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何时起,我在儿子面前,活成了“仆人”、“管家”、“老妈子”。
他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似乎都成了我的事。
没有我的监督和提醒,他就一副懒懒散散,爱咋咋地的样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每天早上,需要我反复喊几次,才不情不愿地起床。然后磨磨蹭蹭的洗漱,吃饭,穿衣服。
不管我多没好气的催促,骂:“你快点吧,要迟到了不知道啊!”
人家仍然慢吞吞的,好像上学迟到是我的事,不是他的事一样。晚上回家看书学习,写作业无论整到几点,我都会陪到最后。
我也试过放手不管,由他自己完成,但总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作业一页还没写完。
就这样耳提面命的管着,儿子的学习却始终稳定,不见起色。到了小学四年级,还是班级30多名。
我真的是很心塞。
这几年,我放弃了所有的个人时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他身上,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拿回了这样的成绩单,儿子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坐在客厅里,看着手机嘎嘎直乐,一点也不羞愧,更别说要努力学习的表示。
我越想越生气,直接上前夺过手机,狠狠地摔到了地上:“让你笑!你怎么这么大脸,考了这点分,还有脸笑!”
出乎意料的是,儿子爆发了,对我大吼:“考不好怎么了,我就这样!就让你生气,我就不学,气死你!”
儿子的话,让我眼前一黑,一瞬间气血上涌,抓起各种东西朝儿子扔去:你个白眼狼,学习是给你自己学的,不是给我学的!我和你爸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
从此,我和儿子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仿佛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仇敌”。
他看我的眼神也充满了戒备和对抗,还给姑姑发了一条信息,说全家最烦的就是妈妈。
02
儿子的言行,真的伤透了我的心。
眼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躺平,我意识到,必须要做出改变了,我找到了平等一对一指导的心理咨询老师,经过老师的指导,以前想不到的事情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当下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太多的 “过度干涉”!
父母过度干涉和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只会削弱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对自己的事情做主,做事才会更加主动和自觉。
一般情况下,父母应该只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孩子也只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父母和孩子各司其职,有利于孩子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
但是大多数父母,也许是出于关心则乱,分不清什么是孩子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
以学习为例,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孩子愿意学习,积极主动,才是父母的事。
但是父母经常把孩子的事情拿过来,每天盯着、催着、喊着让孩子学习。
但是,没有任何人想一直被别人盯着、催着、逼着做事!
因此,孩子实际上每天都非常不情愿地学习,孩子的心里,对学习并不上心。
我不由反思了一下。过去,我真的是这样对待儿子的,几乎一点也不差!
比如,放学后,孩子想看一会儿电视,放松一会儿再做作业。但我不允许,不断催促他:
“每天放学后就拿着个手机,从来不知道主动做作业!”
“能不能别看了?一点也不自觉!”
最后,在压力下,儿子放下了手机,打开了书本。
然而,现在做作业不是孩子真心想做的,而是妥协的结果。
后来他长大了,几乎每次都会因为叫他做作业,我们大吵一架!
我现在才知道——他试图通过对抗我来找到对自己的掌控感!而这种对抗,是会上瘾的!因为只有和我对抗,他才能找到对自己的掌控感!
我意识到,正是因为我总是试图干涉儿子的事情,才导致他现在失去了主动性,厌学叛逆。
事实上,我也曾经放手过,让孩子自己负责,但他做不到,所以我只能继续管着,那我应该做些什么来实现科学的放手,责任分离,帮助孩子找到自主力和学习动力呢?
老师说其实也很简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03
1、父母应该做的是教育和引导孩子实现自我控制和自律;而不是监督和控制孩子的行为
做好责任分离,不要完全不管孩子了。而是父母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放下那些不该控制的。
例如,孩子喜欢看手机,喜欢玩游戏,但是看多了容易上瘾,影响注意力,影响学习。
我们无法控制孩子爱看和爱玩的心,因为不仅孩子,成年人也喜欢放松和愉快的事物,这是本能。
但过于严格的管理,孩子会与父母抗争,导致亲子冲突。
老师的建议是,父母应该开诚布公地与孩子谈论“手机”的问题,并与孩子一起找到一个合适的使用方案。而不是父母成为一个管理者,孩子变成被管理责,双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和孩子一起打败“手机问题”,而不是和手机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我对儿子说:
“儿子,妈妈对手机的态度,只有一个,你不能上瘾!
我的判断标准是,如果我们约定的使用时间到了,让你放下,你非常痛苦,发脾气,闹情绪。
就证明这件事让你上瘾了,你无法控制自己了!妈妈就会帮你管理手机,好吗?”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每天要玩一个小时,周末要玩半天!”
我也欣然同意,我知道,只有这样,把责任还给孩子,才能锻炼出他真正的自觉和自律。
后来按照这个计划做的时候,使用时间结束了,儿子一开始真的会发脾气,还想继续玩,甚至哭闹。
我很平静地对他说:“很遗憾,这次没有做到我们的约定,妈妈只能帮你管理,但妈妈希望你下次能做到自己管理,自我控制,好吗?”
就这样,过了3、4天后,儿子的自制力真的逐渐上来了!到点后,我一提醒就可以放下,有时甚至根本都不需要提醒!
这时,我会及时肯定他的行为:“妈妈看到你这几天,自制力真的很强,妈妈相信你离手机自由的一天不远了!”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儿子的自控和自律,帮助他一点点提高。
最后,儿子在不断自控的过程中获得了胜任感、成就感和掌控感。
当他对自己的事情有控制感时,他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与孩子沟通时,要提出明确的期待——少说“不要什么”,多说“要什么”
以前,我经常被儿子气得半死。因为我觉得,我是善意的提醒,你为什么不领情,还对我这种态度?
但是通过学习,我才明白,即使亲如母子,沟通方式也有方法和技巧可言。
我总是对儿子说:
别看手机了,眼睛都要看废了!
别磨蹭了,你为什么每天都这样?
别天天吊儿郎当了,怎么就不知道有点紧迫感呢!
其实,我想表达的都是关心:“怕儿子眼睛坏了,怕他迟到,怕他成绩落后。”
但儿子每天感受到的,都是否定、批评和消极能量。
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情绪,与孩子“打直球”交流。
不想让他总是看电子屏幕,所以我就直接说:“看手机一会儿,注意休息一下眼睛。”
我发现,我心平气和的提醒,效果很好。
没有反话和嘲笑,儿子反倒很配合,因为他知道妈妈是为他好。
从那以后,我改掉了“正话反说”的毛病,在我的责任范围内,多说“我要什么”。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我对如何培养儿子的自主负责、自控自律,更加得心应手了。
不再被我不断干涉后,儿子也开始为自己的事情上心,他告诉我: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但因为你总是催促我,盯着我,这让我很恼火。我经常想,学习是我的事?还是你的事?你那么着急,你来呀!我不学了!”
现在,没有外在的“干涉”和“指挥”,他反而能沉下心来,安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对此我真的很欣慰,也感慨万千。很庆幸,当我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及时去学习和调整。寻求专业帮助。
我想告诉父母,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责任”、“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的能力,而不是亲自帮助孩子做事,否则父母和孩子都会累得要死!
如果你有个性化的教育问题,想要深入交流,可以找老师详细谈谈,你的困惑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说得容易,孩子个体差异,有很多人不是你能简简单单引导得了
都是屁话,毒鸡汤,小孩靠讲理没有任何用,懒散的一样毫无变化
言传身教最好的老师