灌输学习效率低下不足开始体现。

小学阶段的鸡娃,重复灌输即可,不需要突破思维舒适区,孩子可以轻易接受,但长期则会缺失自主思维的能力和意愿,而初二就是思维赛道转换的一个瓶颈期,习惯灌输式学习的学生,转换思维赛道难度大的多。

学习本质是思维能力培养与选拔,只是通过知识点学习得以体现,而成绩只是能力的检验,以做题技巧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与自主思维能力提升本质相悖,鸡娃可以提分分数,但提升不了思维,单纯的成绩提升就不具备可持续性。

0 阅读:14

飞翔小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